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文旅
陈珂丨心之所思 情之所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罗应奉散文集《我心归处》浅析

陈珂

《我心归处》是罗应奉出版的第三本散文集,共收录作者近五年来创作的65篇文章。当我翻开它时,便被作品的入情、走心所打动。首先,书的开篇序言“行走故乡的歌者”就以概括式的总起,用诗一样语言写生活、写故乡、写亲人、写远方;其次,作者每一篇文章、每一个文字都是用脚去丈量,用心去感悟写出来的,他带着那份真挚、深情去给读者分享他笔下的家乡风土人情、祖国锦绣山河以及独特的心灵感悟;最后,他以故乡为基点,以原乡人的心,以不分彼此的情感为心灵归处,让读者融入此间山水、走进诗和远方、探寻精神的慰藉。读罢,不禁让我联想到歌曲《我心归处》,我想歌词与散文之间应是相通的,心灵和情感也定能相融的,可谓:“心之所思,情之所至。”

“这风景如画如诗,轻轻潜入心里。”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是滋养作家成长的酵母,是作家依赖的根脉,更为作家的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和源泉。故而,家乡仿佛一块胎记、一种符号与作家的作品融为一体、难以割舍,给予一种更为饱满、强烈的精神力量与思想内涵,对自然山水的情感秘密也轻轻潜入心灵深处。罗应奉是出生、成长在酉水河畔的土家人,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对他的影响很大,沈老曾说过:“人总是要为有意义而生活着。”对于作者来说最大的爱好就是写作,写文化,他从酉水大桥的上游摩崖石刻“天开文运”写起,写到酉水经过的地方里耶秦简的古老历史文明,再写到被岁月磨砺的老司城,还有辰河高腔中的浦市;写风景,他多篇文章写到黄金茶,那成片的茶园,那诱人的清香还有与自然风景相融的采茶姑娘,还写门前的小溪,流过山寨、流过岁月,流入作者的心房,写吕洞山的夜,写长潭河的渡船还有很多……对于他来说家乡的文化、风景如画如诗,写不尽、歌不完,仿佛所有的一切都是最美好的。

“有你,在人海中不孤独。”

莎士比亚曾说过:“有很多良友胜于有很多财富。”在人生中,朋友难得、良师难得、知己更难得。作者常常向历史人物学习、取经,以历史、客观、全面的眼光、考究和创作他的历史人物散文,如散文《“湘西王”陈渠珍》《苗寨秀才袁吉六》《文学大师保靖不了情》等。其中,对人们褒贬不一的湘西王陈渠珍,他这样写道:“是湘西人民的大度,湘西人民铭记着他行过的善,也包容着他的一些过。”再如,写沈从文先生时他说:“他绝不是一个平凡的人。伟大,有的人是在辉煌时刻中体现这一内涵,有的人则在宁静淡泊中实现这一升华。”此外,他还能用一个小故事、小片段,展示碎片化的生活形态、原子化的物质方式,通过合适、细微的小切口如字词的使用和细节的描写等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生动地塑造和感知人物形象,如散文《我的老师宋克湘》《朋友,肖晖》《苗家姑娘陈满妹》《杨光三与水冲石砚》等。其中,写陈满妹就集中笔力写她如何爱上摄影,通过摄影更加懂得了什么是艺术的生活,如何流露出心底的自信。再如写“平民画家”肖晖,通过先对“一座简陋的民房”的环境描写从而引申到“画如其人,文如其人”,他所创作的绘画作品的特质是干净、简单。我想,能够在茫茫人海中遇见两三位良师益友,人生就不会感到寂寞和孤独吧!

“赠你,这远方写的情书。”

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曾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作者曾当过记者、编辑,后又在乡镇历练,现于湘西文联从事文艺工作。在其工作之余,时常外出体验祖国山河之美,到过北京、郴州、大理、信阳、草原、北极村、石泉等地,他用清新、随性、真挚的笔触给诗与远方写下一封封情书。散文《暖心的“半条被子”》就是他去郴州沙洲村有感于发生的红色故事半条红军被时所写,开篇就运用了对仗的手法“一段往事,珍藏着永久的记忆。一段经历,记录着人生的历史。”然后在讲述通过这个故事写的长篇小说以及改编的电影,再写自己去影院观看,感同身受地写下“那长征精神的号召力,激动着我的灵魂。那感人的故事,紧揪着我的心,那忍不住的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作者在家时,研读文艺理论、艺术创作等方面的书籍,在书海中感悟做事做人的哲理,沉淀内心的沉浮,寻觅那份唯美与纯真。如其所写的《文艺要为人民而歌》《用艺术展现人生》《文艺之花盛开》《人生需要阅读》《耀眼的文化之星》等,其中讲述张庆德、胡明珠、田隆信等一批湘西的艺术家,像老黄牛、红蜡烛一样,在湘西这片土地默默耕耘、坚守初心,他告诉我们,艺术家保持心中艺术之树常青的秘诀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文艺之树的根在民间!

最后,引用歌曲《我心归处》中的一句歌词“这人间繁华如许,所有美好静谧。”我想山谷的云、山间的路、门前的溪、屋后的花、亲爱的人,以及所见、所闻、所感都是我心归处,愿更多人能够看见故乡秀美的风景,听到故乡动人的故事,以及那根来自故乡的情思!


作者:陈珂编辑:胡迎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