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教体
“乡村好校长”张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张艳在学生家里进行家访,并与其一起阅读读本。 图片由保靖县委宣传部提供

团结报特约全媒体记者 刘番 通讯员 全姝澜

“孩子们晚安。”“张老师晚安。”2月29日,记者一行来到保靖县吕洞山镇夯沙九年一贯制学校,见到了湖南省第四届“乡村好校长”获得者张艳。个子不高、身材微胖的她,扎着利落的丸子头,身穿一件黑色羽绒服,整个人显得十分干练。她的笑容却极具亲和力,又让人忍不住与之亲近。此时,张艳刚检查完学校最后一间宿舍,和孩子们互道着晚安。

1984年11月出生于保靖葫芦镇的张艳,自2008年6月大学毕业后,通过教师招考,被分配到葫芦中学工作。从教16年,她与家乡这片土地的羁绊愈加深厚了。

“除了外出求学的十年,我都是在吕洞山区的苗族聚居地工作和生活。”当成为人民教师的那一天起,张艳就特别关注女生教育,尤其是单亲留守的女生。她说:“在以前和我一起入学的女生中,只有我一人完成了大学学业。现在我的理想是,让每一个苗族地区的女孩子都能享受到完整的教育经历。”

2019年2月,该县教体局任命张艳为夯沙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校长。夯沙学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中有60%是留守儿童,90%的儿童属于隔代教养,在校620名学生中,有54名单亲女学生,学生们普遍存在家庭教育缺失、滞后等现象。张艳担任校长后,明确了“爱注九年,知行一生”的办学理念,细化了留守单亲女生的帮扶。通过女教师与女学生一一结对,每月开展谈心谈话;帮扶过程中,发现的重点帮扶对象则转交给专职女性副校长和校长,开展专业的心理结对关怀。每月,张艳都会与重点帮扶学生开展谈心谈话,并进行家访。在家访中,她逐渐发现,这些女学生之所以变得冷漠、叛逆、厌学,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普遍缺乏关爱,缺少与家长的沟通,尤其缺乏母爱。因此对她们,张艳格外关心、体贴,希望通过自己真挚的行动,让孩子们重新感受到爱与美好。

来自排捧村的女学生石文红说:“张校长非常和蔼可亲,她就像我的妈妈一样关心我、引导我。”石文红自小父母离异,后来父亲重组了家庭,一年到头基本没有回过家。了解该生的情况后,张艳一方面联系村里,请求加强周末安全监护,另一方面积极开展该生心理疏导工作。2022年2月,石文红因厌学独自跑去省会长沙打工,于是张艳追到了长沙给她做思想工作,在一次次的苦口婆心的劝说下,石文红最终重返学校学习。返校后,张艳时时刻刻督促她重新学习当初落下的知识和课程。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和张艳的精心辅导下,2023年7月,石文红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靖民族中学高中部录取。

针对留守和隔代教养学生较多,父母多外出务工的现象,张艳带领夯沙学校的教师积极走进村里,去到学生家里,开展家庭式见面座谈会。

夯沙学校翁科小学2022届毕业生石姣灵,其父亲罹患癌症,母亲有严重的听力障碍问题,家里负债累累。学校知悉这一情况后,积极对接爱心机构开展帮扶,加强心理疏导,鼓励石姣灵积极面对困难并努力学习。如今,石姣灵虽然已经从夯沙学校毕业,但老师和学校的爱一直伴随着她成长。2023年5月29日,石姣灵还获评了“湖南省新时代好少年”。多年来,张艳帮扶过的学生不计其数,其中有23名是女学生。很多学生原本已经辍学,最终在她的疏导下先后重返校园,考进了自己喜欢的学校。

而如何让农村孩子自信地融入社会,是张艳最关心也是最关注的一个问题。

吕洞山镇是具有浓厚苗族文化的茶旅特色小镇,夯沙学校的学生98%是苗族,文化的精神力量正是让孩子们自信的关键。“要扎根脚下的乡土,发挥本地苗族文化资源的优点,传承乡愁记忆,用爱呵护孩子们的成长,让每一名孩子都能享受文化的滋养。”2019年3月,张艳办起了苗族文化名师工作室,以此传承优秀苗族文化,形成了苗族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课程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苗绣、苗画、苗鼓等非遗技艺,既传承乡愁记忆,又厚植了他们对家乡民族的热爱。

如今,夯沙学校的600多名孩子,人人多才多艺,站起能打苗鼓、坐下能论茶道、唱苗歌、绣苗画,脚踏脚下泥土的芬芳,仰望头顶闪耀的星空,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校长的任务是渡人,教师的成绩就是校长的成绩。”任夯沙学校校长以来,张艳从不考虑个人待遇问题,任教16年来,她依然只是一名中学的二级教师。张艳始终谨记老校长的话:“没有老师会因为校长职称低,而质疑校长的业务素养;也没有老师会因为校长获得的荣誉证书少,而质疑校长的管理能力。金杯银杯,都不如师生和家长的口碑。”


作者:刘番 全姝澜编辑:胡迎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