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远程
官湾,即官坊湾的简称,现更名为古堡寨,属永顺县松柏镇龙桥社区,2019年被列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寨人口符氏居多,大集体时分4个生产队。新中国成立前的官湾,家大人兴;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更加富足、兴旺。
符石匠,现张家界永定区四都坪乡人氏。他身材魁梧,无家室,守单终身。清末,他投官湾符氏而来,经族议,安居符祠。为安全计,不究来因,不问其名,因其石匠手艺,冠以石匠称谓。
符石匠以艺谋生,乐善好施,善为人,凡当地欲用石工者,非他莫属。东家几日,西家半载,日工大米三升,你喊他请,忙不赢。符石匠寡言,乐于公益善举,湾里湾外,评价甚好。
义务修桥传佳话
话说,官湾后山有一洞,名曰大洞。洞水冬热夏凉,清澈见底,水量充沛,灌溉农田数千亩。水流成河,名大桥河,落入李家湾溶洞。洞下河边一码头,乃官湾人取水浆洗之地,河床宽近两丈,架圆木为桥。今此桥,连接长官、松柏、高坪、永顺等地,昔为官道。
过去,该洞一日“三潮”,涨潮之时,看是晴空万里,洞内却突发洪水,掀浪推波而来。远看水来,人得快跑。码头放着的衣物、菜蔬经常被水冲走。这座码头边的木桥,也常被山洪冲毁。于是,毁了建,建了又毁,误工误料不算,隔河哀叹有之。
符石匠来后,决心铺设石桥便于出行。他不声不响,在王家界的大山里开山取石。日复一日,取出一块宽六尺有余、长两丈许、厚七寸左右的条石,丈量尺寸,正好为桥。符石匠喜极。
有了材料,石匠便邀请村民帮忙。村民闻讯皆喜,纷纷进山助力。见到条石,大为惊叹。如此条石,重达数千斤,怎能到得了河面为桥?
符石匠察觉众忧,淡然笑答:“众亲勿急,人多力量大,你们帮忙把路修好,我们用‘船’来运就行了。”大家疑惑不解,看着符石匠办“船”。
符石匠与人砍下两段大松树木头,去皮,拴起来,两头削尖成船状,“船头”上钉“拖牛”,“拖牛”上的绳子两边分开,一边一人拉绳子。符石匠还将条石一端錾一圆孔,穿一段茶树棒,并随其后掌握重心把握速度,此时众人则在前面一边修路一边给拖路上浇水,就这样将石头拖到了河边。
条石到了河边,大家七手八脚地造好吊架,将石板吊起来搭成了桥。
大洞湾的石板桥修好后,符石匠又为官坊湾外面的另一条小河搭建了一座石板桥。这座桥的河面比大洞湾的河面要宽,符石匠在河床中央修筑了一个石墩。石墩用条石砌成,细岩细錾,做工精细。桥墩两边同样用石板达成,这座桥南北通向,人们称之为“岩板桥”。可惜这座桥的南端石板,在1968年的一场山洪中,被洪水冲毁,后来人们用木头连接成桥。2014年,该县交通局再次修建了这座桥。
至今,大洞湾桥尚在,桥面光亮,石板上錾的那个小圆孔虽塞满了泥沙,但圆孔清晰可见。符石匠义务建桥的佳话在这里代代相传。
风趣对话成美谈
过去,官坊湾的岳四公是出了名的大户人家,有庄屋十多处,遍及王村(芙蓉镇)、高坪等地。岳四公的房子建在半山腰,后面是一片石头,为了排水,房子后面的排水沟全部要用人工一錾一錾地錾出来,一天工夫,錾不到两升岩粉子。为修出这条排水沟,符石匠在岳四公家干了三年。
这栋房子很大,后来做了国家粮仓,直到本世纪初才被拆掉。
在符石匠做工的日子,岳四公有时会与之聊天。有一次,符石匠对岳四公说:“四公,这岩头硬呢!”
“哎!石匠,这岩头有你四公的谷子硬吗?”
从此,二人的对话成了地方谈资,流传至今。
新中国成立前夕,符石匠病逝于祠堂,大户将其厚葬。
以上符石匠的故事是我从家父口中听来的。家父年轻时常去官湾打零工,与符石匠经常共事,对他的事了解不少。家父生前,经常讲一些符石匠的故事给我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