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文旅
爱,怜悯,感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石磊镜头下的黄永玉

拍摄制作《永玉家底》画册是先生的夙愿,也是他对自己大半辈子的总结。画册涵盖了方方面面,道出了先生“世界长大了,我他妈也老了!”的人间世态,嬉笑怒骂,皆是文章。万荷堂,以荷的高洁之喻而建,是他在北京的居所。这是拍摄画册间隙,即兴为先生拍了张肖像照,他自己说: 挺好!

糖人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吹糖人、画糖人和塑糖人三种,这一手工艺遍布祖国大江南北,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也是许多成年人儿时的美好回忆。这是1997年初秋,凤凰东城门旁的这个糖人手艺小摊儿,将先生的思绪拉回到久远的孩童时代,让他的笑容有了一种穿越感。

江心禅寺(准提庵),是凤凰古城内唯一保存完整的佛教场所,历史悠久,建筑宏伟,风格典雅,环境优美,是凤凰古八景之一,素有“梵阁回涛”之美称。2001年4月,对故乡怀揣拳拳之心的黄永玉为准提庵作壁画十幅,此为创作“落花深一尺,不用带蒲团”一画时即景。

作为一代艺术宗师,黄永玉在绘画、文学、泥塑、木刻等方面都有自己独树一帜的迷人特质,为世人称道,对家乡影响巨大。能近距离围观他的创作,是凤凰后生难得的学习机会,先生传道授业,乐此不疲。这是1997年他在凤凰古城虹桥上写生时现场教学场景。

黄永玉曾说: “一个战士,不是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先生如果能算做战士的话,应该说,他既在战场上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也如愿以偿地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两全其美,美美与共!这是2004年4月,先生在凤凰古城自建的玉氏山房家里抽着雪茄,怡然自得地在红烛台旁留影存念。

1996年,黄永玉和家人从香港回到了故乡凤凰,此外,他还带回了爱犬卡米和里戈。那段时光,让先生兴致很高,以至于让他生出“感觉自己本事用完了,回到故乡就又有了”的慨叹。这是停留凤凰期间,在城郊的官庄附近春游,大家一起杀羊“打波斯”(指祈祷、还愿)时,先生与爱犬互动的情形。

黄永玉的故乡是凤凰,是湖南,他也是湘楚文化的杰出代表。他的画作被大家广泛认可,是必然的。1997年,先生受邀为湖南省委接待处九所宾馆创作巨幅画作《西洲曲》,这是他忘情挥笔时的背影。

2009年9月, 黄永玉为荣宝斋大厦落成,历时四十余天,创作了巨幅画作《红荷图》,画作色彩厚重喜庆,充满撼人心魄的张力。先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与荣宝斋合作交往,在那里创作了木刻水印《阿诗玛》等著名作品。他将这幅5米乘6米的《红荷图》巨作赠与荣宝斋,在当时社会及文化艺术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左为画作《红荷图》,右为黄永玉创作《红荷图》时现场工作照。

图片配文/田应明 图/石磊

编者按:

1924年,黄永玉出生在湖南湘西。从12岁离开家乡,直至99岁高龄去世,黄永玉非凡经历与际遇成就了他独特的艺术与性格,为湘西,也为世界留下了一张独一无二的艺术名片。

本报全媒体记者石磊,自1996年夏天与黄永玉先生相识,在交往二十七年间,用镜头拍摄记录下四万余张黄永玉先生的照片。他的镜头下,黄老或是创作、或是交流、或是凝思、或是幽默……光影流转,珍贵留存。斯人已去,精神不灭。今年是黄永玉诞辰一百周年,本报特推出专栏《永玉百年——石磊镜头下的黄永玉》,带读者一起走进“永远天真”的黄永玉,了解照片背后的故事。相信大家凝望群星闪耀的艺术天空时,想起或者默念先生诗句“……只有我的心,我的心,亲爱的故乡,它是您的”,一定会发现他那情牵桑梓深远而温和的眼神!

“你明天还来啊”

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石磊

记得那是一九九六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我随好友、您的亲侄子小八来到凤凰古城白羊岭五满家拜见您。当时,您已年逾七十,但仍如年轻人一样精神抖擞,满口纯正的凤凰话正讲着有趣的故事和笑话,满堂亲朋不时发出阵阵欢快的笑声,那笑声传出去很远很远。

我拿着相机四下寻找角度的举动被您看在眼里,便如同招呼子侄一般亲切地把我叫到身旁,随意地浏览着我带来的摄影作品,随意地点评着照片里的内容,随意地讲述着摄影界名人轶事,但告别时您叮嘱我的那句话显然不是随意开口:“你明天还来啊。”

一句话,竟让我追随您一辈子。二十七年的一个个“明天”里,我用镜头记录您的创造和勤奋,感受您的通透与豁达,分享您的真诚和率性,体会您的睿智和灵光,以及笔墨之间透溢出来的金戈铁马与杏花春雨……

事虽已遥,然若昨也。您说“想您时就看看天、看看云”。我还可以翻翻给您拍的照片,或者追忆那时那景那句话——

“你明天还来啊”。

作者:田应明编辑:胡迎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