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文旅
彭岚丨烛照尘岚蕴茶香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彭岚

毛坝,永顺县下辖的一个乡治,湘西北凉亭坳上的一个偏远寨子,名字的读音和写法缺少斯文气却有一丝丝霸气。地以人名,沃土生金,因这里自古以来山山岭岭便种植莓茶,还因历经百年沧桑的李烛尘故居,它渐渐为世人所知,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吸引着一拨又一拨有心人和有志者。“这是一个生长莓茶的地方,是李烛尘先生最初的开始和最深的挂念”,这是我与很多第一次接触毛坝的朋友们的开场白,也道出了这廊场的来路和去处。

初秋骄阳,茶山如碧。秋天的毛坝能看到什么?有山谷里流转的云雾,有沿线向山谷蔓延的金色稻田,有澧水之滨的幽幽绿水和依依垂柳,也有莓茶藤叶交织而成的漫山青翠与暗香浮动……除了青山无忧、绿水无愁以及大自然别具匠心的馈赠外,我们还能在毛坝看到些什么? 青石板路曲径通幽,老房子见证着岁月悠悠,百年的护栏和石桥延伸到历史深处,一幅幅彩色墙绘定格时光的片段,青瓦木梁承载百年光阴,轻叩大门,历史从深处传来回响。这栋已有一百五十余年历史的四合院建筑,占地面积609平方米,建筑面积178平方米,是著名爱国民族企业家和国家领导人,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全国政协副主席李烛尘先生的衣胞之地,是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统一战线教育基地和民建湖南省委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建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两进院落、百年沧桑。1882年,李烛尘出生于此,在澧水河畔莓茶飘香的土家山寨度过了少年时光。少年时代他惊才绝艳,参加永顺府会试岁考时获评“月下仙才、倚马可待”。故居无言,仍有当年印记,窗格雕花、瓦檐如勾,土家人的精巧与豪迈浸润过他;“李益泰号”已成往事,但家族的诚信经商塑造过他;喜床仍在,少年时代的幸福喜悦曾经宽慰过他;火坑已凉,但他从这里点燃的点点星火,最终温暖了神州大地。

青年与中年时代,他矢志不渝。1900年,18岁的少年烛尘从这里出发前往常德求学,立志实业救国,于是东渡日本攻读电气化学。回国后,他加入久大精盐公司,后与范旭东、侯德榜等化工先贤创建“永久黄”团体,首开中国盐碱化工、海洋化工的先河,是民族化工的领军先锋。“七七”事变发生后,他受命内迁“永久黄”,冒着生命危险保全国家化工业基础。他一生矢志报国、九死不悔,用心血和汗水为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工业基础,是实业报国的工业奠基人,是实干兴邦的红色实业家。

晚年以后,他更具远见魄力。1949年,时年67岁、报国半生的李烛尘达成夙愿——在天安门城楼上,他站在毛主席右侧参加开国大典。从毛坝乡到天安门,千山万水千难万阻,在风起云涌中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同频共振。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李烛尘以68岁高龄担任工商界总指挥,带领天津市4万余名工商业者举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示威大游行,天津全体各界人民共捐献3053亿余元,购买战斗机137架,获毛主席写信盛赞。1956年,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时年74岁的李烛尘作为送信人和签名第一人代表工商业向毛主席递交报喜信,助力三大改造顺利完成。他以穿透历史的远见卓识守护了新中国的诞生,他以不可磨灭的身先士卒实践了最纯粹的肝胆相照。

这就是李烛尘,是无法用简单言语概括的伟大传奇。他是少年俊才,是化工先驱,是工商巨子,是毛主席的挚友,是“听跟走”思想的创造者和实践者,更是国家领导人。他是生长于斯的土家少年,是发动组织为国家捐赠1500亿却只舍得给家人5块钱的清廉长辈,是弥留之际不谈功绩只念故土的和蔼老者。是啊,他1958年因山水相隔只走到了龙寨遥望家乡;他弥留之际嘴里是用乡音念叨“毛坝,毛坝,我要回毛坝”;他唯一健在的幺女儿用乡音给我们念“白鹤起翘腿儿长,一翅飞到田中央,办田的大哥你莫打我,我只吃虫子不吃秧”……故乡是他的根和魂,但他除了最深的思念以外,给家乡留下了什么?

从碑刻在芭蕉湾的郁圆初老先生墓志铭上或许可以找到答案,那是他的岳父泰山,信任他鼓励他支持他东渡日本求西学,先后把两位女儿都嫁于他的亲人贵人。墓志铭是李烛尘亲手所写,里面有对岳父的泣泪缅怀,更有对家乡民风民治的思考。“当吾少时,吾乡家给人足,盗贼潜踪,风俗敦朴为境外冠。考其致此之由,实为岳父郁公圆初与前辈彭公湘亭劝学宁息之结果也。彭公以刚正治乡,乡人对之不敢犯;岳父以和善化乡,乡人对之不忍犯。合此不敢与不忍之威德,所有乡中顽冥刁狡之人,均潜移默化于不见。”不忍、不敢,二词四两拨千斤,道尽了基层治理和乡风文明的密码。

如今的毛坝乡延续故里民风,在清廉文明上实践着德治良方;沿着烛老的志向,我们坚持产业兴乡,万亩莓茶富了乡亲、万里飘香;传承烛老的精神,我们探索共同富裕,党建领航“1+7”集体经济抱团发展模式初显成效;继承烛老的遗志,我们走出去和引进来,各界朋友为故里注入温暖的力量。

在社会主义阳光照耀下,烛老从未忘怀的家乡昂首步入小康:设施齐全的青青校园见证着家乡的风华,阡陌纵横的交通网络拉开了家乡的骨架,宽敞明亮的农贸市场经营着家乡的繁华,春华秋实的茶山稻田,孕育出富足的新毛坝。故居屹立百年,精神流芳百世,家乡的青山绿水养育过他,如今它也已经蓄势待发。百余年前的点点烛火,穿越时空尘雾烟岚的阻隔,洞穿过凋敝炮火,照耀过伟大革命,超越过高山重洋,始终伴随着澧水南源的那一抹茶香……

(作者系永顺县毛坝乡党委书记)

作者:彭岚编辑:胡迎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