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文旅
赶大集,品年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彭昌兵 向映雪

天刚麻麻亮,保靖县毛沟镇上已经很热闹了,人群熙熙攘攘。清晨,人们的忙碌就像一首扣人心弦的交响乐,有着属于小镇赶集独特的旋律和节奏。每一个路口都有人行色匆匆走过,他们都争取赶在这“重要的一天”为自己生活而努力。在这个繁忙的早晨,外县甚至外省(毛沟镇地处湘渝黔三省交界处)的摊贩和本地各村村民、集镇上的商户等,早已经整整齐齐摆放好了东西,如新鲜水果蔬菜、土鸡蛋、猪牛羊肉、鸡鸭鱼和各种副食品琳琅满目,当然,也少不了许多传统手工商品,例如:手工制作的竹扫把、箩筐、鸡鸭鱼笼、金黄的油粑粑、粗米粉,一块块熏制的腊肉,还有很多不胜枚举的但存在记忆里的“好”东西,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馈赠和农民辛勤劳动的智慧结晶,引得人们纷纷驻足。毛沟镇农历腊月廿六,是农历年中最后一次赶集(在湘西也称之为赶场),也是一年之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赶集日,因为这次赶集后大家忙着过年,迎接新年的到来,短时间内就不会有赶集了。

有人说,“年味儿”不是从除夕那天开始的,而是从辛苦忙碌置办年货开始的,因此当天购买年货也成为家家户户的重头戏,大家都精心挑选准备着年货。步履匆匆的人们穿梭在集镇街道上、农贸市场里,人们的谈话声、摊贩的吆喝声还有小孩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从每个人脸上洋溢的微笑和人们的交谈中,我感受到了年味,人们将幸福、快乐、满足写满脸上、藏进了心田,记忆里的年味儿是吵闹拥挤的、绚丽多彩的、味美可口的、团圆期盼的,是人们赶着回家过年的急切心情。

年味儿是绚丽多彩的。在小镇赶集也有很多衣服、鞋子卖,不像县城商场里,划分区域,有各色各样的品牌服饰和鞋类,在这里售卖,大多都是搭建一个临时帐篷,一排排的挂起,喜欢哪件就让老板给你取哪件,没有品牌货,大多都是比较接地气、物美价廉的衣裤和鞋子,少了很多花里胡哨的经营模式,更多的是体现出一种物美价廉和实用。集市上的红“福”“囍”字成堆,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年味浓浓、喜庆十足,“红糖”在年货袋里装的满满当当。

年味是味美可口的。当天去赶集的人们大多是不吃早餐的,起得很早没时间吃,而更多是为了去集市上吃碗粉面和油粑粑,很多返乡回家过年的人都说,家乡的粉面就是比外面好吃,在他们心中,家乡的美食是有特殊“味道”的。穿行在街道上,时不时会听见“砰”的一声,吓得周围的人们一哆嗦,传统手摇爆米花就此出炉了。油粑粑作为本地的特色小吃,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卖油粑粑的摊位上,油锅冒着滚烫的热气,铁架上堆满了刚出锅的油粑粑,馅儿有辣椒的、有酸菜的和少部分包肉的。用铁钳将油粑粑在锅里来回翻转,十几秒的时间,金黄色诱人的油粑粑便出锅了,香味四溢,让人垂涎欲滴。“糖葫芦,卖冰糖葫芦。”作为小孩子,冰糖葫芦是赶场时哭着都要买的吃食,经常会看见孩子们一手拿着冰糖葫芦一手牵着氢气球路过,边跑边吃着糖葫芦,那模样和小时候的自己如出一辙。

在中国人所有的节日里,春节永远是最有“味道”的,它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仪式和习惯”,更是一种文化生活的标志。而赶集的“魔力”不仅仅在于各式各样、琳琅满目、堆积如山的商品货物,而是存在于人们脑海中的宝贵记忆,更是农村传统习俗、文化印记的一个重要形式和载体。在这辞旧迎新之际,辛劳忙碌了一年的人们, 那天都会开开心心地去赶集,热热闹闹地置办年货……这就是过年,是属于每个人心中那无法忘记的年味。


作者:彭昌兵 向映雪编辑:胡迎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