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吴刚观潮丨文旅创意务必“营销前置”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吴刚

1

我不知道,当前旅游业界有哪位大佬,会在一个新文旅项目的创意方案中,安排超过30%的“营销预算”。

这种事情牵扯到商业机密,实在不好开口向大佬们提问。硬着头皮问了几个,得到的回答多半是“创意阶段我们没有安排营销预算”,或者反问“难道营销不是项目建成后才要搞的动作?”

总之我认识的人中,是没有了。

想想也对。作为项目的兜底人,“营销”这种花的是自家口袋里的真金白银、却看不见实物的“空气游戏”,不情不愿是人之常情。

说实话,换我我也真心舍不得。

但我还是要说:再舍不得也必须舍得。

因为我们处在一个文旅“网红通吃”的时代——红了就鸡犬升天,不红就无人问津,非常残酷。说穿了,“网红潜质”才是今天考量一个“文旅创意”能不能变成“文旅项目”的最大前提。

问题是,潜质不是橘子,不可能自然红,只有“营销”才能把潜质推红。

从项目创意之初就考虑营销,就是“营销前置”。

2

那么,如何理解营销前置?

我认为,营销前置既是一种战略性思维模式,又是一种策略性运营模式,要求团队能预见市场的演化,并以这种对趋势的认知作为基础,构建完整的项目实现逻辑,尤其在项目创意、研发设计、概念传播、品牌推广等重要环节,要让营销的理念和方法“介入引导”和“全程规定”。

从这个角度看,营销前置,既是一条让项目“未成先红”的战略理念,也是一套让项目“有序快红”的策略系统。

比如我想投资八面山旅游,我首先就奔着成为“网红”项目而去。我会从总体预算中拿出一大笔钱,先弄出一个具有市场前瞻性的“概念”,再将“概念”演绎成具体的“玩法”,再根据“玩法”进行项目规划,最后通过研发、建设形成真实产品。在此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我会想方设法制造话题并进行话题营销,大V炒一炒,热搜冲一冲,先把IP(品牌)立起来再说——将“营销”的理念和策略,提前贯穿在产品出来之前的所有务虚考量和务实行动中,就是我眼里的“营销前置”。

于是又可以得出另一个结论:营销前置,就是以营销为原点衍生项目,而不是以项目为原点衍生营销。

3

那么,文旅项目实现了“营销前置”,有何好处?

好处多多,重要的有三条。

第一,有助于明确产品或业态的定位。营销前置,依托大量的市场调研和趋势预判,能更清晰地了解目标游客的需求和喜好,从而确保项目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精准满足这些需求,项目也就更容易成功,更容易吸引游客的眼球,实现快速回本和盈利。

第二,有助于迅速强化IP影响力。在项目启动时,就已经明确了宣传内容、表达形式、传播渠道和推广方式,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避免走弯路。特别是大范围通过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进行炒作,能迅速树立品牌形象和传递价值主张,迅速提高项目的知名度,增强游客对项目的信任度和好感度,为项目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有助于策略调整和商机发现。在营销过程中,能够不断收集到大量运行数据和反馈信息,为优化运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或者发现新的市场机遇,启发新的超级灵感。

如果,文旅项目不理睬“营销前置”,又会如何?

如果大家都不“前置”的话,一切照旧。

如果有刺头率先“前置”了,你就落伍了,然后你会突然发现,你的项目犹如温水里的青蛙——市场定位似乎不够清晰、运营效率似乎低迷难振、品牌号召似乎疲软无力、市场风险似乎悄然放大……

这,就是“文旅卷战”的威力——当有人凭借营销前置获得的优势对你喊出“来呀,互相伤害呀”时,你唯一能做的,是比他前置得更好,然后狠狠喊出同样的话。

据我所知,目前国内有不少高人操盘的文旅项目,包括内容项目、业态项目和商品项目,都在悄悄运用“营销前置”,制造了一个又一个业界热点。无疑,他们将在越来越卷的文旅竞争中,一点一点占据更优竞争位势,直至淘汰掉所有后知后觉的文旅前辈。

4

那么,做好营销前置最关键的点在哪里?

看上去关键的点似乎有点多:客群调研、趋势预判、头脑风暴、概念创新、话题营销、水军齐上……似乎每一样不可或缺,都很重要,都很关键。

当选项太多难以决断时,有一种办法能够迅速打破迷局——仔细思考一下,什么东西能够制约所有选项,这个东西就是那个“最关键”。

于是现在答案简单明了:

“金主爸爸”愿不愿意提前拿出更多的小钱钱——那种从娘胎里就自带的大额营销预算。

作者:吴刚编辑:胡迎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