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文旅
吴正凯丨找回对生活的热爱与敬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读熊芳诗集《玫瑰的眼睛》

作者:熊芳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2月

吴正凯

认识熊芳是在9年前的一次保靖县的文学采风活动中。那时的她约莫二十四五岁样子,时常满脸堆笑,一头秀发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当时的活动中与她并没有过多的交流,却源于对诗歌有着一致的虔诚,我们互加了微信。

虽然有了联系方式,而自己忙忙碌碌的生活步调使我对她的关注少之又少,以至于这9年间,她从最初的一位诗歌爱好者已成长为一名真正的诗人也无从得知。比如,她参加《人民文学》第五届“新浪潮”诗会、获得第五届“人民文学·紫金之星”诗歌佳作奖、第十三届台湾叶红女性诗歌佳作奖等。

两年前她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并出版新书《玫瑰的眼睛》,给我发来一条信息,我也仅知这一喜讯。

今逢阳光正好,独坐楼顶凉棚内花了大半天的时间,终于把这本搁置了许久且依然还散发出淡淡油墨味的《玫瑰的眼睛》“嚼”完了。 同时也“嚼”出了一股玫瑰花的清香,令人倍感清爽。

对于熊芳来说,诗歌其实就是一双玫瑰色的眼睛,纯洁干净、晶莹剔透。作者用这样的眼光去打量这个世界,捕捉生活之日常,那么,生活必然是阳光灿烂、丰富多彩的。

诗集由“我与镜子”“阳光明媚”“未知”“玫瑰的眼睛”“存在”五个章节组合而成。每一个章节各有特点,如同敞开的五扇窗户,呈现出不同的情感与景象。但主线或者说诗集的诗眼“玫瑰的眼睛”自始至终透视着生活中所遭逢的万事万物,从而使各章节中不同的“花色”又具备着同一种香味。

诗歌首先讲究的是语言,所用语言并不需要用华丽的辞藻或生涩的词句来吸引读者的眼球,而是靠句子恰到好处地涌现出张力来,从而传达诗歌的意味。这一点熊芳把控得很到位。

《冬天是用来缓气的》是这本诗集的开篇之作:“谷子被收割后/稻茬就留在了田地里/成了泥土的一部分/成了冬天萧瑟的一部分/也成了我体内未曾打开的一部分//某人问,此时的稻田里/为什么不种其他的/我想起前几天阿来先生说的/不种也好,让土地缓缓气。”全诗两节共九句,诗句平实,表面上看,田野、稻茬、泥土,构成了冬天一幅萧瑟的景象,实则是烘托出来年秋天的一片金黄。这是一场新生命的孕育,正如结尾点睛之笔“让土地缓缓气”意境深远,更是对生命的一种敬畏。

在《甘愿》一诗中,诗人写道:“蒲公英保持着最好姿态和形状/紧紧簇拥在枝头,等待一场/极致的牵引,让环抱于/一个球体上成千上万的银针/插入沙石、岩缝、泥土中/落地生根,找到各自的归宿/繁衍生息,延绵不绝。”由蒲公英这一意象,融入一种认真对待生命的思考,所呈现出的人生哲理是非常深刻的。

家乡是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角落,对故乡的依恋应是大多数诗人的共性吧!熊芳同样也没走出“乡愁”的范畴。她笔下的家乡、父母、老屋等都是她挥之不去或难以割舍的情感纽带,是值得去永久珍藏和永远歌吟的。

在《白米粽》一诗中:“母亲包的粽子与她的人一样/无参杂的糯米粽,清香,紧实/纯正的味道一直填充着我的童年/并伴着我成长。小时候,洗粽叶/和蒿子粑粑叶是我的事,它们/是同一种叶子,却包着/不同的故事和意义,母亲说/一片叶子的两面都得刷洗干净/就像黑夜与白天,梦想与现实/都得干干净净,清清白白/长大后,我不用再烦琐于/清洗叶子的两面,却要清洗更多/闯入生命中的枯枝败叶……”

读着这些感觉很“平淡”的句子,乡音乡情以及母爱却“异常”的明亮。母亲那简单而又蕴藏着人生哲学的“言传身教”给诗人点明了人生之道——做人需清清白白。整首诗有热爱,有寄托,有思想,有思恋,当然也又一缕缕牵挂和伤感的情愫:“母亲/年年都会包同样的白米粽,却一年比一年松弛,我不能让记忆走太深/不然又会百感交集,热泪盈眶。”

记忆在熊芳的诗句中流动,形成了一种特有的乡愁氛围。她对父母的描写带着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家庭温暖的渴望与感激。透过她的文字,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温情脉脉的血脉相连。家乡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她成长的印记,仿佛是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她在诗歌中找到了归属感与认同感。当然,熊芳的故乡情结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回忆上,更是对整个时代变迁的思考。她在诗中探讨了乡愁的多重维度,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反思。通过对家乡的描写,熊芳不仅展现了个人情感的深度,也反映了许多人对故土的共同思考与情感。

熊芳是常德人,她所依恋的故乡当然也离不开那里的山山水水。这本诗集中有两首写常德的太阳山,其一《太阳山》,其二《爬太阳山》,这两首诗不仅流露出对家乡的“真实态度,”更重要的是,当她站在太阳山顶端时悟出了不同常人的思想:“……唯可观日出,观心中的太阳升起。”

相对于各类文学作品而言,诗歌大概是最具备审美性的了。诗歌作为一种“精密”的艺术,其景与情是诗歌艺术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情景交融也正是中国诗歌的重要美学特征。

“一个诗人应有一种致力于美学的坚守。”这是熊芳在她的一篇诗歌评论中所说的话,这也从她的这本诗集中得到了这样的答案。

《收获疼痛》一诗:“存在,就是为了所有的疼痛/再从细味的疼痛中/咀嚼出卑微的喜悦/爱上某个人/得到一件心喜之物/或是看到一对喜鹊/在电线杆上吵闹/风月无痕中,就说出生/涅槃的疼痛/就像收获了永生。”诗人笔下的一件心喜之物或电杆上的一对吵闹的喜鹊,看是轻描淡写的两笔,却不是单纯的对自然景物的刻画,而是有着独特的寓意与内涵——一切美好事物,包括爱情,只有经得起涅槃之痛,方能浴火重生,从而收获永生。

巧妙的构思、简洁的语言、精准布局的意象,在知性与顿悟之间融入了哲性的思辨,从而得出“存在,就是为了所有的疼痛。”这种“疼痛”用诗歌表达出来也是倾向于唯美的,正如雪莱在《为诗辩护》中的话:“诗使万象化成美丽。”

此外,熊芳的诗歌美学并不是停留在表面的华丽与修饰,而是始终保持着对诗歌艺术的敬重与热爱,深入到生活的本质。她在诗中探讨的,不仅是外在的美,更是内心的真诚与善良。她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让读者在欣赏美的同时,感受到一种精神上的滋养。诗歌在她眼中就是生活的一面镜子,以此展现生活的多样性与深度,这正是熊芳作为诗人所展现的独特魅力,也是她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所在。

以纯粹之心致敬生活。诗人在《玫瑰的眼睛》中展现了她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致敬,尤其在“存在”这一章节中,不仅传达出对生活的敏感与热情,更将诗歌视作一种精神的寄托,让人们在繁忙与喧嚣中找到一块心灵的净土。

“因为诗歌,我们带着/虹一样的颜色,毫无征兆地/从四面八方赶来,只为/见到此刻,这里的万物之变……静静地/躺在新的时光里,怡人的温度/沁透进他们脸上富饶的褶皱深处。”《在向田村》一诗中,诗人以温暖的笔触记录下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和变化,这些细节虽然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传达出一种温暖的感觉。这种对生活的敏感,使得每一首诗都仿佛是一幅生动的画面,唤起读者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诗歌不仅仅是美的展现,更是一种心灵的追求。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纯粹之心,正是对生活真善美的探索与向往。通过自己的情感、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来传递给读者,她用心灵的笔触勾勒出生活的多样性,展现出即便在平凡的日子中,仍然可以找到值得珍视和歌颂的瞬间。

在这一过程中,熊芳的诗歌也在鼓励读者去关注生活的细节,去感受那些被忽视的美好。她的作品让人明白,生活的意义并不在于物质的追求,而在于心灵的富足与精神的充盈。通过诗歌,熊芳以一种独特的方式邀请读者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去找回那份对生活的热爱与敬畏。

作者:吴正凯编辑:胡迎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