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县市
凤凰沙湾的龙舟精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鼓手杨长富擂响战鼓。

沙湾龙舟女队冒雨训练。

文/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吴宜芝 特约全媒体记者 吴东林 图/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杨贤清

端坐船头,拿起鼓槌,凤凰县沱江镇沙湾社区龙舟队鼓手杨长富意气风发,浑身似有使不完的劲。

6月4日,农历四月二十八,距离2024年“神秘湘西·天下凤凰”端午赛龙舟·抢鸭子活动还有4天时间。

沱江河沙湾河段烟雨不止,雾气弥漫。鼓声起处,18名桨手听从战鼓指挥,整齐有序划着船桨,一艘龙舟似出水“金龙”在烟雨中由远及近,来去如飞。

“我们提前半个月开始训练,上午女队训练,下午男队、女队同时训练,大家团结一致,希望在此次比赛中取得好名次,传承沙湾龙舟精神。”正在同队员分析战术的杨长富说。

作为沙湾龙舟队中最年长的队员,今年65岁的杨长富赛了40余年龙舟,手下的船桨、鼓槌与厚茧融为一体,早就成为身体的一部分。

1981年,21岁的杨长富第一次参与赛龙舟,成为一名年轻力量的桨手,与龙舟结下不解缘分。

“当时,大家对赛龙舟的兴趣极为浓厚,都想上场展示自己的好气力,不上场不甘心,实在上不了场的就在岸边当生活员。”杨长富说,包含鼓手、艄手在内的13名队员基本是十七八岁的精壮小伙。

龙舟不是说划就划,需要力量,但不能靠个人蛮力,讲究的是默契配合。

鼓手坐于船头,头上缠裹红布,鼓声指挥着船只进退。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以鼓声的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而艄手则须力气大,坐镇船尾,掌握着行舟方向。

配合默契的龙舟赛像舞台剧,最能吸引看船人的目光。

比到激烈处,两岸看船人大声呐喊助兴。遇到船只打翻,船员如扑腾的鸭子四散,看船人则捧腹大笑。

赛赢的队伍会把锣鼓敲得震天响,实力不敌的队伍就把鞭炮从高处抛下,让鞭炮在半空中爆裂,“砰砰砰”的鞭炮声势要盖过锣鼓声。

那一年沙湾龙舟队在热闹的氛围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后面几年,因着街坊四邻支持、年轻人热爱,沙湾龙舟队的速度越来越快,成绩也越来越亮眼。

“大家都把赛龙舟当成自家事,清明节后就必拧成一股绳,开始拉胶绳练臂力、下水练默契。其他龙舟队只要一听说对战沙湾队,都会打起十二分精神,绝不敢掉以轻心。”上世纪90年代初,年纪稍长的杨长富接下鼓槌,成为鼓手,用铿锵的鼓声带领沙湾队乘风破浪,蝉联4届冠军。当时,还流传着佳话:“沙湾精神,沙湾人”。

2000年,凤凰古城旅游业开始兴起,不少沙湾人将自家房子出租给商户,搬出了沙湾,加上凤凰龙舟赛赛制更新,小双船更换为大单船,一支队伍的参赛人数从13人增至最少需要18人,比赛距离也从二三百米增至五六百米。

“不仅报名参赛的人少了,龙舟队还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队员老龄化。很长一段时间,沙湾龙舟队参赛队员平均年龄都在40岁以上。”见证沙湾龙舟队辉煌的杨长富很担心赛龙舟这项传统活动会在沙湾失去传承,但仅凭他个人也很难打破这种青黄不接的局面。

2013年起,沙湾龙舟队从民间自发组织演变为社区组织,沙湾社区通过筹集经费给予比赛队员提供经济支持、在社区内宣传龙舟习俗等方式,吸引年轻人爱上划龙舟。

“要让年轻人懂得,赛龙舟不仅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精神。它代表着团结、前进和传承。”沙湾社区党支部书记龙凤宁说,一支队伍至少需要18人,同时还要花费大量时间训练,如今大多数人都要工作赚钱,召集起来不容易。

但让她欣慰的是,每次一发出号召,大多数热爱划龙舟的居民都能积极参与,其中还有不少年轻人。大家上场的上场,不上场的就当啦啦队或给队员们搞伙食。

沙湾的龙舟精神在水里,也在岸上。社区但凡有红白喜事,居民都会自发搭把手,哪家需要钱了,大家伙会集体募捐,哪户有难事了,街坊邻居也会想办法帮助解决。

“去年的比赛是沙湾龙舟女队重新组队后的第一次比赛,拿了第4名的好成绩,今年我们也要努力,争取拿到更好的名次,给年轻人立好榜样。”作为龙舟队一员的龙凤宁笑着说。

作者:吴宜芝 吴东林编辑:胡迎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