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朱开朗
杨刚是个特别传统的人,既是“雅士”,又是“豪客”——我这么认为。
之所以说他是雅士,是因为他的兴致所及,皆为雅好:书、画、瓷器、诗词、楹联、收藏;说他是豪客,是因他广结好友,性情直爽。
“我的爱好中,书画第一,瓷器第二,收藏第三。”5月14日,杨刚忙着为即将开展的“岁月刚好”艺术系列展布展。“但是退休后我准备加大在瓷器创作上的精力,让瓷器成为我所有爱好中的第一。”
杨刚1965年出生于泸溪浦市,10来岁便学习中国画。有小成时,突觉画面再美,也需题跋落款的书法来映衬,他便在19岁时转习书法。
“在书法上我曾跟随三位老师学习,分别是林时九、王超尘和冯志福。”杨刚说,这三位老师分别教给他受用终身的艺术理念。
“林时九先生教导我说,书法从来不是一门单一的技法艺术。”杨刚得悟,开始研习书、画、诗、联,在提升自身书法造诣的同时,不断完善自己的文化修养,尤以中国传统文化为重。“我后来专攻瓷器,就是因为瓷器设计汇集诗书画于一体,是对我综合素养的一种考验。”
“王超尘先生教导我说,书法从来不是一碑一帖便可窥见的艺术。”杨刚受教,通习隶书、行书、楷书、魏碑、章草,并将之融会贯通。他的作品里,隶书之中兼有行书笔意,楷书之中多见隶书风骨。随着书法造诣不断拔高,杨刚也在书法界声名鹊起。2005年,39岁的杨刚当选为湘西州书法家协会主席,是为当时湖南省最年轻的一位市州级书协主席。
“冯志福先生教导我说,为人要老实,为艺要大胆。”杨刚为人豪爽洒脱,从艺却十分严谨。在他的书法作品里,鲜少有挥洒自如的草书,多为板正规矩的正书。“或许是天资愚钝,或许是性格使然,当我提起毛笔之后,总是无法达到草书中随意挥洒的境界。”杨刚谦逊地说。尽管如此,杨刚却把“为艺要大胆”的理念彻彻底底贯彻在了瓷器设计上,他所设计的瓷器,获奖无数,被顶级瓷器大师视为佳品。
“杨刚的瓷艺作品展示出一种书家的创作实力,立足的是一种品位,追求的是一种文人情怀……十几年来,杨刚专注地表现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语言,酣畅淋漓地表现在五彩瓷和青花瓷的创作上,反映出一个艺术家在传统文化精神维度上的思考,从而在自己的作品中自然流溢出一种难得的雅逸之气。”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委、湖南省工艺美术高级职称评委会主任陈惠生在他的评论文章中写道。
我不懂瓷器,无法写出专业的评论文字,只能在杨刚布展的时候,抱着“外行看热闹”的心态去细细端详他的瓷器作品。杨刚的瓷器作品中,青花居多,其次是釉下五彩。他的青花瓷作品内容几乎涵盖了大半中国画题材,其山水画气势磅礴,使人心旷神怡;写意花鸟惟妙惟肖、妙趣横生;工笔画细致入微,一羽一鳞尽皆细细晕染。而他的每一件瓷器作品的背面,都以一首诗或一副联来题跋,既填补了器体的画面空白,又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氛围。
“近几年来,我几乎每月都会去一两趟醴陵,每年都会去一两趟景德镇,现场进行瓷器创作。”杨刚有自己的工作,所有休息时间都花在了创作上。“为了这次展览,我准备了88件瓷器。”
“学习了书法,才算真正窥见艺术殿堂的一隅。”2024年,正是杨刚从艺的第40个年头,他精心布置了这次名为“岁月刚好”的系列艺术展,是对自己艺术生涯的一次小结,对艺术恩师的一次汇报,也是与广大朋友和艺术爱好者的一次交流。
“除了瓷器外,我还创作了77幅书法作品、整理了120框共计1920片集邮藏品,都将在这次展出中呈现给大家。”杨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