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洞的洞口风大,证明洞中的空气对流明显。
一束阳光从天空照射在峡谷的石壁之上,峡谷便鲜活了起来。
沉积的石头在水流的冲刷下,形成自然而优美的曲线,如一层层堆积的图书。
摄影师用专业相机记录洞穴的地质结构。
层层叠叠峡谷之上,便是蓝天与大树。
穿洞中的石头花纹如一朵朵花儿。
穿洞洞口很凉,游客在洞口就吃起了火锅。
穿洞外浅浅清凉小溪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穿洞的水潭清澈,有小鱼在游动。
躺在光滑如镜的壶穴中,溪水从身上流过,如躺在巨大的浴缸中享受大自然流水按摩,这样的壶穴有十几处。
地面的水流坠落在峡谷的石头之上,溅出大地的诗歌,跌宕起伏。
文/图 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张谨 通讯员 袁昌全 郑梦丽 李清双
中国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从热带到寒带各种喀斯特地貌类型齐全,武陵山区便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长15公里的乌龙山大峡谷景区,位于龙山县桂塘镇,地处湘、鄂、渝三省市交界处。据国际洞穴专家考证,乌龙山大峡谷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大溶洞群。峡谷两岸分布着两百多个溶洞,被誉为“世界溶洞博物馆”,主要有皮渡河、飞虎洞、惹迷洞、鲢鱼洞、风洞、石花洞、穿洞等。 整个风景区以山、水、洞、石等自然景物为主要特色,艺术家黄永玉先生游览此地后曾咏诗赞叹:“龙山二千二百洞,洞洞奇瑰不可知。”
从吉首导航龙山桂塘镇穿洞观景点,行驶107公里,在公路左则下一小坡、过条小河,便是穿洞入口。
穿洞由两个溶洞以及两洞之间的地缝组成,全长约1.2公里。洞口高大,洞中有一条小溪往外流。往里走,宽大的洞口慢慢变小,用手电照射,洞顶有很多蝙蝠。400米处有一个坍塌的洞口,暗河顶部塌陷形成地缝。往右边穿行地缝,两侧是奥陶纪碳酸盐岩,狭窄处三至五米,盲谷两侧的石壁,经水流冲刷,层层叠叠,形成红色孤线。在阳光照射下,线条自然舒缓,曼妙多姿。
正午的阳光从地缝顶部洒落下来,形成一道道被称为“丁达尔”的光,意味着光明、希望与指引。顶部的水在坠落中与地缝凸起的石头发生碰撞,逆光中,水花四溅,如雾似纱,缥缈灵动,如跌落人间的绝美诗句。
众人惊喜兴奋,同行的摄友用1亿像素的相机,记录下这大地的幽微之美。
再往里走,洞口越狭窄,只容一人前行。我们在洞中借着微光看到许多凹陷起伏的壶穴,接连不断。壶穴是急流漩涡夹带砾石磨蚀河床而形成,集中分布在瀑布、跌水的陡崖下方和坡度较陡的急滩上。类似的地形也可出现在冰川底床上,由冰水冲蚀而成,特称之为冰川锅。
炎炎夏日,躺在光滑如镜的壶穴中,溪水从身上流过,如躺在巨大的浴缸中享受着大自然流水的按摩,那来自地底深处的流水声便是怡情悦性的天籁之声……一时,进入人境合一、物我相忘的境界。
打开手电,轻轻哈一口气,竟能呵气成雾,洞内气温比地表至少低15℃。
再往前行,洞口越来越大,前方出现一个巨大的塌陷洞口。把无人机放飞,它在洞中穿行,我也从另一个视角感受到了穿洞的魅力。
溶洞是石灰岩地区被地下水长期溶蚀而形成的结果,充分展示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哲学道理。在地表,水能形成河流、海洋与湖泊,但在大地之下,水像一位魔术师,塑造出千姿百态的地下奇观,石笋、石柱、石钟乳、石幔、钙华等组合成神秘曼妙的地下世界。龙山惹迷洞、永顺小龙洞、凤凰奇梁洞等溶洞奇观让人惊叹不已,而这些只是地底世界的冰山一角和沧海一粟。
湘西因独特的地质资源和丰富的生态文化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其四大特色包括:全球寒武系标准层型剖面——“金钉子”、全球规模最大的红色碳酸盐岩石林、蔚为壮观的切割高原型岩溶台地、岩溶地质生态与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这些特色使得湘西地质公园不仅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旅游价值,也成为了解和研究地球科学以及体验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
不急,就像探索穿洞一样,让我们慢慢去探索湘西大地的奥秘吧。
探洞特别提醒:
龙山桂塘穿洞,无门票;
带上换洗衣物和手电;
相关设备注意防水,行走注意防摔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