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文旅
龙泉丨母亲的灶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母亲的灶台,最温暖的记忆。

文/图 龙泉

每天清晨,我家老屋灶台上的烟囱都会升起袅袅炊烟,时而浓烈,时而缥缈,争先恐后地向天空飘去,不一会儿就消失在晨光中。这时,厨房里响起了锅碗瓢盆的声音,我知道那是母亲开始忙活了。母亲今年七十有六了,尽管如今新房已添置了液化气和新的大理石灶台,但母亲仍改不了以前的习惯,一直坚持用柴火灶做饭。

记忆中,最令我难忘的是那火红的灶膛和斑驳的灶台。灶台是母亲的“战场”,她一生都在围着锅碗瓢盆忙碌,一家人日子过得温饱香甜,都出自于母亲的灶台。一年四季,家里起得最早的就是母亲。她起来后就到柴房里抱着一捧柴,先用松针把火引了起来,接着烧水洗脸、做饭、烧猪食,于是新的一天就这样在母亲的忙碌中开始了。

起床后我直奔厨房,母亲围着围裙在灶台前忙碌着,我便坐在灶前帮忙往灶膛里添柴。灶前的三口大锅,左边和中间的是烧水煮饭的,靠墙的那口大锅是煮猪食的。母亲见我一个人添柴有点吃力,便对我说:

“烧猪食的那口锅添两根大柴,让它慢慢燃着,你只要注意我做饭和炒菜的这两个锅就行了。”

“中间这个烧旺火,我刚好下米,左边这个烧小柴,我正切萝卜丝呢,没这么快。”

母亲一边切萝卜丝,一边说。等她切好后,煮饭这个锅里面的水已沸腾起来了,母亲用瓢把米汤舀走,再把煮好的米重新堆积起来,叫我把灶膛里的火退到烧菜的灶里去。随后又用白布沿着锅盖的四周围了起来,这样就可以预防蒸气流失。母亲将姜、酸辣椒等切好后,吩咐我把炒菜的锅的火烧大些,于是我使劲地往灶膛里塞柴火,灶膛里浓烟滚滚,黑压压的一片,熏得人眼泪直流。母亲见状急忙过来,一边拿着火钳退柴,一边对我说道:“人要忠心,火要空心。人要忠诚才能立身处世,柴要架空才烧得炽烈。”母亲说完,这时火势逐渐旺了起来。不一会儿,一股清香扑鼻的菜油便溢满厨房。这时,母亲往锅里放入酸辣椒、萝卜丝,接着不停地翻动锅铲,转头嘱咐我多添几根细柴。火要旺,炒起来的萝卜才脆,味道才鲜美。炒了五六分钟后,母亲舀来一瓢清水,让我继续往灶膛里再添些细柴,直到把汤烧开。然后母亲又切了几根大蒜,待到汤冒泡翻滚,放些鸡精,随后把大蒜丢进去,用锅铲搅拌两下就用盘子盛了起来。顿时,一碗金黄酥脆、味道清新、香气扑鼻的萝卜丝呈现眼前,惹得人垂涎三尺、直咽口水。在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母亲炒菜时总是变着戏法和样式,无论是新鲜的蔬菜,还是田间的稻谷,在母亲的手中,都会变得美味可口。

尽管新房落成了,但我还是喜欢锅灶做出来的饭菜味道,喜欢守着灶膛边添柴火,看着燃起的红色火苗,让人温暖、舒心。

小时候,村里家家户户都用土锅灶烧火做饭。锅灶请村里的工匠用土砖垒砌,上层的台面用水泥或石灰粉刷。切灶时,在灶膛砌空的位置放一张有五六个相间的钢筋格条,以保证整个灶道通风,又方便灶灰的清理。那时,村里的每户人家都有灶台,一般都是三口大锅,中锅和边锅是用来煮饭和灶菜的,靠墙的那口大锅一般用来煮牲畜吃的食物,个别人家在中锅,边锅间加一个小鼎罐,冬天方便随时有热水供用。

那时我们村苦于集体山丘林地少,全村四五十户人家就共用关帝坡和盘龙坡两座山林,自然每户分得的林地才有巴掌大的地方,而且还要防止邻村的人来滥伐,于是每天放学后,我捡些松针、松果回家用来引火。庄稼的秸秆、田坎上的杂草,这些自然便成为每家每户的燃料之一,还有玉米秆、稻草、稻秆、牛粪等等,大家都争先恐后往家里搬。

冬至过后,便开始熏腊肉了。腊肉就挂在灶台烧火的上方,以便熏制腊肉。腊月里,母亲是最辛苦的人,除了要照顾好灶台上的腊肉,还要准备过年时的糍粑、豆腐、烫面等等忙着赶年,整个腊月,母亲就没有闲下来过一天,灶台里的炊烟也从没有间断过。

进入腊八,乡村就热闹了起来,乡亲们都忙着赶年。母亲的灶台成了腊月里的主角,吃过早饭后,叔叔、婶婶都把糯米抬到我家庭院里,这时我走进厨房,看见灶台上架起了两个高高的木桶,母亲正忙着往里面添糯米, 她看见我进来,一边忙着洗米一边叫我,“我快忙不过来了,你帮我添柴!”屋外寒风凛冽,屋内却暖意融融,我就坐在灶膛前给母亲帮忙,时不时用菜刀切着头顶上的腊肉,用铁丝穿起来,沾着些盐,放进灶膛里烤。母亲怕我烧着大火火苗熏坏腊肉,叮嘱我小心不要烧那么大的火,不要把腊肉点着了,随后把那两个木桶上好糯米后就去挑水了。灶台的火烧了两个小时后,乡亲们陆续地把打糍粑用的工具都准备好,只见母亲拿着簸箕走了进来,并揭开木盖说:“把火退了,等下我再上一桶时你再烧火。先蒸叔叔婶婶的,我们家的排在最后。”

一天下来,母亲连抬脚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但她还在咬牙坚持着。接下来的几天,是母亲一年中最忙的几天,做豆腐、烫面、杀鸡杀鸭都在灶台里进行。

那时的生活虽然清贫,但老屋里升腾的袅袅炊烟叫人格外心安。母亲灶台上的炊烟便是我们归家的集结号,更是我们幸福的港湾。每逢节日或周末,全家人围在火塘旁,架上铁锅,我们品尝着母亲烹饪的家常菜,灶台上炊烟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升腾,家的温暖弥漫在乡村的上空,充满着浓浓的人间烟火味。母亲的灶台包含着多少温暖的岁月和感动,它守望着生活的希望和辛酸。一桌可口的饭菜,一块块热气蒸蒸的锅巴和油光泛亮的腊肉……这些都源于母亲的灶台,源于母亲的汗水与勤劳,才让我们的日子有了烟火味,才让我们的生活有了奔头,也有了意义。

元旦携妻儿回到乡下,一大早便看见厨房里的灯光又亮了起来,时不时从厨房内传来母亲被柴火呛到的咳嗽声。母亲在厨房里的走动声、锅碗瓢盆的撞击声和母亲的咳嗽声交织在一起,汇聚成村庄里最动听的声音……

母亲的灶台,这个有生活气息的地方, 镌刻着多少刻骨铭心的桑梓故事,撩动着多少游子的乡愁!


作者:龙泉编辑:胡迎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