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社会
“最美公路人”守护“最美农村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在十八洞村口,养护人员正在清理沟渠积物和路边杂草。 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杨贤清 摄

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吴宜芝 张衡 通讯员 龙剑英

夏日,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山野苍翠,村寨静谧。青山间,一条宽敞平整的通村公路如银龙般连接着苗寨与山外的世界,观光车满载游客驶入,产业车满载瓜果驶出。

“雨后天晴,今天的任务是路面保洁、清理边沟、拔除杂草、设施维护,给进出十八洞村的游客和村民创造良好的道路环境……”村口处,花垣县公路建设养护中心副主任龙金星分配好养护任务后,十八洞农村公路养护队队员们立即带着清障工具展开行动。

养护队分工有序又默契配合,不多时,十八洞村口的养护任务完成,大家收起工具,坐上皮卡车,赶往下一个作业点。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十八洞村迈开了脱贫致富的步伐。

很快,在“乡道乡养”的背景下,原花垣县公路管理局(现花垣县公路建设养护中心)成立十八洞农村公路养护队,根据十八洞通村公路现状,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为这条产业路、旅游路、致富路配备更为专业的管理和养护力量。自此,一条全国“最美农村路”在十八洞村“生长”、延伸。

十八洞农村公路养护队的8名队员直属花垣县公路建设养护中心,除了要负责花垣县Y021线(G319至十八洞村公路)8.846公里的管理和养护任务外,还要参与全县国省干线的管养和农村公路的巡护。

今年47岁的明承林是名机械手。汛期开抢险车、干旱开洒水车、冰冻雨雪天气开铲雪车,对这位“路二代”来说,都不在话下。

2022年,他成为十八洞农村公路养护队的一名有力队员,操作机械车辆风里雨里行驶在路上。

“从老一辈手中接过接力棒时,我就想着他们建好,我们定要养好。”明承林说。在父辈们一钉一锤、开山凿路“愚公精神”的影响下,他对公路事业有着深厚的情感。

去年年关,大雪封村,十八洞村民种养的农副产品难以运出售卖,家里紧缺的年货也无法赶集置办,焦急万分。养护队立即投入人力和设备,早出晚归,快速破除冰雪,保通保畅,确保大家安全出行。

今年59岁的龚清杰见证了十八洞农村公路从无到有,从泥巴路到砂石路再到沥青路的历史,这条路的安全、畅通与美观,是他放在心头上的大事。

“这条路刚拓宽时,边坡不稳,一下雨就容易垮塌,影响群众出行。养护队成员经常要赶来抢险处置,有时是半夜,有时是清晨。”每次下雨,龚清杰就像记挂亲人般记挂着道路的情况,时不时就要到现场巡护。

“如今,这条路实现从‘走得了’到‘走得好’的转变,一想到其中有我的一份力,就觉得很有成就感。”从养护主力到“候补”队员,即将退休的龚清杰还经常和年轻人到十八洞农村公路上作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路好,十八洞村村民是最直接的受益人。

2013年以前,由于交通闭塞,村里有好货但很难出山。村里养鸡养鸭也养猪,但想要到集市上卖,得背着走几公里。无奈,青壮年只好外出谋出路,有些人早已不打算回来。

杨超文就是其中之一。

2013年后,十八洞村迎来发展机遇,不仅通村路拓宽了,经过后期养护,路边还种上了花草,成为名副其实的景观路。

路好,进村的游客越来越多了。

见状,杨超文回到村里开起了“幸福人家”农家乐。前两年,瞅着通村公路连接着梨子寨与竹子寨,形成了一条以红色旅游和体验苗寨风情为一体的精品线路,他又开设了“幸福人家”农家乐分店——“感党恩”。

通村公路的畅通与否,也影响着阿雅农家乐生意的盈亏和口碑。

早些年,杨正邦和妻子施兰珍在浙江宁波打工。得知村里交通便利,旅游红火,他们于2015年返乡,开起了农家乐和民宿,取名“阿雅”。

为保证口味,阿雅农家乐的大部分食材根据订单临时采购。这就意味着,每天天还没亮,夫妻俩便要通过通村公路前往集市采购。

踏实淳朴、干活利索的俩人,每天在通村公路上进进出出,将一道道新鲜好菜炒出了深山苗寨的乡愁与幸福。

路好,十八洞村的发展机会不断增多,投资和项目也不断汇集。近几年,青山间的十八洞农村公路畅联高速大道,接驳新建的高铁站、飞机场。

公路,三分靠修,七分靠养。十八洞农村公路养护队不仅将公路“养好了”,也“养美了”。该路段的“颜值”“内涵”与蓬勃发展的十八洞村互为风景,获评2021年度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2022年度湖南省“十大最美农村路”。而“最美农村路”背后的养护队也被评为全国“最美公路人”。


作者:吴宜芝 张衡 龙剑英编辑:胡迎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