人才战略推进湘西高新区繁荣发展。
人才战略推进湘西高新区繁荣发展。
文/图 团结报特约全媒体记者 胡大湘 通讯员 胡川 彭洁
未来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近日,湖南省总工会开展第二届“湖湘工匠”发布活动,湘西高新区丰达合金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国宁光荣入选;4月中旬,2024年全省“双高”对接会暨湖南科技创新成果路演现场,湘西高新区和吉首大学现场签署“双高”对接合作框架协议,为推动湘西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这一幕幕,都是湘西高新区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全力打造人才洼地的缩影。
近年来,湘西高新区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着力把人才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建成“五好”园区的重要支撑,充分释放园区各类人才队伍活力,助推园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绘制“人才强区”新篇章。
主动发力 打造引才“强磁场”
开展区校合作,按需引才。湘西高新区先后与吉首大学、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科学研究与咨询服务、科技和人文开发、人才培养与交流、基地和平台建设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推动共建大学科技园,共同打造人才培养、产业升级的创新高地。
发挥平台优势,聚集人才。高标准打造了以湖南人才市场、广州红海等知名人力资源机构为龙头的人力资源产业园,先后为园区输送各类人才近万人。充分发挥以丰达合金、宏成制药、锐阳电子等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3家州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平台优势,集聚了一批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人才。
坚持公开引进,吸纳人才。坚持体制内和“市场化”公开引才相结合,近年来先后通过体制内引进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15人,双一流大学毕业生22人,接受中组部4名“博士服务团”成员来区挂职。在全州率先探索“市场化”引才,通过人才雇员制、聘用制、劳务派遣制等模式先后引进各类紧缺人才120余人,其中对引进的政府雇员实现了与在职干部同工同酬的待遇,对高端紧缺人才引进推行“一事一议”,有效地缓解了高学历急需紧缺人才缺乏的困境。
主动作为 建强育才“主阵地”
用重要岗位锻炼人才。坚持“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把人才放在重要岗位、重大项目、重点工作中锻炼成长,引进的3名高学历急需紧缺人才在重要部门担任领导职务,2人在国有公司担任中层以上领导职务,成为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先后选派了3批次优秀年轻干部到长三角、粤港澳等发达地区进行驻点招商。凡是从县市选调、遴选的年轻干部分批次下派到街道参与征地拆迁工作、专业技术干部下派到工地参与项目建设。
用重要平台培育人才。湘西高新区目前拥有院士工作站1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各2家、省级研发机构25家、高新技术企业41家、州专家工作站2个。培养出了以丰达合金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国宁(“国务院津贴”专家、“正高级工程师”“武陵人才”)、张龙(湖南省“荷尖”创新人才)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创新人才。
用重要资源提升人才。湘西高新区坚持内培和外学相结合的方式提升人才能力水平。先后选送了一批优秀干部和企业家到发达地区的高等院校和省直单位培训学习,开阔眼界,提高专业化素养;围绕园区企业需要,建成企业职工培训中心8家、职业技能培训学校3家定期开展主题培训班,先后开设了中药合剂师、电子商务师等技能培训,网络创业培训、创业模拟实训等创业培训,为园区企业输送了一批高质量实用人才。
主动服务 营造留才“好环境”
加强联系,用感情留才。湘西高新区制定了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工作方案,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通过走访、召开人才座谈会、企业家座谈会、湘商回归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密切联系服务人才,了解人才需求和思想动态,听取意见建议,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努力做到精准服务。全区各机关单位分行业领域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如高新技术和产业发展局负责联系工业企业专家人才,吉凤街道负责本土实用人才,全区上下重视人才的浓厚氛围和联系服务专家人才的工作格局已经形成。
加快发展,用事业留才。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人才创业提供公司注册、政策咨询、业务指导等一站式贴心服务;高标准打造总建筑面积达110万平方米的武陵山片区创新创业示范园,不断完善众创空间、创业路演等硬件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为人才创业提供良好环境;大力发动企业积极申报各类人才培育项目,“揭榜挂帅”项目宏成制药的苗族民间验方“符氏百草抑菌散”开发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已与揭榜方湖南省中医药大学签订技术开发合同,现阶段正在进行制备工艺研究。
加紧服务,用环境留才。不断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设立人才服务窗口,开辟绿色通道,着重解决人才“住、行、医、学、业”等方面问题,全额兑现高学历引进人才住房补贴等资金,投入196套公租房供各类人才居住,每年为人才开展免费体检,解决人才两地分居、子女入学等问题,让人才安下心、立住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