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文旅
范诚丨花垣父子举人的传奇人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张世准画《辰溪游洞图》扇面,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张世准刻的钟形端砚。

张世准楷书八言联。

文/图 范诚

今年4月,到湖南省博物馆参观湖湘名人书法、绘画和扇面展,无意中看到张世准的一幅扇面,大为惊讶。这是一幅十分精美的扇面,描绘的是辰溪县大酉洞,题为《辰溪游洞图》。题款中七言诗将大酉洞仙境般的美景及美好传说记录于扇。辰溪大酉洞是道教圣地,历史上有“二酉藏书”之说,相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儒生藏书地。“书通二酉”“学富五车”的成语便出自这里。

看到这里,我既为张世准高超的绘画功底和书法题款所赞叹,又为张世准父子的人生传奇所吸引。因为我知道,清末永绥厅(今花垣县)有张开霁、张世准父子,他们都考取举人,成为父子举人。这在旧时湘西,是十分难得的。他们同为清朝官员,且都有文才,为当时名人或名士。但对他们的详细情况,却不甚了了。

回到家后,我查找相关资料,看到新出版的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永绥厅志》,查到他们的传记,记载颇为详细。现综合其他文史资料,还原他们父子的人生传奇。

文韬武略张开霁

张开霁,字晓峰,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乙酉科拔贡,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壬辰科举人。

张开霁祖籍沅陵,因祖上到永绥为官,定居下来。其父张国柱,曾任狮子桥把总、绥靖镇外委,后以儿子张开霁为贵,晋赠中议大夫。

张开霁有武略,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随湖广总督裕泰到新宁县镇压李沅发农民起义。据清邓辅纶、王政慈撰《刘长佑年谱》中记载:“楚督裕泰公督师新宁。参军事者张开霁,乾州厅人,数称公(刘长佑)才。裕公寓王氏祠,与公家邻,一见,大器之。”

这里所说的“张开霁,乾州厅人”有误,应该是永绥厅人。但永绥与乾州很近,加之当时乾州名气大些,所以作者误为乾州,也属正常。但张开霁与刘长佑素来交好,向裕泰隆重推荐刘长佑却是真的。刘长佑后来追随江忠源镇压太平军起义,官至湖广总督、直隶总督、云贵总督。并且与张开霁的儿子张世准交好,这也有一定因素。

新刊印的《永绥厅志》有几处张开霁传记,而尤以“人物门八·文苑”中记载最为详细。其文大意是:

张开霁,道光乙酉科拔贡,顺天举人。国史馆校对,奖直隶州判。因家贫母老,根据照顾官员的惯例,调到靠近湖南的湖北任职。当时正值道光末年,天下承平日久,湖北一带民风不清,社会极不稳定。他屡次接到上级文书,要求戡乱、整治一切。张开霁时任知县,历署德安、安陆等县事。当时吏治废弛,混乱不堪。他一到任,讲学劝武,召集当地有名望的老人咨询治理办法,剔除奸猾,安抚良善,受到百姓拥戴。

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太平军占据金陵,派遣部队沿长江而上,进犯安徽、湖北。这年九月,大股太平军进入湖北境内,接连攻陷并占据黄州、汉阳二府。十月,太平军分几股向北进攻,一股攻陷孝感,一股由应山进攻德安府城。当时,张开霁才从襄阳县卸任回省,途经安陆。湖北学政、礼部侍郎青麟巡视到这里,听到警情,知道他在安陆得民心,就把他留下来防剿太平军。他号召绅民,一日间召集勇丁两千多人,扼守要隘。太平军打来,围城进攻十多天,累攻不利,只得率军退去,安陆府城得以保全。事情平息后,他回到省城,以功晋升候补知府。

不久,占据汉阳的太平军又溯江直上,攻陷岳州、武汉,清军上游得不到增援。太平军由襄河再次攻陷德安。咸丰四年四月,上级要求收复城池。当时襄河一带太平军势力猖獗,水陆交通被堵塞。张开霁接到文书后,一个昼夜急驰到府城所属的长江埠,召集逃亡的民众。老百姓听说他来了,逃匿的都出来了,达数千人。他挑选精壮青年,共得七百多人,连同他以前的学生,一起去对付太平军。这些壮士奋臂高呼,誓出死力。由长江埠开始,转战三日夜,踏平太平军营垒数十座。距离府城十余里,才集合吃饭,收队休息。军营未立,太平军率城内两千多强悍的兵士,联合城外的太平军蜂拥而至,飞骑冲阵。张开霁指挥勇丁肉搏直进,无不一以当十,斩杀太平军。手刃黄衣骑马的太平军军官五六人,歼灭太平军数百人。太平军败退,入城固守。四月十三日,张开霁分布团练,堵遏要冲,希望尽快收复城池。各乡团练都来作战,争相送粮食到军营,发誓并力剿太平军。张开霁趁机奖励鼓舞他们,使战斗力大增。城中太平军一日数次出来作战,都败退回去。张开霁指挥团练靠近城池驻扎,有投诚的说,太平军才收拾粮食枪械,有逃跑的意思。当时荆州台将军围攻北路云梦诸县太平军营垒,城内太平军外援已绝,于二十日冒死突围。张开霁指挥团练,截杀数百人,缴获枪械无数,于是该城收复。张开霁晋升道员,赏戴花翎。第二年,署全省粮储道。

张开霁性格耿直,吏治精勤。汉川、沔阳靠近水泽,他上书请求修堤数十里,至今两县都依赖着防水抗灾。所治理的各郡县,多年后,还修有庙祭祀他。生平读书,治经世致用之学。当官后,间隙以诗歌吟咏。他躯干伟岸,力大无穷,善于骑射,临阵挥戈,气势凌厉。战胜后,当时共同参战的各门人,谈之色变。有人评论说,他的气概超过一代将帅,因不迎合权贵,虽吏治、战功卓著,竟没有得到重用。当时湖北流传“荆州出金不得居,粮道缺粮那能饱,太息清廉此张老”。

己丑年冬天,他上书给上司,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议,但上司不能采用,时人感到惋惜。而张开霁却很坦然,以诗酒自娱。后退隐于湖北碧山,与门生弟子讲学以终。著有《石壮诗草》《壮游集》《栖碧集》及《防修汉川沔阳江堤说》,流传于世。

多才多艺张世准

张世准(公元1823年—公元1891年),字叔平,号二酉山人、双鱼罂斋主人。出生于永绥县城。

张世准是张开霁的第三个儿子,自幼聪颖好学,尤爱书画,初从学于父亲。11岁时,经童试入院为附生。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丙午科举人,记忆诵读丰富广博。20岁时,跟随父亲与兄弟一起于德安抗击太平军,奋勇冲杀,夺取敌军的旗帜,那些宿将都不及他勇敢。

他参加会试十一次,都没有考中。援例任刑部员外郎,主管刑事档案。半年时间,平反冤案十多起,救出死囚数十人。每遇到疑罪,必据案力争,因此多次得罪上司。于是,放弃秉笔直书,说:“秋官为古代掌管侦查、审判、监督的大官,是天下老百姓人命所系,还有这么多昧良心的事,这样执法怎么行呢?”因此,进取之志逐渐淡薄,有退隐守道安命之意。

工作之余,他经常习书作画,以山水、人物为多。后得力于书法家刘墉指点,造诣颇深。作为文化名人,他常与左宗棠、刘长佑、刘坤一、李鸿章、曾国荃等中兴名臣交往,成为莫逆之交。平时书信往来,论古证今,为诸公所推崇。

他在京城数十年,声名日盛。购求古今名人墨迹,于琉璃厂设双鱼罂斋,搜罗富有。还潜心研究书画,主攻梅花,成为当时知名画家。寓居北京时,与周少伯、白棠齐名。他的咏梅图钢筋铁枝,梅花似火,浓淡得当,别具风格。他的书法与画并驾齐驱,同誉于世,外国使节慕名求墨宝,以得其片纸为荣。

其母亲死于伯兄四川任内,他奔驰扶柩,徒步数千里,卖画以补充旅费。母亲归葬沅陵后,他携家数十人租房子居住。常祭扫祖墓回到乡里,以边境凋敝、生民疾苦对同知樊秉中、总镇刘超胜讲。提倡种植桑麻,专作《蚕桑俗歌》,劝百姓养蚕种桑。每次讲诵,普通老百姓,包括那些卖菜的人,都喜欢听。

曾撰写楹联:“人生富贵功名,不在眼下;世上孤独鳏寡,长在心头。”

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他回到沅陵,建舍于县城北门,题名“鹤鸣山庄”。

他喜欢交朋结友,但从不登官宦之门。富豪以重金请他作画,概遭拒绝。晚年,靠卖画为生,得钱便沽酒狂饮,腹空则闭门击鼓,朗读诗文。借别人钱财年终无法归还时,便作画,并将债主姓名题于画上,任其从案头取去抵债。

光绪十七年,张世准与画友许晓东、丁百川等人离沅陵去武昌,途经桃源,为友人绘山水画一轴,书联语其上:“卖画庸书,手选桃源仙境;浮家泛宅,身是烟波钓徒”。到汉口,寓居永宁巷辰州会馆。湖广总督张之洞闻讯,过江邀其任职,他不肯出任。当年卒于汉口,享年73岁,归葬沅陵。

张世准多才多艺,还善篆刻、刻砚。《昭代尺牍小传续集·寒松阁谈艺琐录》说他“尤擅墨梅,纵横槎纡,干湿互用,圈花点椒,别具一格。山水枯劲中饶淹润,近文伯仁、僧弘仁、查士标、吴历诸家。时人有谓其所画为苗疆山水”。

西泠印社珍藏名砚欣赏中,有纪晓岚、张世准随形端砚。前几年,有一幅他刻的端砚在网上拍卖。该砚以端溪佳石作成钟形,夔龙钮,浅开砚堂,堂边起阳线,边饰回纹。背以云纹为饰,刻文字“金字招牌一个穷,逢人只唱大江东,读书卖画完吾愿,一笑归天张叔翁。世准。印文:二酉山人”。该砚雕刻用刀流畅,雕工清雅,石美工良,珠联璧合,配红木砚盒,为一方名砚。

湘西乾州画家杨味蔬早年从张世准学画多年。后辗转去上海,与张大千同拜海派书画宗师曾熙门下,技艺日渐精进。后杨味蔬成为著名画家,曾熙弟子众多,以张大千和杨味蔬最为有名。

张世准还有一重大贡献,那就是在京城创办酉西会馆。《沈从文全集》12卷394页有沈从文先生的讲述:“过去,为了科举的方便,设有会馆。我们湘西,有个酉西会馆,上湘西的,是张世准先生办的。他是花垣的,画画的,作诗也行。我一去,就在酉西会馆住下来,因为按规矩不要花钱……”

沈从文在自传文章《无从毕业的学校》中,也记录了这样一件事:“到达(北京)三天后,我又由一个在农业大学读书的黄表弟,陪送我迁入前门附近不远杨梅竹斜街酉西会馆一个窄小房间里,暂时安顿下来……记得当时正屋一角,就还留下花垣名士张世准老先生生前所作百十块梨木刻的书画板片,附近琉璃厂古董商,就经常来拓印。”

沈从文从小就练字画画,有着扎实的书法功底,后成为章草名家。他对张世准的书画评价很高,可见张的书画确实不一般。

2016年5月,沅陵县二酉乡落鹤坪村发现一块长6尺、宽3尺、重100公斤的石雕门头,上刻“迴龍山”3个繁体大字,落款“刑部副郎张世准书”,书体浑厚敦实,笔力逎劲,章法规整疏朗,“迴”字和书写年月残缺,边饰花纹清晰,经沅陵县文史专家认定,系清代名家张世准书法真迹。

张世准是诗词楹联也不一般,《黄鹤楼对联选》中,就选录了他的几副楹联。其一为:

谁又将此楼一拳打破,再破再修,今而后长吹玉笛;

我曾在上头大胆留题,属题属咏,前几番已落梅花。

该楹联赫然排在曾国藩的楹联前面,不同凡响。

张世准著有《蚕桑诗文》若干卷,编辑有《重刻万卷读余六卷》(5册),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刻本,藏于湖南省图书馆。并编有《增补古今集联》等。

湘西州博物馆搜集有他的作品数幅,以梅花为主,其中多精品。

近年来,国内一些书画拍卖会上,经常有张世准的作品参加拍卖,价格不菲,可见他的影响力。

作者:范诚编辑:胡迎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