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文旅
七绣坊:走出苗绣传承发展的新天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周名猛

很难想象,在首都北京接受过高等教育、在四川成都成家立业的“85”后石佳,会放弃之前所拥有的一切,钻进大山里的老家花垣县石栏镇雅桥村油麻寨,引领那一带的苗家绣娘,发展传统湘西苗绣技艺,并将湘西苗绣做成农村留守妇女的增收产业,还把湘西苗绣带上了法国时装周的国际舞台。

湘西苗绣是以苗族刺绣为主要工艺手段,结合绘花、贴花、编花等手工技艺,绣制苗族手工艺品的过程和作品。据说,早在苗族先民开始迁徙时,苗族就精通刺绣。苗族拥有本民族的语言,却没有文字,刺绣在上古时代的民族大迁徙途中便起到了文字记录的作用,如“兰娟衣”就是把各种历史记事抽象成为图案并刺绣在服饰上。苗绣服饰承载了苗族的文化,因此,苗绣被誉为苗族的“无字史书”和“中国古文化的活化石”。2021年5月24日,“苗绣(湘西苗绣)”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2017年,在家人的说服下,在成都从事弱电工程相关产业的石佳,回到老家石栏镇雅桥村油麻寨,创办了七绣坊苗服饰文化有限公司。湘西的苗族妇女有做苗绣的传统,在石栏镇一带的苗家村寨里有很多技艺娴熟的绣娘,产业发展的基础很好。同时,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绣也很受地方的重视。随着时代发展,像苗绣一样的传统文化项目、文化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热衷和追捧,苗绣产业化发展具备了条件。当然,社会上对苗绣产品需求的衰减,苗绣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的停滞,也注定苗绣要走好产业化道路并不会一帆风顺。”石佳说。

传统的湘西苗绣是单面绣,花鸟虫鱼几乎是湘西苗绣的固定花式内容,用途也是仅为丰富美化群众的生活,多用于装饰苗族服饰和床上用品。

2018年,七绣坊组织绣娘们绣了一批苗绣丝巾送往上海参加展会。产品在上海遭到嫌弃,验货的工作人员觉得七绣坊的手工苗绣是单面绣,且刺绣并不精美。归来途中,石佳的母亲田永兴和七绣坊的绣娘辗转到了苏州,学习双面绣技巧。回到石栏镇后,参加学习的绣娘结合湘西苗绣的实际与苏绣双面绣技巧,创造了苗绣双面绣,实现了湘西苗绣的技术突破。此后,七绣坊的绣娘们还被派往贵州铜仁等地学习,不断丰富发展湘西苗绣技艺。2023年,“苗族刺绣”湖南省地方标准发布,其中也有七绣坊的贡献。

从企业成立之初,七绣坊就加入了由州文旅广电局和湘西传统工艺工作站创办的“让妈妈回家”公益项目。七绣坊聘请州内外的苗绣非遗传承人为培训师,对石栏镇一带的农村妇女进行刺绣培训。近年来,他们培训绣娘1900多名,623人成为七绣坊的签约绣娘,其中原建档立卡贫困户145人,员工累计增收1500余万元、发放分红资金80余万元。

如今,七绣坊已在北京、济南以及花垣县十八洞村、古丈县墨戎苗寨等地开设了自营旗舰店,营业面积超过1500平方米。为稳定发展文创产业,七绣坊还组建设计师团队、建设生产车间、搭建销售平台,将传统苗族刺绣运用于现代服装、饰品、家居软装用品、箱包、文创品上,他们设计生产的300余款文创产品远销国内外,得到许多知名人士的肯定。2018年,国际知名奢侈品爱马仕公司设计师为七绣坊设计了12套苗绣元素时装,参加了法国波尔多业内时装秀。同时,石佳作为湘西苗绣的“非遗”传承人代表,与湖南省领导一同出访了波兰、捷克、比利时等国,让湘西苗绣在东欧绽放。2019年10月,七绣坊的作品参加了北京国际时装周后,被英国前首相卡梅伦、老挝文化部长等名人收藏。2023年3月,七绣坊与北京尚仄国际集团合作创立“离岸孵化中心”,并在中国国际时装周展示了75件苗绣元素中式婚礼服,直接促成苗绣“国际品牌”时装订单1700余万元。

石佳说:“传承发展,湘西苗绣需要走出去;发扬光大,湘西苗绣更需要走出去。”

作者:周名猛编辑:胡迎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