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6月21日 星期 [ 标题导航 ] [版面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向着梦想飞
——— 凤凰县苗族青年滕建军的创业故事

  本报记者  欧阳文章

  滕建军,18岁开始打工闯天涯,最初的梦想只是“混口饭吃”。20年后,这个曾经靠干体力活糊口的年轻小伙,用打工赚来的“第一桶金”,返乡创业,投资近300万元,建起一家仿古门窗生产企业。目前,企业快速发展,正向年销售额1000万元的梦想迈进。这当中,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有力气,饿不死    

  6月10日,天气大热,凤凰县阿拉营镇团结村,滕建军的仿古家具生产车间内,几台大风扇“呼啦啦”地吹。滕建军,壮硕,扛木料,一个顶俩,记者问他累不累,他一边擦拭头上的汗水,一边憨厚地说:“这个,小case,我就是靠干体力活出头的。”

  滕建军,1979年出生在凤凰县廖家桥镇一个叫土桥坳的小苗寨。上世纪80年代,湘西贫困程度深,特别是土桥坳村这样的偏远苗寨,更穷。因为家里条件差,滕建军12岁就辍了学。

  “12岁,就要到田里去犁田,一天要犁好三四亩,这是现在的小孩很难想象的。”

  穷人家的孩子早懂事。15岁那年,滕建军和叔叔一起承包了村里20多亩地,种上玉米、豇豆、西红柿、辣椒等蔬菜。

  农忙时节,常常看到黑黝黝的“小汉子”滕建军,挑着满满一担猪粪,走在窄窄的田埂上,眉宇间透出一股刚毅。

  收获季节,滕建军几乎每天凌晨4点就出现在镇上,挑着一担蔬菜,到处叫卖,卖得钱回来,一脸喜悦。

  叔侄俩将全部心思放在这20亩地上,可一年到头,收入却并不可观。睡在破旧的吊脚楼里,滕建军常常会仰望星空,会向往外面的世界。他暗地里想,自己有的是力气,出去打工肯定饿不死,肯定比家里过得要好。

  于是,18岁的滕建军带着自己的全部家当———400元钱,到浙江打工去了。    

  学技术,得甜头

  滕建军的打工之路并不顺畅。

  1997年,滕建军第一次出去打工便半途而返。当时,和同村几个伙伴到达浙江后,他自己找了一份很马虎的工作,但同行的伙伴却一直没找到工作,出于“义气”,几个伙伴同进同退,最终“铩羽而归”。

  在外跑了一趟后,滕建军更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没文化、没技术、没见识的乡里娃,哪怕有力气,也不一定能谋到生计。

  从浙江回来后,滕建军暂时“收心”,就到附近吉首市一家石料厂做苦工。到2000年,在家“沉闷”了3年的滕建军决定再次出去闯闯。

  滕建军还是选择到浙江打工。他很快找到了工作,只是工资有点寒碜———每月300元,还要3个月的试用期过后才能发。

  整整3个月,滕建军身上的钱用光了,又不好意思向家里要钱,最艰苦的时候,他1天就吃1包方便面。

  “出来就是给家里赚钱来的,哪好意思叫家里再打钱给我。”滕建军回忆,因为没钱,他整整8个月都没给家里打电话。

  滕建军在一家汽车装饰店打工,最开始,干一些体力活。经过几年磨练,滕建军认识到:要想干活轻松,赚钱多,光靠体力不行,更得有技术。于是,他便开始摸索汽车保养、装饰方面的技术。慢慢地,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滕建军的工资也水涨船高。

  2009年,是滕建军打工生涯中最开心的日子,他娶了妻,生了子。家庭的温馨为多年打工的艰辛平添了不少欣慰。凭借在汽车装饰行业的过硬技术,收入稳定,家庭幸福的滕建军在浙江越干越起劲。

  到2010年,滕建军从起初一家路边店,跳槽到一家4S店,成为公司技术骨干,连续多年被评为公司的技术之星,他的工资每月达到上万元。

  敢创业,成大业

  工资上万,滕建军一度成为村里的成功典范。“做人要踏实,要像人家建军一样吃得苦,赚票子,修房子。”———村里的大人一教育自家小孩就拿滕建军做榜样。

  滕建军并不满足于自己的万元工资。201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滕建军到上海奉城区一家门窗制作厂参观。

  这家门窗制作厂是他表姐田燕华开的,厂房有6000多平方米,年销售额上千万元。

  参观完表姐的厂房后,滕建军触动很大,他想:表姐也是打工起家的,现在却通过创业,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自己如果满足现状,就只能一辈子给别人打工。

  参观回来后,刚好过年,滕建军和弟弟滕小军,还有滕召华、田建春几个伙伴,开始合计———到凤凰开一个门窗制作厂可不可行?

  滕建军带领伙伴们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很快,他们了解到,近年来,凤凰县以及整个湘西旅游飞速发展,周边的贵州铜仁、松桃、思南等民族地区旅游火热,旅游市场对仿古建筑材料需求非常大。再加上,表姐的厂房答应无条件提供所有的技术培训。多年打工,也积累了一定的创业资本……一系列有利因素让滕建军和伙伴们决心大干一场。

  “其实,更多是想回家。”谈起这次创业,滕建军说出了内心的想法。

  经过近一年筹备,到2015年上半年,滕建军的凤凰边城门业公司正式运营,公司投资近300万元,专门从事实木套装门和各种仿古门窗的生产与销售。

  有梦想,不畏难

  短短一年时间,凤凰边城门业年销售额300余万元。滕建军完成了从一名打工者到一名创业者的华丽转身。

  “厂里现在40多名员工,都是附近村的乡亲,想起以前自己出去打工的辛酸,看到现在自己办厂,能让家乡百姓在自家门口赚钱养家,很有成就感。”滕建军说。

  创业,更有艰辛和挑战。面对技术、资金、市场难题怎么办?没技术,滕建军派员到上海表姐的企业培训,自己也亲自学习,并聘请有技术经验的技术能人当顾问。缺资金,就向亲戚、朋友四处借。没市场,滕建军不厌其烦地往周边县市跑设销售网点,最终设立了8个销售站点。为了更好地推销产品,滕建军和他的团队几乎每天都走乡串寨,宣传产品,坚持诚信,上门服务,让质量赢得市场,站稳脚跟。

  “虽然当了老板,很多体力活都是他自己干,思想压力比以前更大。”妻子田金燕常常心疼滕建军。

  整整一年时间……大伙干得风生水起,也顺风顺水。

  当然,一路走来,也遇到不少难题。目前,公司厂房位于阿拉营镇团结村,属于临时租借,厂房面积不够大,滕建军正积极寻求政府帮助,希望找一个更好的地方,将标准化的厂房建起来。几个小伙子拼凑起来的资金毕竟有限,企业要长远发展,更需要资本的注入。企业的管理更是一个大问题,如何引进人才实现现代化管理,都是必须面对的课题……

  “有困难,并不要紧,只要有梦想,就会有办法。”和滕建军一起创业打拼的伙伴滕召华说。

  据了解,目前,企业拟定了初步规划:进一步打开市场,争取三年内,公司的销售额要突破1000万元。

  或许,对于滕建军和这群年轻人来说,矢志不移,梦便不远。

.


湘ICP备05001329号 版权所有 [团结报社] 湘西网 Copyright 2008 xxnet.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时事·广告
全州核心智库建设座谈会在古丈召开
我州新型城镇化领导干部专题研讨培训班结业
河堤护航 村田无恙
龙山地税全力做好防汛减灾工作
湘西经开区市政项目
古丈供电公司开展“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
全州“三大行业整治”
行动有序推进
向着梦想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