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言
土家族的起源
土家族是一个聚居在武陵山区的少数民族,关于土家族的起源问题,有三种不同观点。潘光旦认为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田荆贵认为土家族是以本地土著先民为主体,与后来迁入的部分巴人、江西客家人等经长期融合而成;由贵州一带迁徙而来。其中,田荆贵的观点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古代楚国铸就了土家族的文化底色
2003年3月,在里耶酉水河南岸发现了旧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这说明早在远古时代武陵山区就有人类活动存在。《史记》记载,公元前660年左右,楚成王熊恽向周天子进贡,周惠王大喜,令其统领南夷各部。楚成王遂借“王命”攻灭弘、黄、英、夔等国。“夔”即现在的湖北长阳至重庆奉节一带,武陵山区正是于此时并入了楚国版图。而巴人流入武陵山区,应发生在300多年后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之时。唐末五代江西彭氏带族人入主湘西,开创了湘西八百年的土司统治。同时期秀山杨氏等土司也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盘。从这里可以看出,田荆贵的观点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经过楚成王、楚穆王、楚庄王等几代人的励精图治,楚国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涌现出宋玉、屈原等文学巨匠,至汉代,楚辞、楚歌和楚舞已风靡全国。楚国统治武陵山区这四百多年,对土家族民族性格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也铸就了土家族文化的楚文化底色。
土家族文化中的楚文化基因
土家族人民勤劳、质朴、慓勇的民族性格,是与古代楚人一脉相承的,在土家族文化中,处处可以发现古代楚文化的基因。
巫傩文化。土家族崇拜自然,敬畏神灵, 认为天人感应,俱为一体。在古代楚国,人与神、人与鬼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神鬼与人一样,富有情感。如屈原《山鬼》,山鬼是可以与心上人自由幽会。这与中原文化中神鬼多三头六臂、青面獠牙截然不同。并且,古代楚人在祭祀神灵时常常奏乐并伴以歌舞。楚人的这种巫傩文化在土家族梯玛活动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1.梯玛,又称土老司,是土家族专门从事祭祀活动的人。在做梯玛活动时,他们身穿八幅罗裙,左手摇着铜铃,右手挥舞司刀,口中用土家族语言吟唱着《梯玛歌》。《梯玛歌》中有很多人神转化的场景,如梯玛装扮成死去的母亲对儿子说:“儿呀,你莫伤心了;儿呀,你阿爸昨天接我来了,他在大门中等着我……”梯玛还可代表人向神陈述祈求,也可扮成神向人发布旨意。梯玛这种巫傩文化很可能是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2.歌舞。与中原地区不同,古代楚国歌舞最典型特征就是“巫风”,即在祭祀鬼神过程中举行歌舞活动。在《汉书·郊祀志》和《新论·言体篇》中记载,楚怀王非常重视祭祀,祈求得到鬼神保佑。而楚灵王在叛军围城的情况下,还亲自跳舞娱神,镇定祭祀,不肯发兵。屈原的《九歌·东皇太一》描述了楚国祭祀东皇太一的场面,仪式隆重,歌舞活动的规模非常庞大。
在今天的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歌舞类有摆手歌舞、毛古斯舞、挖土锣鼓歌等,这些项目在内容上都深深地打上了“巫风”的烙印。大摆手歌舞活动一般在八部大神庙前举行,首先要举行仪式祭祀土家族远古祖先八部大神;小摆手歌舞活动一般在摆手堂前举行,首先要举行仪式祭祀彭公爵主、向老官人和田好汉。毛古斯舞要祭祀山神和请梅山,挖土锣鼓歌在早扬歌时要焚香烧纸,请歌娘歌爷、五方神、土地神等,晚扬歌时要送歌娘歌爷和太阳神等。
3.服饰。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无礼教之束缚,足够开放,所以服装以低胸低领为主,加之四季鸟语花香,故服饰多以花鸟为纹绣,色彩斑斓。从土家织锦来看,其纹绣也多以花草虫鸟为主,十分艳丽。土家族服饰也多低胸低领,以织锦镶边,颇似考古出土的古代楚服。
土家族文化是对古代楚文化最完好的保留
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土地肥沃,经济发展相对较快,随着大量中原人口的迁入而与中原文化逐步融合,古代楚文化的印记也被慢慢地磨掉。当唐朝李白在黄鹤楼上挥毫狂书“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之时,当北宋秦观在长沙与歌妓吟唱“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之时,在西边的武陵大山中,土家族人民仍然在虔诚地聆听着梯玛对神的告白,仍然在摆手堂前欢快地跳着摆手舞。正是山高路远、交通不便,让古代楚文化在土家族地区最完好地保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