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乾州,万溶江上的画桥。
吉首矮寨天桥仙居。
舞狮成了吉首矮寨苗族群众的传统娱乐项目。
乾州春会。
乾州板鸭是吉首人过节的名菜。
文/ 张正望 图/ 张谨 胡承鼎
北乡的狮
北乡,位于吉首北部,大致包括矮寨、寨阳、马颈坳等乡镇,吉首北部乡镇对舞狮情有独钟。乡里人以山竹剖成的中、小型篾片或篾丝,扎成雄狮头框架,用五色纸糊贴,再以丽色图绘,套接狮身,即可起舞。制作狮身多用布缝成狮皮,皮上用苎麻染色制成狮毛。北乡的狮,造型威武雄壮,激昂抖擞,富有豪情,灵气天然。
每年的大年初四至初十,在矮寨镇、寨阳乡、大兴寨、德夯苗寨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百狮会,来自吉首、花垣、保靖、凤凰等周边乡镇的一百多支舞狮队登台献艺。百狮会上,不仅舞狮阵势宏大,还有苗人武术、上刀梯、踩铧口、打秋千、椎牛、傩祭、唱山歌等苗家民俗和绝技表演,场面人山人海,这是天性崇拜自然的苗家人一年中仪式感最强、图腾崇拜最隆重、民俗风情最浓厚的民族盛会。
每逢百狮会,十里八乡的人都会潮水般涌向活动现场,争相一睹雄狮风采。各路参加竞技表演的舞狮队,大清早便从四面八方赶来,为吸引观众、争得头彩,一路上便开始各显神通展示舞狮绝技。
但见各支舞狮队的男女高手身着锦绣服饰,迈着雄健的步伐,手握刀、枪、棍、锏、鞭、流星锤等十八般兵器,呈人字形在队伍前排阵,边走边演示武术套路,表情凛然威严,动作刚劲有力,喊声如狮吼震霄,十分威风。他们凭借高超的武艺,用他们的勇武气势耍开场子,逼退蜂拥前来围观的人群,为后续队伍缓缓开路。紧随其后的,是几个戴头罩的笑眯罗汉,摇扇嬉闹,用他们诙谐幽默的舞姿与动作,让刚才在十八般兵器威慑下有些紧张的空气一下子变得轻松快活起来,让躲避散开的人群又眉开眼笑地围拢上来。这般忽聚忽散,忽散忽聚,使得场面热闹非凡。
笑眯罗汉一阵戏谑过后,引狮人(也称耍宝拳师)接着闪亮登场,但见他手挚绣球(灯、花),身手敏捷,摆弄各种姿势,腾挪跳跃,逗引狮子。华丽而矫健的雄狮紧跟引狮人手中的绣球起舞,摇头扭身,翻爬滚跃,伶俐乖巧,神情憨然,赢得观众阵阵掌声。队伍最后压阵的,是伴奏的乐队。他们敲打着锣钹鼓,吹奏着喜庆的唢呐乐曲,配合狮子的扑、腾、跳、滚,节拍紧凑,欢快明朗。这些来自不同乡镇的舞狮队的闪亮出场和即兴表演,为百狮会现场营造出祥和、欢快、喜庆的热闹氛围。
即兴表演和舞台场地上的竞技献艺,还只能算舞狮的一般功夫,舞狮的上乘功夫当数马鞍桥(又称登宝塔),这也是百狮会活动的重头戏、压轴戏。
登宝塔,就是用36张八仙桌,从底层到顶层按8、7、6、5、4、3、2、1的格局,将桌子重叠而上。望着壁立高耸的八仙桌宝塔,观众的目光里满是惊奇佩服的眼神,一下子兴奋起来。狮子在登塔前,站立跳跃,摇头摆尾,活动筋骨,随后舞狮人跟着耍宝的拳师从地面开始,每层均从桌下穿越出来,表演亮相,再轻松跃上高一层桌面,左看右望,俯下仰上,如此反复,逐级登踏,直至攀登塔顶。然后在八层高的倒立的四只桌脚上跳跃腾挪,转圈换步,拜天拜地……真是艺高人胆大,舞狮人轻巧灵活的步法,出神入化的舞技,精彩而又刺激的表演,令提心吊胆的观众啧啧赞叹:“好角色!好角色!”无不把那登上塔顶凌空翻飞的雄狮当作自己心中的偶像。
吉首北乡舞狮的传统风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为广大苗族人民所喜闻乐见,是这个曾经苦难的民族走向繁荣、走向富强、走向和谐社会新时代的精神动力。
乾州的春
史料记载,乾州古城源远流长,具有四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夏商时期这里就有土著先民繁衍生息,秦汉时期这里是重要的商埠码头,南来北往的驿站、驿道在此交会,水上交通畅达,是当时经济较为繁盛的地方。明清时期,这里逐渐成为苗疆边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老话道:“镇筸的兵,乾城的春。”乾州从古至今,每逢立春日,都要举行“扎春”“迎春”活动。乾州“春会”源于何时,无准确的文字记载,有据可查的是在明嘉靖年间,这里的迎春活动就已十分盛行。据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乾州志》记载:“立春前一日扮故事以卜丰年。”又《乾州厅志》载:“立春前二日,散花结彩扮故事十二台,鼓吹人经厅署,曰:演春。”“厅官蟒服,手握新绿春枝,乘虎皮明轿盛仪,从僚属乘明轿随之,迎春东郊……农夫争看农色,占水旱疾疫,占春早迟及晴雨寒暖。”
乾州春会渊源于古代民间宗教祭祀活动,以后逐渐成为庆祝节日的一种装饰艺术。每逢节日或喜庆之际,这些色泽艳丽、造型拙朴、寓意明快的各类纸扎品,既为迎春祈福活动增添了几分喜庆欢快色彩,又能让人们从中会意到吉首人的生产、生活缩影和精神文化追求,是湘西神秘文化鲜活生动的构成因子。
乾州扎春分“纸扎”“扮春”“绑春”,以人物造型为主,以花枝为陪衬。“纸扎”就是根据故事情节需要,用篾和纸扎成牛、龙、鱼、虾、蚌、龟、采莲船等。“扮春”就是选民间十岁左右长相俊美的童男童女,扮成神话或戏剧中的人物,俗称“春伢儿”,扮演的多是神话传说、古典戏剧、历史人物的形象和故事,如“孙悟空大闹天宫”“穆桂英挂帅”“牛郎织女”“哪吒闹海”“水漫金山”“嫦娥奔月”等。“绑春”就是在特制的抬架内,将扮好的“春伢儿”连一小马扎送上高杆摆好姿势,再以软布条缚牢,高低错落有致。
“游春”是乾州春会活动的高潮。数灯云集,场面喜庆,旗队、鼓乐队与一台台彩春依次排列,走街串巷,集中展示,每一台彩春讲述一个故事。游春时,跟着纸扎的鱼、虾、花灯、采莲船、蚌壳精、笑眯罗汉之后出场的第一台彩春必是“春牛图”,一牧童执鞭骑牛背上吹笛,寓意“催春”。春牛的颜色是根据皇历推算出的天气情况描绘的:牛头绘红色表示有春旱,腰绘红色表示有夏旱,尾绘红色表示有秋旱,全身黑色表示有水灾,中间有蓝色表示有风暴。牧童头戴斗笠表示多雨有涝,身背斗笠表示风调雨顺,斗笠挂牛角上表示有大旱,所以农民看春之时最关注这台彩春的变化。
乾州的春是湘西农耕文明的缩影,它综合运用了民间手工、绘画技艺,以其生动的造型、鲜明的色彩、独特的形式再现了人类古老文明的发展进程,不仅让人们得到艺术享受,而且从中还能获取农事气象信息,预测一年的春景,集中体现了乾州人民弘扬真善美的文化传统,充分反映了乾州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智慧,成为世人认识、了解、研究乾州乃至湘西的文化窗口。
吉首人的饮食与民居
“酸辣”是吉首饮食的正宗味道。从古至今,因地域、气候、经济等因素,吉首人特别钟情于酸菜,以至“三天不吃酸,走路打闹圈”。吉首酸肉、酸鱼、包谷酸辣子、糯米酸辣子、大头菜酸、蕌头酸、萝卜酸、青菜酸、包谷酸、豆角酸、茄子酸、胡葱酸……这些饭桌上的吉首特色菜肴,用它们特别溜酸香辣的味道冲击人的味蕾,挑逗人的味觉,把酸辣的个性发挥到了极致,轻易打开了人们从舌尖到肠胃的幸福通道,口齿生津,令人回味无穷。凡来过吉首的外地人,品尝过后,无不交口称道,留下对吉首美食的独特记忆。
除了酸辣,乾州古城的板鸭也是吉首美食一绝。据说乾州板鸭的制作技术已有300多年,与吉首河溪镇贡醋的历史差不多。“鸭要肥,喂稻谷,炒盐腌,焐得足,大料实,风得干,皮金黄,肉红爽,骨头酥”,这是对制作乾州板鸭原材料的特别要求,唯此才能制作出油光发亮、肉质细嫩、馥郁扑鼻、美味绝佳的正宗乾州板鸭。当然,有了这些原材料还不够,还得配上二水绕洲、三陆横陈、状如乾卦、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乾州古城,没有了这块风水宝地,自然也就无处可产如此美味的乾州板鸭了。
热爱生活的吉首人,闲暇之时,都喜欢在乾州古城万溶江边,在满眼风光中,品一杯黄金茶,点上一只乾州古城的板鸭,来上一碗马颈坳的酸菜,捡上几颗丹青的盐辣子,装上一盘吉首的醋萝卜,喝上一壶振武营的湘泉美酒,勾起对乡愁、对儿时、对故园、对亲人等等一切美好的记忆,享受一份世俗却又别致的人生况味。这份况味,来自心灵,也来自味觉。
吉首民居,是传统的木房子,上盖小青瓦,柱梁之间不用铁钉,全用木榫合成,一栋三间,五柱八挂,左右两间一前一后隔成两间做卧室,中间为堂屋,厨房、厕所、猪牛栏修在主屋一侧。
吉首人起屋上梁极有讲究,上梁必定要唱上梁歌。木匠师傅在竖屋那天,早早把梁木备好,首先“开梁口”。东家跪在梁口前,用双手庄重地接住木匠师傅锯梁口时掉下的木渣,而后细心用红布包上,虔诚地收藏在家中的柜子里,寓意着福禄寿喜的好运从此便敛聚到自家屋里了。梁木两头开好梁口,便搬至中堂的木马上。“东方一朵紫云开,大吉大利时候来,东头先起,富贵到底……升梁!”随着木匠师傅的一声吆喝,在鞭炮鼓乐声中,两匹红布依次将母梁、子梁缓缓地提上屋顶……这时,唱梁师肩披毛巾,迈步从大堂外起唱。至中堂,然后蹬梯唱上梁头。唱梁形式活跃,有问有答,讲求押韵,随机应变,可用苗语、汉语交替演唱,很有趣味。
上梁仪式最闹热的是抛梁粑。梁粑分为金粑、银粑,用小米加工而成的称金粑,用糯米加工而成的称银粑。抛梁粑时,唱梁师先将一对又大又圆的梁粑从梁顶上慢慢放下,当地称“富贵”粑,一边放一边唱,主人把梁粑接到怀里与全家人分享。赐完主人后,唱梁师再把金粑、银粑抛给众人:一抛东,子孙代代坐朝中;二抛南,养个儿子中状元;三抛西,荣华富贵从此起;四抛北……随着歌声,邻里乡亲们忽东忽西,忽左忽右,一拥而上,争抢梁粑,在喜庆祥和的歌声、笑声、鞭炮声、鼓乐声中,送上一份祝愿,分享一份快乐。这样起屋上梁的习俗何时形成、因何而来、寓意着什么或许只有这个历经苦难民族的先祖们,才能够用他们的灵肉和血泪给予深刻的理解和诠释。
吉首的人文风俗、山川美景,数不胜数,我这样的一篇小文章,只能算是管中窥豹。来过的,或者是还没来过湘西的人,不要相信放蛊,不要迷信赶尸,不要听信道听途说的关于湘西的那些荒诞离奇的骇人传说。历史上,湘西由于地域上的偏陬,经济落后,思想封闭,故而湘西人在文化上、心理上有一种自觉的谦卑。其实,不论自然,还是人文,湘西都有许多引以为豪之处,谁能说《楚辞》中的《涉江》《云中君》《山鬼》等雄奇瑰丽的气魄,不是由湘西的山水和民风引发而来呢?谁能说河溪教场坪遗址出土的文物,不是用湘西的山水和民风凝聚的勤劳善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充满浓郁烟火气息的湘西文明的历史再现呢?作为地道的湘西人,实在是不应该自卑地作践自己去迎合外人的猎奇心理,更不要自暴自弃地以一种落后和愚昧的表现,去满足那些需要湘西人对他们仰视的自以为是的虚荣心,而应跳出“苗蛮巫鬼文化”的圈子,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历史有充分的文化自信。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美丽的吉首,群山环绕,河流交汇,风景秀美,生态原始,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民俗风情奇特浓郁。矮寨特大悬索桥,以“世界第一”的伟岸身姿,矗立在峡谷之上,能让您豪迈地来一回“天堑变通途”的壮美跨越;德夯苗寨,以浓郁的民族歌舞和震撼灵魂的苗族鼓舞,为您送来山风鼓韵,为您带来天外之响;天问台,以山登绝顶我为峰之势,令您勃发摘星揽月的豪情,令您发出问天问地问鬼神的千古绝唱;流纱瀑布,中国十大最美瀑布,以轻纱漫卷珠帘的优柔和温润,向您诉说这块神奇土地千年万年的脉脉婉约;悠悠司马河用它厚重的历史底蕴,向世人诉说着吉首这块土地曾经的风起云涌;滢滢丹青水用它氤氲奇秀清丽的山川和温婉柔媚的山歌,令遇见她的人神魂颠倒;粼粼万溶江那荡漾在浆声波光里的优美旋律,会让人回想起国立八中流亡师生伫立江边,含泪唱出“怕的是月儿弯弯”的无限惆怅的岁月;还有八月湖、八仙湖、潕溪书院、数不清的中国传统村落……更为可喜的是这座古老的大山里的城市,如今已与高速、高铁、航空连为一体,一幅更新更美的新时代画卷在人们眼前徐徐展开,而网络的发达又把这座小山城与世界的距离悄然归零,这现代化的一切,正在让这座如诗如画的美丽山城以世界地质公园的姿态,大踏步地走向美好的未来。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