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报全媒体记者肖颖
4月8日,在花垣县龙潭镇土地村大山坳除锰氨氮废水利用试验点,经除锰后的含氨氮水流入玉米和油茶试验地,作为农林作物的“肥水”灌溉。矿区“污水”变“清水”,“废水”变“肥水”,花垣县创新性探索治废途径。
在大山坳新开垦的耕地林地,新栽种的玉米苗、油茶苗也正在分区进行除锰氨氮废水灌溉对照试验。玉米苗被分为12个片区,油茶树苗也选用了3种不同的品种进行对照试验。实验地有3个放大展示区,分别展示3种不同的施肥方式。“在习惯施肥基础上,一块田只浇氨氮水;中间这块田在习惯施肥的基础上,浇等量的清水和灌溉水;另外一块田,在习惯施肥的基础上补充氮水。”花垣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石现介绍。
该项试验旨在研究锰渣场渗滤液除锰处理后的含氨氮水用于农业生产技术的可行性,分析施用氨氮水对玉米、油茶等常见作物生长和土壤环境的影响,探索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氨氮水利用技术。
2023年10月7日,国家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深入花垣县调研“锰三角”矿业污染综合整治工作,鼓励探索除锰氨氮水用于农林业生产,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立即组织编制《花垣锰渣场渗滤液处理形成的硫酸铵废液农林利用可行性评估》。2023年12月在长沙召开的“7个专题论证”评审会上,专家组同意《论证报告》通过评审,提出了废水资源化利用符合国家节能、低耗、低碳发展方向,指出锰渣场渗滤液处理后的废水具有一定肥效,在取得更多的田间、林地试验数据支撑和政策许可的条件下可用于农林业生产。
在国家生态环境部“锰三角”技术帮扶组的关心支持下,花垣县根据《花垣锰渣场渗滤液处理形成的硫酸铵废液农林利用可行性评估》,制定了试验方案,在龙潭镇大山坳开展除锰氨氮水用于农林业生产试验,由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林业等部门负责做数据收集、监测、分析,探索渗滤液资源化处理技术和有效途径,力争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锰渣场渗滤液处理利用新模式。
该试验预计两年后可取得初步结果,如果能顺利应用在农林作物灌溉上,将为我州矿区节约一大笔污废水处理费用。此外,还将为农民提供一种环保、高效的肥料替代品,降低传统化肥的使用量,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