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静:苗族,吉首籍,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湘西,我欠你一个梦
昨夜,梦里/轻轻地滑过/湘西/历史的繁华
老司城的遗址上空/八百年的沧桑/呻吟着/曾经的璀璨
南长城的砖石罅隙/历史的密藏/缭绕着/往昔的烽烟
昨夜,梦里/悄悄地飘落/湘西/英雄的欢笑
四月八的刀梯/刺破蓝天白云/矗立着/脚底板升腾而起的意志
猴儿鼓的节奏/擂响青山绿水/律动着/指节间柔弱无骨的韵味
昨夜,梦里/悠悠地回荡/湘西/青春的献祭
边边场的月影下/银饰闪耀着星辰/偶一窃笑/磅礴出野性的情爱
欢快的唢呐/吹皱了南山北岭的风/山歌遥唱/融化着哥啊妹的魂灵
昨夜,梦醒/湘西/在心胸间充盈/荡漾开十年的记忆
湘西/我欠你/一个梦
沿猛洞河寻访老司城的烟雨/登凤凰山踏遍南长城的青苔/揪一颗心/看少年攀刀梯/酥几根骨/瞅妹子击猴儿鼓/凑个边边场的热闹/聆听哥啊妹的悠扬
湘西/我欠你/一个梦
用背篓驮起/空气的甘美清甜/在酉水河的璧影里/窥视武陵的脉象/独自徜徉/深吸一鼻子的山岚
然后/咬一口肥白的腊肉/啃一嘴金灿的烤包谷/就着朝天椒的红艳/醋萝卜的酸爽/桃花虫的香脆
圆梦
彭二阳:永顺籍,任教于重庆江津中学。
十八岁那年,我离开了湘西,满怀期待地驶向异地他乡。没有不舍,没有眷恋。紧张的学业工作让我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习惯了钢铁丛林的冷漠。逢年过节才能回故乡,我总是惊叹于湘西的沉稳、持重,当整个时代碌碌奔忙,它依旧在青山绿水间徐徐徜徉。那些熟悉的小巷、热情的人群和我的记忆一起镌刻在那里,10多年的时光竟未曾将它磨灭分毫。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无论何时,当我回到这里,我总能轻松卸下身上冷漠、坚硬的外壳,真真切切地体验时光如水的生活。我想,这就是故乡真正的含意。无论你身在何处,你知道,会有这样一个地方在静候着你,有这样一个地方属于你。时光能够改变一切,却改变不了故乡与回忆。
如今,湘西自治州已经成立60周年了,身处异地的我只能遥寄祝福:愿您的未来更加灿烂辉煌,在美丽中更美丽,在壮大中更壮大,来绩无穷!
罗春:永顺籍,现就职于湘西生活网。
我是来自永顺万坪的一个80后,是刚返乡不久的在外务工人员,现居住在乾州古城。在这个小城市里生活、工作,感受到一份从容与淡然,每个从身边走过的人都带着亲切和温暖,让人感觉非常的友好。宜居小城,我想这是我对吉首的印象。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60华诞,作为湘西人,我的内心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由于往年生活在外地,对于家乡的印象只是偶尔新闻里出现的场景,有好有坏,但此次州庆发生在自己身边,亲身体验到家乡的变化,给内心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我的湘西原来已经经历了60年的岁月洗礼,60年的风风雨雨,都是沉淀和积累。我相信,过完60岁生日的我的湘西州,会如一坛陈酿美酒,越酿越美,越醇越香。
何斯琦 :吉首籍,清华大学毕业,现就职于北京完美世界公司。
湘西有多种模样。漫无边际的油菜花,峰峦起伏的青丘,潺潺悠悠的酉水河,还有徘徊在河边的男男女女。或是灵动,或是可爱,或是静谧,或是神秘。
可是,或许是近乡情怯,每次回家的路上,我想起的更多是与这些无关的事情。我会想起湘西亟待完善的方方面面,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所存在的文明,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比如读书的时候就会思考湘西的教育,甚至会参加实践,希望能将更宽阔的视野带给后辈。
诚实地说,我对我的家乡是充满信心的。不仅仅是因为过去60年湘西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更因为我看到了更多对家乡魂牵梦绕的热血之人。
也愿,下一个60年,湘西能在我们的努力下更加辉煌。
王晚莲:泸溪籍,泸溪鸿瑞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
从最初普通的农民创业者,到今天建立起服务桑梓的家政王国,放飞青春,逐梦辉煌,其间的生命感悟与人生感慨言说不尽。
5年里,我和我的公司得到了党委、政府的大力帮扶,得到了行业政策的积极扶持,积极扩大了产业延伸链条。
创业5年来,也是我州砥砺奋进、开拓创新,不断建成小康社会的5年。5年里,湘西州在经济社会、精准扶贫、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方面更是取得了长足发展。
祝愿湘西六十周年州庆圆满成功!
龙迎春:凤凰籍,现供职于北京某影视公司。
如同我以自己的苗族血统为傲一般,湘西是我终身为傲的故土。上世纪90年代求学于北京,常与在长沙上学的朋友搭伴。旅途漫漫,难免与左邻右座攀谈。记得有几个湘西学子,被问及哪里人时,总闪烁其词,谎称怀化等地。后来才得知他们觉得湘西落后,说出来怕人耻笑,故要扯上所谓大城市。我却坦荡朗言,湘西凤凰土著是也。
于我而言,湘西是一个言说不尽的地方。这一西南边陲之地,梳理历史, 20余万字的秦简是兵马俑后的惊世考古发现,老司城遗址则位列世界文化遗产;文学艺术上,沈从文先生和黄永玉先生都是现当代影响中西的卓越人杰,新一辈中,田耳的严肃文学成就以及张冀的编剧才华,均为业界瞩目;至于自然风光、民俗美食,则更是不胜枚举。
我想,每一个湘西人,都是湘西的言说者,不在文字里,就在言谈间。越来越多的湘西人,无论是守护故园还是在外闯荡,都更为自觉地在为湘西的当下背书,也必将扩大湘西的影响。愿60岁的湘西州,将自己置于更为广阔的世界视野中,翻越千山万岭,去度量未来的发展和辉煌。
周阳兰:凤凰籍,荣获“湖南好人”荣誉称号。
60年一甲子,60年弹指一挥间。湘西,经历了60年的风雨历程,从贫瘠走向繁荣,有目共睹,繁荣、和谐、大美……值此州庆之际,祝福家乡文明富裕,各族人民幸福安康!
梁德颂:保靖籍,53岁,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工艺大师”。
我专事苗画40多年。2009年10月,我的作品《双凤朝阳》获得“湘鄂渝黔边区民族民间旅游商品及民间工艺大师评选大赛”金奖,本人也被授予“民间工艺大师”荣誉称号,同年还入选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1年苗画成功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绘苗画不仅让我能养家糊口,还让我走出大山在城市拥有自己的工作室和店铺。而这一切,都是湘西的山水赋予我的。随着湘西经济的发展,我的苗画题材也更加丰富了。以前多是喜庆、长寿等吉祥图案,也有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现在则更多地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湘西的发展变化融入我的苗画里,让湘西人民的真善美更进一步在苗画里得到展示、升华。一笔一划、一枝一叶里,都凝聚了我对家乡的依恋。值此六十州庆之际,愿家乡的明天更加美好,人民的生活更幸福。
龙京沙:苗族,凤凰籍,62岁,国家考古领队,先后参与里耶古城遗址、永顺老司城的考古。
我于1972年来到湘西参加工作,至今已45年。湘西在外面人眼里一直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甚至很多人觉得现在这里还是茹毛饮血之地,这里哪有文明可言。而我,作为一名考古人员,先后参与了湘西龙山县里耶古城遗址、永顺老司城等地的发掘考古工作,考古的一项项重大发现,证明了湘西并非一个茹毛饮血之地。2002年,里耶秦简的发掘震惊了世界,这被誉为21世纪以来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湘西也随着里耶秦简蜚声海内外。
永顺老司城遗址,填补了中国土司制度考古学的空白。为研究土司制度提供了物化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2015年,永顺老司城成功申遗,成为湖南首个世界文化遗产。
我参与了一项又一项的考古挖掘,湘西的历史,湘西的文化,随着湘西考古发现的文物、遗址等,见证了湘西那悠久的历史和人文,也逐渐厘清了湘西地域文化发展的脉络。过去的湘西,沉淀在历史里;未来的湘西,等待新人继往开来。愿承先辈馈赠之遗产,启湘西经济之腾飞。
吴浩:凤凰籍,现就职于吉首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一级英模,全国优秀人民警察。
交通是城市的窗口,交通是城市的动脉,交通是城市的名片。道路交通环境的优劣是一座城市的形象与品位最为直观的反映,道路交通安全是广大道路交通参与者平安出行最为有力的保障。广大道路交通参与者与吉首交警携手并进,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今,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交通也在提速,为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给交通管理工作带来的新要求、新任务、新期待,广大交通参与者应与交通管理者携起手来,摒弃交通陋习,倡导交通文明,为我市创造一个安全、畅通、有序、文明、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而努力。值此州庆之际,吉首交警诚挚地祝愿广大道路交通参与者:平安快乐,幸福安康!
杨东波:吉首籍, 吉首吉韵出租车公司司机。
我当出租车司机七八年了,每天在城市里来来往往接送乘客,可以说城市的每一点变化我们都能看到。随着时间的发展,我们行业也越来越规范,对我们司机的服务意识、车内环境等都做了进一步培训和规定。随着州庆的临近,我们更加重视自身的改变,最重要的便是强化了自身服务意识,用对待朋友的方式对待每一位乘客,让每位乘客开心乘车、平安抵达目的地。六十年州庆,是值得全州人民庆贺的日子,对我们出租车行业来说更是如此。随着湘西州的发展,全域旅游的形成,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来湘西旅游,这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日子也越来越好。也希望大家都好,湘西未来更好。
王丹:吉林双辽籍,工作于湘西广播电视台湘西之声。
从大学开始我就一直生活在湘西,直到工作、结婚、生子。很多人会问我一个北方姑娘为什么会留在湘西,我会说我对湘西日久生情。我爱他的自然纯朴、古老静谧,爱他的民族风情和他的美食,我更爱湘西的人,他们直率、热情、善良、真诚,生活在湘西就像生活在一个和谐的大家庭,生活在这里我会有踏实的安全感,这是我留在湘西最大的理由。十年间我去过湘西的每一个县城,看过湘西大多数的风景,可湘西永远比我想象得要大,走不完看不够,湘西已经是我的第二故乡。身处湘西十年,我也见证了他的每一次进步,这些进步背后藏着湘西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在湘西州成立60周年之际,我最想说的一句祝福就是———腾飞吧,可爱的湘西!
宋奎:凤凰籍,现为湘西州人民医院血液风湿科主任。
三十年前,我读初中,正逢湘西州三十年州庆,学校参演的接龙舞令我印象深刻。高考后并不如意的我凭着湘西人不服输的倔劲,念完了硕博士,后又去到美国继续求学。2014年初我怀着浓浓乡情、以及慈母病重后家庭的责任感回到吉首,调入州人民医院工作。离开湘西时,家乡是那样的纯朴、清贫而偏远,归来时故乡仍然朴实如初,但是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拉近了与外界的距离,林立的高楼和闪亮的霓虹灯有了城市的气息;“凤凰古城”“矮寨大桥”等一张张闪闪的名片引来了骆绎不绝的各国人民,蓬勃进取的湘西人民给了湘西大地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六十周年湘西州华诞在即,祝福家乡越来越繁荣昌盛,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裕。
杨润生:泸溪籍,退休教师,全州最美乡村教师。
从1977年起,我就踏上了神圣的三尺讲台,一干就是40个年头,我所奉献的舞台,与所处的时代紧密相连,与湘西这片热情的土地密切相关。
建州60年是全州人民的一件大喜事,是彰显湘西独特魅力色彩的重要时刻,是助推湘西加快发展、加紧脱贫攻坚的重大机遇。60年以来,湘西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上学由泥泞小路到现在的通村公路、教室由简陋的木房甚至危房到现在宽敞的砖木结构楼房,基础设施、教学环境大为改善。在全州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浪潮中,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的学生数量在此消彼长,这不正是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体现吗?
六十年,我们用六十年的时间,把一个文明和谐、开放包容、神秘优雅的崭新湘西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祝愿湘西的明天会更美好。
邹沛东: 吉首籍,现就职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8岁离开湘西,从此,湘西山水韵律便成了我在快节奏都市生活中的心灵寄托,湘西延绵的文脉也赋予了我自强不息的强大动力。
文化因人而传承,湘西优秀的学长和前辈在成长立业的过程中为我等后辈树立了楷模。在我工作的北航,建校元老、火箭专家张锡圣教授就是杰出的湘西学人。张锡圣先生求学于烽火狼烟、满目疮痍的抗战时期,留美毕业后毅然回国,并参与组建北航,与同事一起共同奠基和培育了新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
作为成长于全球化时代的新一代湘西人,深感祖国和家乡的快速发展丰富了我们的人生选项。当年的同窗好友,如今足迹已遍布全球,但湘西人质朴多才的文化基因和爱国拼搏的赤子情怀却始终是我们精神家园的常规品种。我们像播撒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种子,把美丽家乡的文化和美德发扬传承下去。
在湘西母亲60华诞之际,您的儿子为您祝福、向您敬礼!
张显军:泸溪籍,90后大学生村官,泸溪县合水镇呈田村村主任助理,扶贫专干。
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到现在,转眼已过去了四年。四年前,刚到呈田村看到的情景,依旧让我难忘。整个村部楼唯一能用的电器就是房顶上的风扇,嘎嘎声,仿佛在嘲笑我一样,我的心情也从一开始的兴奋转为强烈的失望。
四年过去,呈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米5的水泥硬化进村公路,缩短了村民进出的时间;3台垃圾集装箱,一处垃圾焚烧炉,每天保洁员辛苦工作,呈田村不再是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地方;崭新的村小学顺利竣工,老师和孩子们喜笑颜开。
呈田村的改变,离不开州委、州政府的英明领导,离不开各级党政部门的关心爱护,也让我强烈感觉到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对偏远落后农村的重视。值此六十州庆之际,祝愿我们呈田村早日脱贫,祝愿我们湘西稳步发展,开创新的辉煌。
龙云鹏:凤凰籍,荣获全国“最美清洁工”荣誉称号。
看到家乡这6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 ,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作为一名普通的清洁工人,为了家乡的每方净土,为家乡的崛起,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我将用坚如磐石的毅力,以螺丝钉的精神,无怨无悔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自治州成立60周年之际,祝我们的湘西成为祖国西部更加亮丽的风景,日益腾飞!
谭永峰:泸溪籍 ,中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
我于2005年投身农业产业,2016年组建了湖南星红山农业科技发展集团,我们以“专注湘西农特产,致力湘西大发展”为己任,以“让家乡成为有梦的地方”为理念,以“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为目标,参与建设万亩椪柑生态科技示范园、现代农业观光园、万亩佤乡米种植基地、湘西红山农科创投产业园、湘西创业者(长沙)创客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建立了完善的产品溯源信息系统,基地产品通过绿色食品与出口资质认证,多次获得评比金奖,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六十周年一甲子,我们做为见证者与湘西州风雨同舟共同成长,高速通路了,火车进站了,飞机即将落地了,凤凰腾飞了,矮寨悬索桥通车了,经济建设发展势头良好,各行业都在蓬勃发展,湘西州一定会成为一颗璀璨明珠,闪耀出绿色、和谐的光芒。我们作为现代农业的开拓者,一定会肩负起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推动经济发展、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龙花:凤凰籍,全国“最美孝心少年”“中国好人”。
斗转星移,春华秋实。60年来,在湘西这片神秘、美丽的土地上,294万湘西儿女为了共同的目标奋力前行,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作为湘西儿女的一份子,我骄傲,我自豪。在自治州成立60周年之际,祝福我的家乡越来越好,越来越繁荣昌盛!生日快乐,我美丽的湘西!
麻殷图:花垣籍,从事新闻工作。
2007年50周年州庆,庆典当天,天空烟花炸开,同学们一窝蜂冲出寝室,欢呼。几年过去,烟花的美已经在记忆中模糊,但当时莫名的激动和自豪却一直在心底流转。
两年后,我去外地上学、工作,奔波劳碌中,湘西成了一年才能回一次的远方。
闲暇时,我也会浏览一下湘西新闻,隔着屏幕,依然是扑面而来的亲切,想象着父老乡亲们在议论着新鲜事。
我喝酒,吃辣,朋友们说,你们那辣椒和酒产业挺不错的吧;工作中,肯下苦工,老师夸奖,湘西孩子韧性足,取得进步,老师灌米汤也不忘湘西这标签,湘西人有灵性。湘西人是行走的湘西名片,贴上湘西的标签是一种赞扬。湘西经济社会的发展,也融合着特色文化的标签,相信并祝愿这一方水土的发展,将更加辉煌灿烂!
王安全:凤凰籍,菖蒲塘村干部 , 湖南省“百名最美扶贫人物”。
60年风雨兼程,60载波澜壮阔,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进步走向辉煌。饮水思源,作为湘西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我们用艰苦创业和守望相助见证了家乡的快速发展和欣欣向荣。值此欢庆时刻,我衷心祝愿湘西山水越来越美,经济繁荣昌盛,人民笑口常开!
石兴伦:花垣籍,现在花垣县外资外援项目管理办公室工作。
六十年岁月轮回,六十年风雨沧桑,六十年奋斗不息,六十年灿烂辉煌。六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州各族儿女的共同努力下,湘西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州260余万各族同胞逐步摆脱贫困,走上幸福、快乐的康庄大道,我们也迎来了六十州庆。
走在新世纪的康庄大道上,感受每一天快乐的时光,内心是如此的澎湃。一本书,一杯茶,缠绵于一个暖阳的午后,回忆自己一路走来那些时光,其实都伴随着湘西州一路成长,一幕幕鲜活的历史画面重新演绎,萦绕于心,久难释怀,只为那一段艰苦奋斗的难忘岁月。260余万各族儿女,60年锲而不舍,让湘西州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众人面前。我骄傲,我是湘西人,我祝福湘西州明天更加富足美丽,祝福祖国更加灿烂辉煌!
石泽林:泸溪籍,现任马王溪村党支部书记。
今年适逢60年州庆,作为一个基层村主干,耳闻目睹近年来身边的巨大发展变化,感慨良多。精准扶贫让贫困村民得到了实惠,帮助他们解决了实实在在的困难。他们打心眼里感谢习总书记,感谢党中央!同建同治让我们农村脏乱差的状况得到根本治理,山更青水更绿了。城镇化浪潮助推古老的湘西快速迈入现代城市文明,高楼林立;乡村新楼房满目皆是。交通运输四通八达,各类交通线密布,如今又在建高铁,乡村公路延伸到了每个农户的家门口。社会福利更是惠及全民,我们村有敬老院两所,新农村合作医疗,学生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让老百姓少有所学,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闲有所乐。
在60周年庆典之际,我祝愿:我们湘西州的明天更美好!人民生活更幸福!
乔丽媛:新疆伊犁人,西部志愿者。
我叫乔丽媛,来自新疆伊犁,是一名光荣的军垦第三代,目前在花垣教育战线工作。2004年,我告别了懵懂的高中岁月,带着梦想和简单的行囊来到了湘西,在吉首这座宁静小城度过了难忘的大学时光。毕业后,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西部志愿者精神扎根花垣,服务花垣。
在这里,我曾听过宋祖英的歌,欣赏过黄永玉的画,走过古朴的风雨桥,在烟雨凤凰中赴一个千年之约;在这里,我曾到过沈从文笔下的茶峒,去看过翠翠,也在酉水河上思考千古绝对,感受岁月荏苒;在这里,我也曾到过原生态的苗寨赶秋场,听过振奋人心的苗鼓,感受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别样风采。
白云苍狗,云起云落。悠悠岁月六十载,弹指间转瞬即逝。在湘西建州六十周年大庆之际,作为一名来自西部的湘西人,我祝福湘西的天更蓝,水更清,明天更加美好!
麻胜斌:花垣籍,现供职于花垣县信访接待办理中心。
西北求学三年、苏州工作四年,我离开湘西七年。那七年,最难忘莫过春运抢票回家。读大学时,我和湘西四个老乡轮流到火车站排队,就为一张回家的票;毕业后,我在苏州一家企业做助理工程师,一到年底机票、高铁票、普通列车票、长途大巴票有票就买,携程网、去哪儿网、长途汽车网、12306铁路客服网普遍撒网,动员了亲戚、朋友、同事,也只为一张回湘西的票。一张回乡的票在手甚至比拿到年终奖还激动。七年回七次家,每次回去,家乡都有新变化。看家乡的山、喝家乡的水、见家乡巨变、听浓浓乡音,方能解开心底的乡愁。
石兴文:花垣籍,教师,苗族武术省级非遗传承人。
湘西,在旧社会被人视为不毛之地,封闭落后、饿殍遍野、匪盗横行;如今人民丰衣足食、出行便利,变成世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这六十年的变化实在太大了。其实,变化最大的便是人民政治地位的提高。以前湘西的土家族、苗族人民受尽了苦难,解放后,湘西的少数民族同胞才和其他各民族同胞一样真正翻身做了主人。我们还享有少数民族的特殊待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从此,湘西许多少数民族优秀干部成长起来,许多优秀人才走出大山,走进县城、州府、省里,甚至北京。说实在话,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真的就没有湘西各族人民的今天。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苗族儿子,是社会普通的一员,我同样感受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谐所给我带来的那份幸福和安康。我怀着感恩的心,在州庆的日子里书写我的内心感慨和祝福,愿湘西州各族人民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石天元:花垣籍,现供职于花垣县财政局办公室。
有个外地的朋友曾经问过我湘西的绿是怎样的一种绿?我对他说:那满眼满目的绿,绿得发狂,绿得丰盈,绿得凝重,绿得妩媚,绿得柔软,绿得清脆,绿得葱郁;放眼望去,浓绿,淡绿,翠绿,嫩绿,浅绿,深绿,青绿,葱绿,黄绿……
差点跟湘西州同岁的我,曾经见证了湘西人对绿色的渴望与期待,早在好多年前,湘西人就爬上一座座山巅,看到一座座山脉光秃秃,没有一丝的绿意,人们感到惊恐,心悸。与人类相伴的家园何在?鲜活的生命对大自然的索取日渐贪婪,天然的生态不堪负重。为了这些渴望与期待,湘西人积极响应国家退耕还林的号召,把植树造林变为大家自觉的行动,让渴望与期待变成了现实。
60周年的州庆是湘西发展的新起点,随着湘西大旅游的兴起,腾飞的湘西处处是青山绿水,拥有青山绿水就等于拥有了金山银山。
马召燕:保靖籍,茶楼老板。
这些年来,我家里依靠保靖黄金茶,修建了新房,我自己也在吉首市乾州古城开了茶叶店子,日子是越过越好。听老人们说,以前自治州成立的时候,保靖黄金茶只有零星的几片古茶园。“一两黄金一两茶”的故事,便是说的黄金茶的珍贵。近年来保靖县不断推出优惠政策,鼓励大家推广种植保靖黄金茶,使茶叶产业真正成了我们茶农脱贫致富的骨干产业,这才使黄金茶真正成“黄金”,给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
现在,我们村里的村民家家户户都靠种植保靖黄金茶发了财,我家里也一样。今年5月份,我专门在乾州古城卖起了保靖黄金茶。建州60周年之际,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保靖黄金茶走向世界,湘西的明天越来越好。
彭司进:保靖籍,公务员。
15年前,我第一次走进保靖县城,看到了城里的高楼。但其实,那时的县城,1.5平方公里的面积,大约2万人居住。城区的主街道破破烂烂,所谓的高楼大厦也有些陈旧。
2002年2月,保靖县城铺上了全新的水泥路面,两边的梧桐树高高耸立,房地产经济、个体经济显得有些活跃。
15年过去了,如今的保靖县城,酉水河畔高层建筑林立,酉水大道如长虹卧波,四通八达的城区主干道,干净整洁的路面,整齐规范的城市管理,让人觉得生活在这个县城十分幸福、快乐。
从空中俯瞰保靖,酉水呈U型穿城而过,老城区早已焕然一新;魏竹路新城区也早已欣欣向荣。这一切的发展,都离不开州委、州政府对县城的关注。六十州庆,期待全州人民共奔幸福路。
石云峰:保靖籍,广东务工人员。
我是一名在广东务工的保靖人,这个盛夏,我回了一趟老家湘西自治州保靖县,切实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
县城里,路变宽了,红绿灯多了起来,公交车也增加了不少。特别是在县政府的努力下,人人遵守交通法规,城市街道管理井然有序。人们出门必然注意遵守规则,不乱停乱放,这种变化让人感慨。
回到农村,家家户户都通了水泥路,通了自来水,也通了光纤宽带。咱农村的中老年人也赶时髦,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上网、QQ、微信等玩得不亦乐乎。
在我们湘西,生态美是很多地方都比不上的。山涧的溪水依然潺潺,清澈见底,虽是盛夏却还是那么的冰凉,保留着原生态的一种美,忍不住想去尝尝那甘甜的泉水,体验儿时的快乐。
在建州60周年之际,衷心祝愿家乡越来越好,明天越来越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