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绍银 王德斌 花垣县第三中学坐落在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花垣县边城镇,其前身是国立茶峒师范学校,1962年师范撤并后建立了花垣县第三中学,现有教学班12个,学生640人,教职工50人,其中高级教师6人,二级教师15人。几年来,在教育教学改革与传承发展的进程中,花垣三中遵循“平安教育、优质教育、特色教育、和谐教育”的“十六字”办学方针,着力打造书香校园、人文名校,先后被授予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湘西自治州文化建设示范校、生态文明示范校、花垣县美丽校园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等殊荣。 谨记历史,在保护与传承中发展优秀的校园文化 岁月承载着历史的步伐,天地积淀着文明的精华。跨越大半个世纪风雨洗礼,上世纪40年代修建的音乐室、民师楼、苏式结构宿舍楼、北京四合院式澡堂、青年教师宿舍和图书馆,还有当年日本鬼子丢下的炮弹哑弹弹头做成的钟,仍然保留在静美的校园内。这些保留的建筑和历史的证据,无不时刻警示着花垣三中人所肩负的神圣使命,无不催促着三中人奋发图强的脚步。 在传承中保护,在保护中协调发展,是花垣三中校园文化建设不可逾越的红线。多年来,花垣三中立足学校实际,着力创建精细管理的寝室文化,和谐共生的班级文化,生动活泼的活动文化,合作共赢的家校文化。他们开展寝室美化大赛评比活动,除了注重寝室内部的美化,每周还对内务保持良好的寝室进行评比加分,每月对“最美寝室”实行物质奖励。学校先后制定和修正完善了《花垣县第三中学住校生管理制度》、《花垣三中寝室评估细则》等一系列寝室管理规章制度,定期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检查和指导,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他们把班级环境的建设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精心“包装”,桌、椅、讲台摆放整齐,地面无纸屑、无污渍;墙壁无污迹、无印迹,名人名言、标语牌、班训、国旗无灰尘;每月一期黑板报,有主题、有质量。把班级活动组织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文化活动。 定期开展学雷锋活动月、植树节活动、艺术节、教师节、庆元旦文化艺术活动。每周一主持升旗仪式,组建校园广播站、篮球队、合唱队、舞蹈队、绘画组,组建了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苗鼓队、舞龙舞狮队、金钱棍队等,极大地丰富了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让校园里处处溢满书香氛围。 多管齐下,铸造以文化引领学生品德成长的德育文化 多年来,花垣三中借助文化独特的育人功能,通过学生对文化教育资源的有效吸收和文化教育活动的有效体验,唤醒学生主体道德成长的主观能动性;以文化引领学生品德成长,达成“文化润德”、“文化化人”的育人目的。 学校从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实施班级量化管理制度上,对学生加强管理,指导督促。他们把文明用语、仪容仪表、寝室内务,食堂就餐、班级清洁区等纳入班级量化管理评比。同时推行班级量化管理制度,制定了《班级量化管理细则》,安排学生会相关部门对晨跑、课间操、课间进班情况、卫生打扫情况、学生违纪情况、寝室管理情况进行全程监控,在评比中调动学生积极性和自觉维护班级荣誉感。 抓教研教改,夯实教育教学主阵地的课程文化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途径,而教研教改则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助推器。花垣三中提出了“高效课堂六步教学法”,倡导“当堂内容当堂掌握,当堂作业当堂完成,当堂知识当堂消化”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通过全员教师上公开课的形式,要求每一位老师不仅上好自己的课,更多的是多听听其他老师的课,吸取别人的优点,查找自己的缺点,从而取长补短,查漏补缺,促使自己在教学中不断的改进与提高。而且学校教导处还明确规定,在评课中,每一位老师都必须提出1个优点,3个以上不同的建议,达到互相促进的效果,让每一个老师都能感受到新课改的魅力。 此外,学校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教研教改工作,先后组织老师参加教育系统组织的各类教育教学观摩学习活动,邀请吉首一中、二中,北京和平街第一中学等学校的优秀老师来学校传经送宝,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得到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