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文旅
永顺“土家灯戏”守艺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刘全 邓旭

绿野黛峦,青瓦木房。近日,笔者走进永顺县石堤镇团结村看到,别具韵味的土家吊脚楼里流淌的是漫长岁月的“灯戏血脉”,曾经祖辈在戏台的光辉岁月隐匿于此。2021年,传承人田云飞自费120余万元修建了土家灯戏见习所,从此在这深山追忆已故戏者,传承弘扬非遗文化。

永顺灯戏即土家灯戏,又叫“圈圈儿灯”“窝窝儿戏”,源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一种民间表演艺术—地花灯。剧本人物少,情节简单,唱词通俗,表演动作活泼风趣,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广泛流传于永顺县、古丈县一带,其中,在永顺县团结村、麻岔村、老司城村等地尤为盛行。2008年,土家灯戏被永顺县人民政府列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正月是元宵,忙把学上了,坐在学堂美洋洋、美洋洋,不免我把伙计聊他一聊。”十五六岁就开始唱戏的田永习是土家灯戏的第二代传承人,如今92岁的高龄吼上这样一嗓子依旧意气风发。他所在的龙锁河灯戏班于2016年登上了由湖南卫视和经视主办的湖南戏剧春晚舞台,这些剧照如今展示在田云飞修建的见习所里。

聚焦见习所,土家灯戏三代传承人的艺术创作通过梳理以具代表性的戏服、戏具、剧目书籍以及演出剧照等形式展示,详实记录着曾经的蓬勃朝气。如今静置于此,成为了滋养村民精神世界的“粮仓”。

“我从小听灯戏长大,耳濡目染下,对灯戏这一艺术形式有很深厚的感情。”田云飞是第三代灯戏传承人,也是广东省清远市文化馆馆长、清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他介绍,仍记得2017年,县委统战部扶贫工作队驻村后,在基础设施和文化传承方面不断发力,加宽了进村道路,新修了龙锁河桥,举办了大型灯戏演出。虽然在他乡工作,但是他的根一直都在团结村,每年都要回到村里。因为曾经一声声、一句句的土家灯戏,是他一直以来的养分,他希望村里的孩子也能得到这样的滋养。


作者:刘全 邓旭编辑:胡迎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