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版:旅游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9月4日 星期 [ 标题导航 ] [版面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
黄金茶叶 与黄金比贵
  采茶姑娘遍茶园。 龙清彰 摄
  冲杯好茶迎客人。 向万银 摄
  古茶树下摆古话。 向万银 摄

  龙清彰

  前不久,报纸有消息说,二两黄金茶卖到九万多元,黄金茶比黄金还贵,令人咋舌。不要不信,跟我走进黄金村就能真实地感受到黄金茶的价值。

  黄金村是黄金茶的源产地,坐落在吕洞山东坡脚下,属葫芦镇管辖。从水田河镇行到葫芦镇上,因为没有公路从葫芦镇直达黄金村,我不得不绕道从吉首市马颈坳镇的隘口村进去。

  车子涉水渡河,出隘口村,进入丘陵状的河谷。绿森森的茶园一丘两丘冒了出来。转过一个山鼻,铺天盖地的茶园便迎面扑来。

  坪坝铺着的绿毯是茶园,山丘撑着的绿伞是茶园,山坡挂着的绿帘是茶园,山顶罩着的绿盖是茶园。横排一垄垄,纵列一厢厢,叠起一层层,漫山遍野朝我围拢过来。黄金村到了。

  一弯长长的山坡从高高的山顶斜斜地飘落到坪坝上,上百栋房子柱接柱檐接檐地顺着山脚排成一绺。黑油油的木房与白亮亮的砖房参差而立。黄金村在茶园的映衬下,显出朝气、幽雅与富裕。。

  由于事先托朋友电话联系,未谋面的村支书在村头的茶厂等我。一下车,有个头夹白发,双目炯炯,身材清瘦,年逾半百的人朝我走来。他自我介绍说叫向发友,是村支书,欢迎我来村里参观。他说到他们村什么都不吃没关系,黄金茶是一定要品的。说完,带我到茶厂前面的坪场上品茶、歇气。

  坪场上摆有一张茶几,茶几边上围有七八张小板凳。两个穿着粉红苗装的年轻姑娘,一个端瓷杯、茶盒,一个提水壶从厂里走出来。走近茶几,一个往茶几上放杯子,另一个往杯子里倒半杯水,浪一浪杯子,再倒掉。一个从茶盒里抓一小撮茶叶放进杯里,另一个赶紧往杯里倒热腾腾的水。茶针在杯子打几个翻身后,争着浮到水面。安静后,所有茶针尖朝上根朝下,竖在水中,慢慢下沉。支书称这一景观为“流星探海”,只有手工炒制的一流毛尖,才能齐刷刷地竖着下沉。

  一小会,杯子里发生神奇的反应。起初,一根根翠绿茶针纤毫毕露地躺卧于杯底。稍后,不紧不慢地舒展起柔柔的腰肢。继而,推推搡搡、层层叠叠地挤在杯底,不断地吐出淡绿淡黄的颜色,雪白的内杯也梦幻般地换上了淡绿淡黄的新妆。

  端杯凑近鼻子闻闻,一股栗香味从鼻孔钻进身子,全身细胞立时松弛起来。啜上一口,浓郁、甘纯、清爽、醇香的茶水,从嘴边欢快地穿过喉咙,轻松地落进肚子,并迅速向全身蔓延。我感到,全身的经脉舒张打开了,体内的气流通行无阻了,疲倦一扫而空,精神立时焕发。真是香绿爽浓黄金茶,一口俘虏我的心。

  边品边聊中,从支书口中得知此茶大有来头。据《明世宗嘉靖实录》载:明嘉靖十八年农历四月,湖广贵州都御史陆杰,从报警宣司(保靖县城迁陵镇)取道往镇溪(吉首市)巡视兵防,途经鲁旗(保靖县葫芦镇)深山密林中,随行多人染瘴气不能前行。到两岔河(当地人称“冷寨河”)苗寨时,有苗家老妪献百年老茶树所产茶叶泡汤赠服,患者得以痊愈。陆杰随即向老妪赠送黄金致谢,还将此茶之神奇上报朝廷。因有黄金赠谢之说,朝廷赐该茶名为“黄金茶”,列为贡茶。冷寨河亦改名为“黄金寨”(也叫黄金村)。传至民间遂有“一两黄金一两茶”的美誉。专家考证,黄金村古茶树有400多年历史。2005年其种子进入国家种子目录库,受到国家保护。茶中的氨基酸、茶多酚、浸出物、叶绿素含量高,被誉为“中国最好的绿茶”。

  我好奇地问支书古茶树长像什么样子。支书说古茶树就在村里,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走进村中,沿夹在房屋间的村路上上下下,弯弯绕绕了一阵子。我与支书站在了一家人屋前的坪场上。场边长着数十株老茶树,大都有两人多高,主干比大腿还粗,灰白的皮子,伛偻的身躯,鼓起的肌腱,极度弯扭曲弓。有如老妪驮重,气喘吁吁;又如老汉醉酒,似倒非倒;也如老人拄杖,战战兢兢。各形各状,难以描述。主干上升到分岔处,突然发生了大爆炸,无数的枝丫立时飞散,有的向四周发射,有的朝天空飞蹿。像麋鹿头顶翘角,像鸟儿衔枝筑巢,像礼花升空绽放。那些瘦骨嶙峋,遒曲伸展,横七竖八的枝丫,无声地证明了它们历经的风雨沧桑。

  枝梢处,绿叶迸发,重重叠叠,挤挤挨挨。挤得密不透风,挨得看不见天。我仿佛看见苗乡姑娘打着漂亮的绿伞,羞答答地立在路边地头,唱起动听的茶歌,几百年来,缭绕着黄金村袅袅不绝。村里的人,饭后围坐在茶树边,端一杯香茗,讲起古老的传说,唱起古老的歌谣,划算现实的生计,憧憬未来的生活。他们与老茶树融为一体,谁也离不开谁。

  支书说老茶树有两百多株,现在它们的后代已发展到一两万亩,覆盖了吕洞山区,全是用老茶做母本,摘取枝条,用无性扦插育苗后移栽的,这样做为的是保证品质与老茶树一模一样。我问无性扦插育苗一定很难吧。支书说那是肯定的,多亏了张大姐成功攻克无性扦插技术,要不,老百姓现在还守着几百株老茶树过日子,哪来什么种茶致富了。

  支书说的张大姐叫张湘生,祖籍辽宁,毕业于湖南农学院茶叶专业,在保靖县农业局工作。1982年3月,她应保靖县土产公司邀请,来到黄金村办茶叶炒制培训班。一到黄金村,她就被黄金茶古茶树所震撼,更被从古茶树上采制的茶叶味道所迷倒。这次邂逅,注定了她的一生献给了黄金茶,她所有的痛苦与欢笑也系在黄金茶上。

  当务之急是把黄金茶苗育起来,把黄金茶大面积种起来,让老百姓种黄金茶走富路。因老茶树结籽稀少,靠留种育苗一万年也不能把黄金茶产业做起来,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无性扦插育苗。不过,无性扦插茶育苗是一门复杂的顶尖技术,张湘生能做到吗?

  她在1982年至1990年的无一株成活中艰难跋涉,她在1991年成活的两株中悲喜交加,她为1993的成活率百分之二十八激动难眠,她为1994年育出50万株茶苗高兴举杯。她成功了!成功在一次次失败后的坚持,成功在冷嘲热讽后的执著。我没见过她,但她的故事传遍了千家万户,当地老百姓称她“黄金茶之母”。

  时值采秋茶季节,支书说到茶园看采茶去。来到谷里连绵起伏的茶园,苗歌飘荡,笑声连天。我东瞧西望,终于看到姑娘们隐在齐腰深的茶垄间指着我笑。我兴冲冲地赶过去,挨近一个身着水红色苗装、面容姣丽、身材窈窕的姑娘搭讪,央求跟她学唱歌,请她教采茶。她爽快地答应了。唱了一阵歌,采了一会茶,熟悉了。问她家住在哪里,她手指村里的一栋小洋楼;问她怎么不出去打工,她说打工哪有种茶收入多,她家一年种茶收入有10多万元;问她找到如意郎君没有,她说还没找;问她是不是眼光高,她说要做她的郎君,不仅会采茶、唱歌,还得给她家做上门郎。惹得我对那些未婚男士羡慕不已。

  恋恋地告别了采茶姑娘,依依地离开了黄金村。翻过三四个坳,转过七八个弯,那茶、那村、那人的影子还不停地在我的眼前浮动。

  假如你赏腻了风花雪月,厌倦了矫揉造作,过烦了灯红酒绿。那么,就走一趟我的故乡,让存留于天籁中的苗画、水田河酒和黄金茶,带你回归纯美的原生状态。你,就不会再疲惫了。

.


湘ICP备05001329号 版权所有 [团结报社] 团结网 Copyright 2008 Tjwa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湘西新闻
   第A03版:湘西新闻
   第A04版:湘西新闻
   第A05版:湘西新闻
   第A06版:社会纵横
   第A07版:时事新闻
   第A08版:旅游周刊
   第B01版:经济视窗
   第B02版:教育导刊
   第B03版:文化醉乡
   第B04版:健康时尚
   第B05版:边城百姓
   第B06版:体育世界
   第B07版:一周闲情
   第B08版:乐天地
黄金茶叶 与黄金比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