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文旅
苗族接龙: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祭典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如今,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苗族同胞利用举办苗族接龙活动吸引游客,为民俗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接龙开始,苗法师(苗语“巴代雄”)在户主堂屋内铺堂设神座。堂中央摆五大盘“龙粑”,所谓龙粑,就是用糯米粑制成龙的形状。

龙母多为家族中辈分最长、子孙满堂、父母双全中年以上的妇女担任。

龙娘(主家主妇)在苗法师的引领下,与众人一起举彩旗、皇龙伞,手提鸭、鹅、鸡等往河边、水井处接龙。

苗巴代雄在场上击乐起唱,诉说接龙根源……

接龙队伍手舞龙旗,欢呼接龙归来……

文\图 向民航

接龙是湘西苗族地区最具民间特色的信仰活动,在湘西已流传很久了……

接龙到底源于何时?古籍里没有明确记载。在1933年,民国政府研究员凌纯声、芮逸夫赴湘西考察所著的《湘西苗族调查报告》就写道:“接龙,苗人为求家道兴隆,而许愿接龙。”苗族学者石启贵先生在《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也有记载:“接龙,苗谓之‘然戎’,即‘邀请龙’。亦有叫‘希戎’,即‘敬龙’。苗民最崇拜龙,接龙祭典之规模,仅次于吃牛与吃猪”。由此可见接龙在湘西苗族人信仰当中的地位和作用。

传说狗克龙,在湘西苗族地区狗年是不宜接龙的。尤其是农历九月与龙相克,因此,接龙都要到农历十月以后才能举行。

我第一次认真拍摄苗族接龙还是2010年12月,在吉首市社塘坡乡一个叫龙爪村的寨子里。活动前几天,我接到电话,说龙爪村有一场接龙活动,邀请我们去参加苗族接龙。虽然之前在凤凰县禾库镇龙角洞也拍过一次接龙,但是那次在匆忙中拍完活动就走人了,没有记下一点文字信息。这次,有机会在龙爪村拍接龙,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即在头一天下午就进村,特意走访了几位“巴代雄”(即苗法师),做了一下文字功课。访问苗族为什么要接龙?接龙有哪些主要内容及过程等等,通过这次走访,使我对苗族接龙有了初步的了解。

苗族接龙,其主要内容是祈求禳灾祈福、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国泰民安、人丁兴旺等。接龙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接家龙,一种是接寨龙。接家龙是由一家人出资承办,接寨龙则由全寨人集资筹办。那次在社塘坡乡龙爪村参加的苗族接龙活动,规模较大,既接家龙又接寨龙,由村民(即东君户主)吴桥刚和全寨人一起办。接龙的前几晚,寨上男女老幼,都自发的聚集到吴桥刚家“道戎”,苗语即“闹龙”。“闹龙”就是听长辈说古道今,看青年人练击苗鼓、吹唢呐、唱苗歌等。

接龙的这一天,寨子里热闹非凡,亲朋好友身着苗族盛装赶来道贺。特别是苗族妇女,服饰银光闪闪,格外华丽。接龙开始,苗法师(苗语“巴代雄”)在户主堂屋内铺堂设神座。即用桌子一张,上面摆些花红利米、酒碗五个、糯米粑粑五柱。地上还铺晒簟一床,簟上铺以五色花布。花布上置满金银首饰,绣花衣裙等物。簟中央摆一大盘“龙粑”。所谓“龙粑”,就是用糯米粑捏成龙的形状,东方为青龙,南方为赤龙,西方为白龙、北方为黑龙、中间为黄龙。神座前后左右,屋里屋外,挂满五彩纸花束。门外摆桌子一张,通常用猪两头,一头是祭雷神,一头是祭龙神。苗法师起场祭祀时,燃蜡烛、烧香纸、敲竹柝、摇金铃、打锣鼓、吹唢呐、三献酒……口里喃喃咒语,高亢的颂词散发着几分既威严又神秘的色彩……请神已毕。苗法师开始交牲。所谓“交牲”,就是“巴代雄”用咒语与神通呈之后将猪宰杀。然后破开猪的五脏清洗干净,放锅中煮熟后取出来祭神,也叫“交生”、“上熟”。

“交牲”完成,苗法师开始请龙。这时,东家主妇身穿艳丽的接龙衣裙,头戴接龙帽登车上轿。所谓“上轿”,就是用两根竹竿加一张靠椅绑成的滑竿,让龙娘(东家主妇)坐在滑竿上,由两人抬起,在苗族“巴代雄”带领下,去寨子边的水井处接龙神和接雷神。苗语叫“仲戎” 和“仲送”。接龙队伍出门时,屋内忌吹唢呐和敲锣鼓,行人忌高声喧哗。

接龙途中,沿路插以五色花纸,人们扶老携幼尾随其后,路边站满看热闹的人群。接龙队伍来到水井边,苗法师摇铜铃、敲竹柝咒请四方五位龙。咒词大意:“回到九条路头。转到十条路尾。骑驴者停驴,骑马者止马,坐轿者停轿。在此等候龙公龙婆,在此等候龙父龙母。东方奉请青龙公,南方奉请赤龙婆;西方奉请白龙公,北方奉请黑龙婆,中央奉请黄龙;奉请管儿管女、管田管地,请出四个天门,八个地府。拜见云斗……停车一步,停马一脚。”

接着,另一苗法师念道:“另有魔龙败山,魔凤败地。此龙不同心,此凤不耕耘。此是懒龙,此是病龙。原住南方,回南方去。原住北方,回北方去。原住东方,回东方去。原住西方,回西方去……”

苗法师一来一往,你问我答,讲天讲地,唱古唱今,场面庄严神秘!

在水井边,苗法师手敲竹筶,又开始颂祥龙词:“东方青帝青龙坐青轿,穿青衣,戴青帽,拿青旗,骑青马,吹青号。朝朝代代富家人,富了家人富子孙,带得金银宝贝回家门,回到家中有好处,制田制土不会崩。田地家中出宝货,年年耕种养儿孙。南方赤帝赤龙坐赤轿,穿赤衣,戴赤帽,拿赤旗,骑赤马,吹赤号,朝朝代代富家人,富了家人富子孙,带得六畜六马回家门。回到家中有用处,犁田犁土耕阳春。一年犁土两回做,犁土年年好收成……”

五方五位请毕,主妇身背包袱,手提一壶清泉水,离开了水井,打伞返回。这时,接龙队伍中鼓乐齐鸣,火炮喧天……接龙队伍回到主人家门口,主人敲碗欢迎。每当苗法师念完某方龙已到时,宾主齐声答应:“唉——来到了,来到了!”接着大家躬身揖拜。五方龙都请过后,户主三跪九叩,接龙入屋。在屋里绕行三周,就位而坐。这时,堂屋当中,已掘好一土穴,俗称龙穴,苗人谓之“苦戎”,深约一尺许,在穴中安碗一个,将接龙主妇提回的泉水倒入碗中,再加水酒、银粉、朱砂等放入穴中,盖上石板,有的地方是埋一个圆形的裸石,一半露在地上,俗称“龙宝”。从此,主人进出脚踩在石板或半露的裸石上不仅能辟邪纳吉,还能人丁兴旺,财源广进,带来鸿运……这就是安龙。安龙完成,宾主大摆宴席,唱苗歌、打苗鼓、跳接龙舞等表示庆贺。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虽然不再依靠禳灾祈福获得新生,但接龙这一优秀的苗族民间习俗将在文旅融合的发展进程中再放异彩!2012年由吉首市申报的非遗项目《苗族接龙》被列入第三批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作者:向民航编辑:胡迎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