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文旅
从孤独走向孤独—— 王锡忠水彩画的隐秘力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山寨金秋》

《西米春山》

《山寨冬阳》

《晌午——敞开的门》

《山寨冬夜》

《记忆隆头老街》

《王村老街》

《晨曦中的天桥山居》

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吴刚

1

画,是会说话的。

也许,各种艺术,都是语言的不同表述方式。

比如,看王锡忠的画,看得多了久了,好像就能听到他在说话。

王锡忠,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水彩画学会副主席、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湘西州“武陵人才”……和许多优秀艺术家一样,王锡忠也有一长串头衔,但在他自己看来,最重要的,他是一名水彩画家。

我是美术界的业外人士,不太清楚业内的门道,江湖地位什么的自有其应有的坐标,非我可以置喙。我的印象中,王锡忠话不多,曾经创办过美术学校,喜欢画成系列的湘西图景,还当了多达六届的政协委员——他做事很有“长性”,“长短”的“长”——我坚信,人格决定做事的风格,也决定艺术作品的风格——而“长性”,来源于性情的稳定和认知的坚定。

坚定者,往往是孤独的。

王锡忠在我家附近有一间工作室,每次在街上碰到他,他都是一个人,不慌不忙地走。

2024年春节假期,又碰到他独自前往工作室,随口邀我参观,我一点不假装就答应了,趁机看了他的数百幅作品。

我觉得,他或许真是孤独的,因为我看到,他竟然在画里,说了一些简短的话,每句话,都深藏着不易察觉的隐秘力量。

2

我看到,王锡忠在画里说,要有泥土。

在我的眼里,泥土是一种很有文化感的符号化的东西。自然、郊野、乡村,就是泥土;屋舍、稼穑、井垣,就是泥土;烟火人间就是泥土,生活气息就是泥土,凡夫俗子就是泥土……

人类对泥土的痴迷,大概肇始于远古时期的农业革命——我想说的是,惟有足够漫长足够深刻的农耕文明,才会把对泥土的爱,转化为审美本能;才会把对泥土的亲,突变为基因记忆。

就像很多在城市里长大的人,第一次来到田园牧歌式的乡村时,看到溪河、农田、菜地、稻浪和炊烟时,通常会产生莫名其妙的亲切感、舒适感,这,就是审美本能和基因记忆真实存在的明证。所谓“梦里故乡”,就是那种明明没到过、明明没见过,却又觉得似乎到过、似乎见过的“故乡”——答案是,这一世的你,是没见过,但遗传基因和文化血脉“见过”,所以你感到亲切,所以是“故乡”。

王锡忠用他的水彩,大量描绘湘西的山水田园、春夏秋冬、市井百态,以虔诚的直觉,画出了散发着清新泥土气息的“梦里故乡”。

今天,艺术表达经过了一轮又一轮的解构和重构,早已变得纷繁高远,市场也奖励那些更善于呈现时尚感高级感的作品。

但王锡忠不。

他偏执地调动水彩,朴素地描绘着泥土的气息,画作中不带机锋,完全屏蔽了许多画者惯用的高明或聪明。

我想,在艺术上,他可能也是孤独的。

3

我看到,王锡忠在画里说,要有风。

是的,王锡忠的画里,总能感觉到一种“意动”的力量。这力量像一股若有若无的风,轻柔地包裹着你,似乎在温和地和你商量,不强求,偏偏又能推动你做点什么的感觉。

这风,没有朝哪走的方向感,也没有何时走的紧迫感,像极了发动后保持“怠速”状态的汽车,能给你动力,却不强制你行动,很舒服。

这种“有风”的作品,不仅仅体现在他的风景画上,也体现在他的人物画上,包括《晌午——敞开的门》《江南雪韵》《山寨晨曦》《西米春山》等数十幅作品。画面上,明明是静止的场景,没有树叶斜落、雨丝斜飞、衣袂斜飘的纹路痕迹,却氤氲着某种未曾发生的荡漾。

我不知这种“意动”的效果来自技法还是来自认知,或者两者兼有,但我清楚地感受到被某种暗涌的澎湃“使动”了,示我以正向的激励,给我以强大的底气。在王锡忠水彩画的意境中,我仿佛化为孤独的勇者,但凭坚强的意志和旺盛的战意,就可以登高踏远、无往不前。

这是为一个人张灯结彩准备的漫天烟花,这是为孤勇者横扫魔窟准备的盛大仪仗。

人间正道是沧桑,我们都需要独自面对逆境的勇气和战胜消沉的力量。

所以,我觉得,这是王锡忠作品对观画者踏雪无痕的体贴成全。

4

我看到,王锡忠在画里说,要有光。

真的有光。

我见过的每一幅王锡忠作品,都有光。

人生即苦,苦中要有希望,才能继续苦下去。

因为人生其实就是一个体验复杂痛苦的简单过程——从存在到不存在——最终湮灭于黑暗这个结局,却早已注定。

从某种意义上说,悲剧才是生活的基本色,哪怕穿插了喜剧的片段。

出于对黑暗和未知的恐惧,人类自开智以来,始终在寻找光明。耶和华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普罗米修斯盗来天火,给凡人世界带来了文明的种子;燧人氏钻木取火,终结了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戈贝尔、爱迪生点亮了碳丝,改变了人间的夜晚……

火与光,就是希望;有光,就有希望。

看遍王锡忠所有的作品,窃以为最大的特点就是:必有光!

——无论画面是什么题材、什么基调、什么底色、什么内容、什么场景,你都能在某个地方,找到显眼的明亮,找到光——每一幅,都能找到光。

王锡忠说:“我喜欢明亮,我觉得人在任何环境下,都应该看到光,看到希望。”

王锡忠说:“越是孤独,就越需要光。”

王锡忠说:“哪怕身处黑暗,只要天际有一丝微光,人就不会绝望。”

于是,王锡忠的所有水彩画上,就都有了光。

5

叔本华说,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王锡忠说,人年纪越大,就越孤独。

也许,孤独才是最大的自由。只有真正的孤独,才能够在意义的虚无中,亲吻到本质的泥土;只有真正的孤独,才能在渡己的冷静下,鼓荡起渡人的舒风;只有真正的孤独,才能在繁华的疑窦里,埋设下破茧的光明。

也许,孤独本身,就是一种由泥土、风和光渲染的修行。

也许,孤独就是道之所在,同时又是合道之途。

也许,孤独才能获得真正的力量。

“过年后,我准备消失几个月或几年,画一组《湘西百景图》。”王锡忠说。

“一把年纪,还玩什么消失。”我说。

“只想安安静静做点事而已。”王锡忠说。

所以我喜欢王锡忠的画,我似懂非懂地感觉到,他正在,从孤独走向孤独。

本版水彩画均由王锡忠作

作者:吴刚编辑:胡迎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