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文旅创意要观照“社会期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吴刚

1

在社会心理学领域,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社会期望效应”(Social Expectation Effect),指的是社会会对个体提出某种希望,这种希望为个体提供了行为动机,促使他们按照期望的方向努力,当个体的行为与期望不符时,则会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压力,促使他们调整自己的行为。

一句话:社会期望就是当前社会盛行的主流价值观。

加句话:我们只要跟着代表了大方向大潮流的主流价值观走,自然就万事顺遂,否则就会“压力山大”,直至寸步难行。

人,天然趋利避害。所以大部分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尽可能寻求与社会大众达成“共识”,以避免触发“众怒”,哪怕这种共识是假装的,也行。

文旅创意,乃至其他商业创意,当然只能从这种“共识”中寻找机会,在“社会期望”奠定基调的节拍中翩翩起舞,才更容易获得满堂喝彩。

2

首先,是学会“听风辨向”。

社会期望反映了社会公认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是我们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方向,当然也隐藏了机遇或风口。所以文旅创意首先要研究、尊重这些标准和规范,甚至利用这些标准和规范,针对性地创意文旅产品或服务。

社会期望之风,时而轻柔,时而猛烈,文旅创意要做的就是竖起耳朵,仔细聆听这风的旋律。是追求高端奢华,还是回归质朴自然?是热衷历史文化,还是偏爱现代科技?听清了风的指示,才能确定自己的舞步是轻盈还是稳重,是激昂还是抒情。

比如面对传承与创新的双重呼唤,一些古城古镇古村在保留古建筑风貌的同时,引入VR技术和场景再现手法,让游客在虚实互动中穿越时空,体验古代生活,这样的创新,既满足了游客对传统文化的向往,又让他们感受到了现代科技的魅力。

3

其次,要敢于“破茧化蝶”。

社会期望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也会孕育出不同的社会期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产生更新、更多元的期望和需求。

一个文旅项目,若想在竞争舞台上独领风骚,就必须敢于突破常规的束缚,勇于尝试新的元素和形式。就像蝴蝶经历一番挣扎与蜕变,最终破茧而出,展现出极富美感的翅膀。

比如在一些大城市里,年轻职场人士是个庞大的群体,参考他们普遍成长环境和消费心理,一些菜市场正在尝试推出“共享厨房”内容,为他们提供厨房服务乃至厨师服务,让他们就近买菜就近炒菜,然后打包带走,十分方便麻溜。

比如面对越来越普及的绿色发展理念,一些地方谋划在植树节上做文章,将一个沦落于大家做做样子的“假节日”,做成集亲子游、踏青游、美食游、科普游、互动游、研学游、民俗游为一体的鲜活的“真节日”。

在弱者手上,社会期望是牢笼;在强者手上,社会期望是钥匙。

4

再者,需懂得“借势而为”。

社会期望中蕴含着无数的机遇与挑战,文旅创意要学会借势而上,利用政策扶持、市场需求等有利因素,推动自身的发展。同时,也要善于化解社会期望中的矛盾和冲突,找到各方利益的平衡点,让文旅项目在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比如观照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社区共建等主流价值观,一些景区、社区、乡村文旅项目邀请当地居民参与旅游服务,如民俗展示、民宿经营、文创销售、情景演出、美食制作等,既增加了居民的收入,又让游客体验到了浓郁的在地风情,感受到具有质感的普遍乡愁。这种社区参与的模式不仅增强了游客的归属感和满意度,也促进了社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必然受到游客、当地群众和当地政府的欢迎。

比如利用科技进步,一些博物馆通过数字化展览、互动体验等方式,让历史文物“活”起来,让游客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提升了游客的文化素养,也激发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自豪。

我们总要站在赢的、正确的那一方,对吧。所以我们的借势,就是要借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大势,并积极争取成为这个大势中的一部分。

5

最后,得坚守“不忘初心”。

社会期望代表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而我们发展文旅的初心,表面看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精神需求,归根结底也是为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极其正向的价值观。两者之间,互为表里。

从大方向上说,我们在文旅创意之中,在追求创新与突破的同时,要始终坚守这份初心,让文旅项目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成为传递文化与情感的纽带,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载体和引擎。

从小的方面说,我们在文旅创意之时,一定要坚守真善美的底线,主动摒弃那些有违伦理、背弃道德、暗藏污垢、不利团结的所谓“点子”——屎上雕花,不管你手艺多好,终归是一坨屎。

有所为有所不为。

6

以上,可谓之“道”。

——文旅创意,要认真研究社会期望,在尊重、顺应、利用社会期望的大道之上,方能长袖善舞、迈步阔行。

作者:吴刚编辑:胡迎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