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谆
近日,湖南省召开专题座谈会,围绕为基层减负赋能这一主题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进一步推动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让基层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谋实事干实事。
常言道:“万丈高楼平地起。”基层作为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是感知服务质量的神经末梢。本来基层工作就已千头万绪,而开不完的会议、填不完的表格、迎不完的检查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如同一道道无形的锁链,束缚着基层工作人员的手脚,令他们疲于奔命,做不了调研、办不了实事,难以集中精力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工作人员往往还面临着“权小责大”的困境,在执行政策、服务群众时缺乏必要的权力和资源支持,无奈又无语。这类“责大于权”“问责泛化”的现象,不仅影响了基层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更挫伤了基层工作人员敢闯敢试的改革创新激情。
让基层干部少一些“为难”、多一些资源和支持,就是要围绕“减负”和“赋能”两个关键词发力,一一斩断他们身上的“束身链”。“减负”重在减形式主义、减官僚主义、减层层加码,将为基层减负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赋能”重在解决“权责不匹配”的问题,推动资源资金、管理权限、人财物等向基层一线倾斜,促进事和权相统一。解决“问责泛化”等问题,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关心关爱力度,“好事”多让他们去做、“好人”多让他们去当,使他们做群众工作更有号召力。
无论是“减负”还是“赋能”,都要拿出决心和勇气,严厉打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遏制责任转嫁、层层甩锅,保证减负方向“不跑偏”,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过度留痕、重复迎检迎评中解脱出来,以轻装上阵的姿态到群众中调查研究,访民情、听民声,与群众一起解难题、干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