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文旅
再入岩脚 得窥其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从岩脚遥望沙湾,山势磅礴,水如碧玉。 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朱开朗 摄

翻过后面那座山,方才抵达岩脚寨。 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朱开朗 摄

目前已知直径最大的岩栎树,生长在岩脚寨的后山上,树径达157厘米。 团结报见习记者 宿中元 摄

黔山,又叫“武神山”,与岩脚隔河而立。 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朱开朗 摄

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朱开朗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也到过岩脚。

那时是开车去的,走的是迁清公路,从首八峒盘山而上,车辆可以直接驶达。

这次则不一样了,先走碗米坡,再走杀鸡坡,把车子放在马蹄库,沿着山路,步行抵达保靖县碗米坡镇白云村岩脚寨。

我本是个懒惰的人,不愿去长时间爬山的,但难耐同行的保靖县文联主席彭司进的极力劝说。

“开车去岩脚,只能看到风景的表象;唯有步行前往,才能看到常人不得见的风光。”彭司进说。他知道我们做文旅宣传的,对自然风光的兴趣无法抵御。

“碗米坡,顾名思义,就是吃完一碗米煮的饭才够力气翻过去的坡,按我推算,一碗米至少能煮出四碗饭,可见此山之大;杀鸡坡,则是要杀了一只鸡吃掉,才够力气翻过去的坡。这两座最大的山都让你开车越过了,走个马蹄库,马蹄掌大小的地方,你难道都走不得?”彭司进这是在用激将法。碗米坡和杀鸡坡的地名含义我也知道,但马蹄库绝对不是指马蹄大小的地方。

终究还是在马蹄库下车了。

出了公路,便可见错落有致的石阶蜿蜒而上。沿着石阶上行,顿感山风拂面,好不清畅。路旁有荒废果园,树上结满了黄的、红的、黑的各色李子。彭司进手脚并用攀上树枝,拣着最黑的摘了半手提袋,下来乐呵呵地说:“这一路不怕渴了。”

我从他手里接过一颗,轻轻咬了一口,顿觉触电似的酸麻遍布全身,紧接着又有甜味在口中荡开,口感十分清冽,嘴里不觉生津,踏着石阶的脚步也有劲了。

“这里原本是泥泞山路的,比现在难走多了。”一面走,彭司进一面介绍,“是一个岩脚村的村民,叫向吉明,在外经商有了些成就,才又回到家乡,自费把这条路铺上的。”

“从马蹄库走山路到岩脚,不得有十数里山路啊?而且我看这石头不是山上的石头,从别处运来的吧?这投资怕是不少哦?”我问。

“石头全是从山下河里运上来的,加上开路、铺石的人工,耗费不少呢。”彭司进说。

我回头看看山下的河,惊觉自己已身处离河面数百米的高处了。脚下的酉水河如同绿色的宝石镶嵌在山间,波澜不惊。河对岸的沙湾村静谧安详地卧在水畔,云飞雾走让太阳的光斑在这幅画面上不断游动,显得庄严而又神秘。

“你看对面的山形,像不像三条龙?三条龙的龙首都冲着沙湾村,说明沙湾村确实是个好地方。”彭司进用手指着其中一座山,又说:“这座山据考证是史书中记载的‘黔山’,西汉伏波将军马援终其一生也没能打到这个地方,直到东汉末年,名将陆逊的爷爷陆康攻破此山,平定叛乱,被尊为‘武神’,这座山后来也叫‘武神山’。”

一路走着,彭司进一路向我们介绍着当地的人文、历史和自然风光。不觉行至山顶林深处,此处植被茂密,阳光不及,林间时有微风穿过,让我们忘却了身上的疲惫。

山间奇异动植物极多,让人应接不暇。有一株巨大的红色蘑菇,以手掌量之,堪比双掌;有一竹节落肩上,以手拂之,这竹节竟如虫子般爬走,原来就是传说中的“竹节虫”;有一古树,看似无奇,却是当今世上有记录的树径最大的岩栎树……彭司进是学林业出身,介绍起这些知识来头头是道。

山顶有奇石,层层叠叠如书页,相传是土家先祖八部大王的《梯玛经》所化;又有奇石如虎首,与对岸三条巨龙遥望,形成虎啸龙吟之势;有溶洞如卧榻,相传是土家先祖八部大王巡山狩猎休憩之处……作为县文联主席的彭司进,对当地的传说亦是如数家珍。

上了山又下山,再上山再下山,行约两个半小时,终于抵达了岩脚寨。虽然汗水已湿透衣服,但我仍觉意犹未尽。

确如彭司进所说,观一座山,行车而过不过走马观花,穿行其中方能领略个中魅力。

世事何尝不如此?走近路往往只能看到表象,深入其中方可窥其内在。

阅人如此,历事亦是如此。

作者:朱开朗编辑:胡迎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