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登
少年的情趣,以后的根
1981年9月,经过沈从文十七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终于经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的出版,轰动了整个世界,全书200多幅插图、数百万的文字,奠定了它成为中国社科类书籍的三大精品之一的基础,后来,该书也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国与发达国家交往的国礼之一。
作为沈从文的老乡,读完《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这部巨著,我的内心无比震撼。这部巨著又何止十七年的心血,早在沈从文的青少年时期,就在心里扎下了文物研究的根。据滕浩老师回忆,1982年,沈从文回到凤凰探望他的母校文昌阁小学,在那株高大的楠木树前,颇有感触地对随行人员说:“看到这棵楠木树,就勾起我对童年深刻的回忆。记得那年我在这里读书,很是贪玩,尤其喜欢看戏。人戏、傩愿戏、木脑壳戏,我都爱看。只要哪里唱,我就要去看。有一天,在道门口唱木脑壳戏,我一听说就迫不及待地把书包塞到土地堂的炉膛,钻到戏台里,饱饱看了一天。第二天,班上老师面色严肃叫我跪到这株楠木树前问道:昨天为什么逃学。我毫不隐瞒地说:我喜欢看戏。老师便批评又开导地说:楠木树喜欢向上长高,你都喜欢在它面前长矮,是吗?旁边还有同学讥笑,大约跪了半个小时,那个老师把我喊了起来,你今天可能恨我,对吗?我毫不掩饰地说,我恨你,不该当着这么多同学面侮辱我。老师严肃地说:既然你知道不能忍受别人侮辱,那你为什么不尊重自己,这叫做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要记住,自轻必然自贱,自尊才能自贵。经过这次深刻的教训,我便处处注意自己言行,从而发奋读书,在以后的生活道路中,始终牢记‘自尊’而后才能‘自贵’这条教训。在我从事写作实践中能严格遵守创作的规范,与我这次所获的教训是分不开的。”沈从文只读了小学5年级,在15岁后就加入了当地的土著部队,不到20岁就在“湘西王”陈渠珍的军队担任文书。陈渠珍集湘西军政大权于一身,尤喜爱读书和收集文物。当时他有大量的文物收藏,包括几十箱书籍,几百幅字画,大量铜器、碑帖、陶瓷等,沈从文负责整理保管这些文物,在这期间,沈从文广泛阅读了相关书籍,如有关青铜器、瓷器著录的《西清古鉴》以及铜器铭文的《历史钟鼎彝器款识法帖》等,再加之沈从文生活在凤凰古城,当时这里是大湘西的政治文化中心,满城古建筑,满城的文物,仅祠堂就有64座,中国五大教的遗存都有,耳闻目睹,这些都为他后面的文学创作和文物鉴定打下了基础。他不仅要为陈渠珍取书简、抄录书中的某些段落,还要记住书籍固定的放置位置,他需要了解每一幅画的作者、时代以及当时地位,还有对器物的名称和用处等做说明,通过反反复复的翻阅,沈从文增长了知识,也逐步看懂了这些古籍。沈从文在陈渠珍身边的这段经历,使他接触到了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深深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风格,同时也为他后半生从事文物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学识基础。例如抗战时期,沈从文担任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时,就曾展现出他在文物研究方面的知识储备。他不用翻阅目录本,直接列出300个铜镜的名称,并当场一一讲解,让在场师生惊讶不已。沈从文与文物的这些故事,体现了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赤子情怀。
克服困难,完成《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沈从文的文物研究成果中,最为重要的当属《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这本书编撰工作始于1964年,其间经历了诸多困难和挫折。即便是在“五七干校”时期,在处境艰难,图书资料散失殆尽的情况下,沈从文依然为图书增补材料六七万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是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著作,其史料翔实、考据严谨,对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演变、款式、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沈从文以深厚的学术功底、超出常人的毅力和赤子情怀,克服了资料搜集难、历史跨度大、缺乏系统研究先例、时代背景限制、学术争议力和压力、文化内涵深度理解等困难并非易事。文物考证的难度大,沈从文自称为“以鉴赏人类生活与自然现象为生的乡下人”。他说,从一片颜色、一把线、一块青铜或一堆泥土以及一组文字,加上生命做成的各种艺术,他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了初步认识,进而对人类智慧光辉的领会,发生了极宽泛而深切的兴味。克服了一路上的重重困难和艰难险阻,他终于完成了这部具有历史开创意义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巨著,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又添一颗灿烂明珠。
读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时,能感受到沈从文的“情”。在《敦煌壁画唐代船夫摹本》一节中,他极自然谈到黄河三门峡地区船夫沉重而危险的负担。每天成百上千船夫,背纤上行,两旁均是似刀锋的岩石,每遇崖石割断竹缆,船夫便会坠崖,断颈折臂,死亡相继。近来发现洛阳含喜仓遗迹也多只知道当时储粮丰富,地下仓库制度组织严密,少有人注意到,每年以万计的粮食转运中,船夫的劳役是什么情形。
沈从文常讲:地上有部《二十四史》,地下埋着一部更为精准的《二十四史》。中国古代的丧葬讲究“视死如视生”,虽然有大量的纺织用品陪葬,只是经过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岁月,纺织品留下来概率极低,可以说沈从文先生开创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先河。
赤子情怀,无私奉献
沈从文赤子情怀,无私奉献。他整理的部分文物现存于国家博物馆,据光明日报2022年12月的报道,发现沈从文从1949年至1978年3月在国博工作30年间的资料。新发现的相关物证有200件,包括《1962年9月给齐燕铭的信》和1959年国庆前写成的《历史博物馆十年》两份重要手稿,以及他捐献给国家博物馆的156件文物,其中90件为三级文物。据专家评:沈从文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文物,按照目前市场价格在10亿元以上。他捐赠的文物不仅数量众多,且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沈从文从小对文物情有独钟,一生热衷于文物的收购,他说要抢在欧美人之前收集,等他们发现就晚了……除了捐赠给国家博物馆的文物,他还把自己平生搜集的文物分别捐给其他博物馆和院校,例如上海师院等,工艺美术院校和工艺美术厂等,他在文物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国捐献的文物为后人了解研究中国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为中国实物文化研究开拓了新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