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文旅
鲁潇辉:创新民族服饰,演绎现代审美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田华

在吉首地区,鲁潇辉的苗服是“天花板”般的存在,从最传统到最时尚,从日常生活到舞台盛装,只要与苗服相关的,找她就对了。

鲁潇辉是谁?苗族传统服饰的收藏家、苗族传统服饰的设计师、艺术团团长……每一个身份都与苗服有关,每一个身份都是她。

热爱,源于家庭

鲁潇辉喜欢上苗服,源于家庭的熏陶。

鲁潇辉是苗族人,今年44岁,出生在古丈县城。古丈县城土家族苗族杂居,传统服饰和现代服装并行,幼年鲁潇辉不懂传统服饰的意义,却被它的精美图案吸引,常常穿着外婆的苗服,把宽大的袖子当作水袖挥舞,想象自己在舞台上表演的样子。

回忆儿时的故事,鲁潇辉忍不住双手比划,学起儿时偷穿苗服时的情景,圆润的脸庞、温柔的眉眼里尽是笑意。

鲁潇辉一家“多少都有点文艺细胞”,有的做裁缝,有的会画画,有的会打鼓,她也在浓厚的家庭文艺氛围的熏陶下,形成了对美的独特见解。

耳濡目染,鲁潇辉也喜欢收集和美有关的,和苗族文化、传统文化相关的物件。

“我的第一件与苗族文化有关的东西是一个银项链。”鲁潇辉说,苗族银饰、苗族服饰,每一个有故事或者精美的物件,都会成为她的收藏。

在这样的氛围里,鲁潇辉的艺术天赋也逐渐凸显,开始学习美术,十几岁时又去了美术学校学习,为从事服装设计奠定了基础。

活态传承,古老艺术焕发生机

2018年,鲁潇辉开始全职从事苗服事业。

在那以前,她画过漫画,开过美容院,生意十分红火,她说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代变迁而变化的。她的美容院不仅做美容,还根据顾客的特征,为她们设计时兴的妆容、发型,拥有很多回头客。

后来,她开过传媒公司,最多的时候有一百多名员工。“太难了。”鲁潇辉说,欠款难收,但又有一百多人等着吃饭,她经常急得吃不好睡不好,每当这个时候,就靠做苗服、绣苗绣平复情绪,缓解压力。

2018年,鲁潇辉已经有了几百件藏品,有家人送的饰品、苗服、布匹,也有自己慕名寻去收集的苗服,堆了满满一仓库。

此时,她也快四十岁了,她决定从不喜欢的事情中抽身,全身心地投入苗服事业中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她喜欢的苗服,了解苗族的传统文化。

也是这一年,鲁潇辉的苗服店在吉首市乾州古城开业了。

“东拼西凑,缝缝补补。”鲁潇辉形容她开店之初的作品,“朋友们都不理解我在做什么,问我为什么好好的东西要拆了。”

那几年的湘西,穿苗服的人很多,做苗服的人也不少,但大多是苗族地区中老年妇女的日常苗服,年轻人则只在婚嫁、演出时穿。

鲁潇辉的店定位非常清晰,那就是走精品路线,开拓私人定制业务。与此同时,她还利用自己的美术功底,对传统服饰进行创新设计、创新搭配。她创新制作出了传统服饰的短款、童款,还有素雅的生活服饰、华丽的舞台服装。有的端庄大气,有的时尚优雅,无论哪一种表现形式,鲁潇辉都坚持“一定要有传统元素”。她说:“有时候是服装上的纹样,有时候可能仅仅是一个饰品。”

动态展示,融入现代生活

创业之后,鲁潇辉先后走过很多城市学习、调研,更加坚定了她将传统服饰与现代艺术元素相结合的决心与信心。

2019年冬天,鲁潇辉参与了CCTV全球旗袍春晚的录制拍摄。到北京之后,鲁潇辉与演出团队一起,穿着苗服去了天安门等地。

“我们一亮相就引起围观。”说起北京之行,鲁潇辉很骄傲,“但他们问我们是不是贵州的。”

虽然被错认为贵州苗族让鲁潇辉有些伤心,但她看到了民族传统服饰的巨大生命力和广泛市场,更坚定了在苗族传统服饰上继续发力的想法。

此前,她编排的湘西民族特色节目《三棒鼓》《情系湘西》曾到香港、澳门演出,广受好评。北京之行更奠定了鲁潇辉传播苗族文化的基本路径:将音乐、民俗、服饰通过节目融合,参加活动,进行展示。

服饰与表演的融合,让鲁潇辉的名气越来越大,北京、云南、香港、澳门,甚至韩国、越南,她参加非遗服饰文化交流演出的机会越来越多,走得越来越远。

说话间,鲁潇辉接到了客户的电话。一位老客户过几天要去北京,想来搭配一套服装。“老客户越来越多,对我也很放心,相信我的推荐和搭配。”

鲁潇辉终于做出了自己的苗服品牌,逐渐成为吉首地区苗服制作的标杆,不仅拥有固定的老客户,还有很多人慕名而来。她的苗服更成为很多宣传片和节目的拍摄服装,到底为多少家电视台和节目的拍摄提供过服装支持,她已经数不清楚,也数不过来。

把喜欢的事情变成热爱的事业,鲁潇辉在民族服饰创新之路上,继续前行。

作者:田华编辑:胡迎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