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县市
一片新绿踏春来——石玉洁的种茶故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吴宜芝 朱开朗 吴正凯

建还是不建,不是问题。关键是怎么建。

这两年,石玉洁很忙,忙着建厂房。

建在哪里?地基怎么打?配多大钢筋?厂房要有哪些功能区……石玉洁不是“泡”在工地,就是躲在家里恶补工程知识,走在路上也要在电话里和工程师傅“切磋”,颇有专家的节奏。

其实,石玉洁是个农民,准确地说是个茶农。她在保靖县葫芦镇大岩村种茶,种的不是一般茶,而是有“一两黄金一两茶”美誉的保靖黄金茶。

风吹大岩,春茶复香。循着保靖黄金茶香,很快就能找到石玉洁的新茶厂。

马路一边,成片保靖黄金茶等待开采。另一边,新茶厂的装修如火如荼。

“看起来挺特别吧,是不是有民宿的味道了。”今年37岁的石玉洁,头发利落扎起,身上有股清秀气。

新茶厂真挺特别,仿古特色,一楼生产车间、二楼包装车间、三楼茶叶体验区,四楼和五楼竟是8间落地窗民宿。

看来,茶旅融合,她想在前头,也想走在前头。

种茶是石玉洁的事业,更是心之所系。

2008年,保靖县开始大范围种植保靖黄金茶,在外打工的她鼓励父母种茶。2011年,茶叶迎来丰产。在深圳的她承担起销售重担,每逢周末就跑去深圳的茶馆、茶楼、茶叶市场推介自家的茶。2014年底,眼看着保靖黄金茶的发展势头强劲,保靖也鼓励年轻人返乡创业,石玉洁心动了。

她是保靖人,熟悉这片土地;不到30岁,正值干事创业的年纪;天生又是敢想敢拼的性格。这些因素聚合起来,让她决定在一片叶子上使力气。

返乡后,石玉洁时常眉头微锁,心里的算盘哗啦啦响:要想收购茶农鲜叶就得扩大规模,得建茶厂,还得注册保靖苗野家庭农场,还要申请SC认证……一招一式,稳扎稳打。

短短几年,保靖苗野家庭农场已成为集茶苗培育、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及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化生产企业,以“农场+农户”的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与村民签订帮扶协议及劳务用工合同。

“今年预计收购鲜叶1.3万公斤,纯收入30多万元。”石玉洁说,“等忙完春茶生产,装修工作收收尾,我也要歇歇。”

她总说歇歇,事实上根本闲不住。

今年春茶生产、销售忙完后,她计划同往年一样,带上新茶样品乘坐高铁从湘西到怀化、长沙、湘潭、深圳……每到一站,她就停下一两天,往茶馆、茶叶市场跑,推介自己的产品,发展新客户。

跑完市场后跟茶农蹲在田间地头“现场交流”,怎么栽种,怎么管护。即使人在跑市场的路上,还记挂着自家和茶农的茶苗是不是要除草了、要施肥了、要修枝了……

为何这么帮助父老乡亲?石玉洁说:“我太清楚穷的滋味了。”

小时的石玉洁家,“家没有家的样子”。这么说,她并不觉得冒犯。自己也打趣说,“每到开学时,父亲就要给我们姐弟到处凑学费。”

不仅是父亲,也不仅是石玉洁,大岩村的人都饱尝贫穷滋味。

当时的大岩,还是一个躲在群山旮旯里的小村落,村民靠着种植玉米、稻谷谋生。土地欠收,就勉强温饱;土地丰盈,就拖着大包小包上集市换钱。

长大后,石玉洁想出去闯荡,父亲不同意,她急了,“当时说气话,除非泥巴值钱了,这个地方才富得起来”。

多年以后,歪打正着,她还真是说到点子上了。

大岩村的泥巴确实“值钱”了。如今的大岩村家家户户种上了茶,成为了新农人,走上了新路子,开上了新车子,住上了新房子。

“等民宿装完后,我的茶产业也算是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每每想到这事,石玉洁就很兴奋,心里前进的鼓点也更密实了。

作者:吴宜芝 朱开朗 吴正凯编辑:胡迎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