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西高新区大力发展中医药和生物医药产业
湘西高新区整齐的厂房。 胡大湘 摄
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吴刚
2024年,湘西高新区印发的《“招商引资提效年”活动实施方案》中,明确了特殊化妆品、医疗器械、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保健品和药食同源产品4个产业链为“重点招商方向”,下发了10个中医药和生物医药产业项目落地的招商任务,全力冲刺“大健康”产业扩容增量,打造高新区发展新引擎。
紧跟区域发展战略
中医药与生物医药产业,是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领域,正享受着国家层面密集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与扶持措施的全面助力。同时,这两大产业被湖南省纳入其“4×4”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板块,更是湘赣粤港澳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中的关键一环,凸显了其跨地域合作的深远意义。为加速这一领域的协同发展,湘赣粤港澳地区已正式签署了两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助推湘赣粤港澳中医药产业协同发展框架协议》与《湘赣粤港澳中医药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区域内中医药与生物医药产业合作迈向了新高度。在此基础上,“湘赣粤港澳中医药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联盟”的成立,更是为产业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搭建了坚实的平台,预示着该区域将成为中医药与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的新高地。
湘西州已将中医药和生物医药作为全州“1+5+X”的产业体系的支柱产业,专篇谋划、重点打造、高位推进。湘西高新区既是这个产业的发展主阵地,又是培育孵化器,在所有的入园企业中,第一家就是中医药和生物医药领域的“宏成制药”。今天,园区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聚集,中医药和生物医药链上企业达24家,其中生产型企业14家,流通类企业10家,初步形成了以中药材种植供应为上游、以生物药品研发与制造为中游、以医药流通和健康服务为下游的产业链,2023年度营收已经跨过10亿元大关,并希望通过这几年全力推进中医药和生物医药产业平台建设和产业培育扶持,打造一个产值三年超50亿元、五年超100亿元规模的兴旺产业。
充分调动发展要素
在资源上,湘西发展中医药与生物医药产业的优势十分优越。首先,人力资源十分丰富。湘西高新区紧邻吉首大学,湘西职业技术学院就建在园区内,后者每年输送超过5000名高素质毕业生,为区内企业持续注入活力,确保了充裕且优质的产业人才供给,用工环境极为有利。此外,湘西高新区在资源配置上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无论是广阔的土地资源、现代化的厂房设施,还是稳定的电力供应与充足的水资源,均为企业提供了低成本的运营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华润医药等医药机构已在此布局医药医械储存流转基地,进一步印证了园区的成本优势及吸引力。再者,湘西作为众多优质道地药材的原产地,为园区内中医药及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原材料获取优势。同时,这里蕴藏着丰富的土家医药、苗族医药等民族传统医药资源,不仅为产品创新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灵感源泉,更促进了现代科技与传统智慧的深度融合。以“宏成制药”为例,该企业深谙此道,其专利新药“复方桐叶烧伤油”正是基于湘西道地药材与土家族医药智慧的结晶,成功融合现代科技,成为治疗大面积烧烫伤的国内领先药物,荣获国家发明专利二十年保护,并因此被授予国家少数民族特需(制剂)商品定点生产企业的殊荣。
从交通区位而言,湘西高新区位于州府吉首与古城凤凰之间,坐拥两城双翼。得益于国家大力推进交通建设,湘西交通状况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后发崛起之势。航空方面,园区距离湘西边城机场和铜仁凤凰机场均在一小时车程内,为商务出行与物流运输提供了高效快捷的空中通道。铁路方面,在原有的焦柳铁路基础上,张吉怀高铁已建成通车,高铁站近在咫尺,将园区与世界紧密相连。而未来,随着渝湘高铁与铜吉高铁的规划建设,人员流动与物资流通将更加便捷。公路方面,在原有的209、319国道基础上,G56、G65等7条高速公路在此交汇,形成了密集而高效的高速公路网络,高速出口直接设置在园区之内,极大地提升了园区的交通通达性和物流效率。
从公共产品服务条件看,湘西高新区具有很强的优势。园区规划面积约30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有10平方公里,辖1个街道6个社区,常住人口约5万人,园区内拥有4A级景区的文化广场、20多公里的沿河风光带、获鲁班奖的州博物馆等大批城市设施,以及从游乐场到都市商圈、从幼儿园到大中小学、从大剧院到星级酒店、从菜市场到双创基地、从停车场到城市路网等一系列十分完备的城市功能服务,是一座颜值很高、宜居宜业、活力四射的现代化新城。
目前,湘西高新区正全力配置各项优势资源,充分调动协作合力,为中医药和生物医药等大健康行业的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研发生产、销售运营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清晰方向坚定发展
中医药和生物医药包含了很多产业,对于湘西高新区而言,特别欢迎在特殊化妆品、医疗器械、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保健品和药食同源产品四个领域的产业投资兴业,发展方向清晰而坚定。
首先,中医药和生物医药本身就属于“大健康产业”范畴,而湘西高新区在过去的发展中,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丰富的生态药材与有色金属资源,精准定位,精心布局,逐步构建起以大健康产业为核心引领,新材料与电子信息产业为鲜明特色,现代服务业为坚实支撑的“一主两特一配套”多元化产业体系。其次,园区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并重,努力提升生产环境的现代化水平与生活环境的舒适度,确保两者同步提升、相得益彰,而中医药和生物医药亦属于“绿色发展”的产业,与园区产业格局十分契合。
为此,湘西高新区一方面划出了4万多平方米的全新标准厂房,专门用来承接中医药和生物医药产业;另一方面,园区批复了800多亩土地,用于民族医药大健康产业园、检验检测产业园、医疗器械产业园三个项目建设,目前正在进行基础施工,未来还会继续追加提供2000亩土地,用于大健康产业园建设;再一方面,由省州区三级共建的“湖南省(湘西)中医药和生物医药创新服务站”已常态化开展技术服务工作,为全州医药、医疗器械、化妆品等企业提供产品注册绿色通道服务和项目落地帮扶服务。
配套服务方面,园区今年专门成立了中医药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工作专班、中医药和生物医药创新服务站,由区党工委书记主抓,常务副主任落实,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副研究员挂职副主任协管,配备了8人全职脱产提供产业服务,确保在项目入区洽谈、签约落地、办证服务等全过程均有专班专人专责推进。
善加利用综合优势
在营商环境方面,湘西高新区具有良好的口碑。2022年,湘西高新区在土地集约利用、营商环境质量、创新发展绩效等评价上位居全省园区前列,营商环境评价在全省园区中排名第4,“五好”园区建设获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表彰。特别针对享受“战略优先”的中医药和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还出台了包括审批简化、税收优惠、金融助力、人才支持、员工培训、生活服务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营商环境保障。同时,为了给园区企业物流配套,建成了17万平方米的物流产业园,引进了顺丰、邮政等物流企业,吉凤云仓支持一件代发业务,物流价格与长沙常德同价同效。
在政策层面,湘西高新区作为湖南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关键平台,不仅承载着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还享受着多重国家优惠政策的叠加红利,包括但不限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扶持、西部大开发的深度推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机遇、脱贫攻坚的坚实保障以及乡村振兴的广阔前景。这一独特的政策环境,为湘西高新区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作为湘西地区最大的经济园区,它不仅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着龙头作用,还积极与湖南自贸区形成协同联动,共同探索开放合作的新模式、新路径。目前,湘西高新区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全力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已被列为优先验收园区,即将迈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在品牌建设中,湘西高新区荣获了“国家锰产业示范基地”“湖南最具投资价值园区”“湖南省创新创业示范园区”及“湖南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等多项国家级与省级殊荣,这些金字招牌,不仅是对园区综合实力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其未来发展潜力的无限期许。在品牌建设路上,湘西高新区还积极打造创新创业高地,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与“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为初创企业和创新人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与丰沃的土壤。同时,园区还荣获“湖南省劳动关系和谐园区”称号,彰显了其在维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的卓越成就。此外,“湖南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与“湖南省出口工业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的认定,更是进一步巩固了园区在产业升级、质量提升及国际竞争力方面的先行地位。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园区过去努力的肯定,更是激励其继续前行、不断超越的强大动力。
湘西高新区对前来投资兴业的中医药和生物医药企业表示,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采取合资、独资、合作研发等多种方式进行合作。并承诺,将在项目落地上,包括项目审批、土地使用、建设规划,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在金融服务包括融资贷款、风险投资上提供主动式服务;在后勤保障包括人才招聘、员工培训、生活配套上提供管家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