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社会
一束光的能量——第七届湘西自治州道德模范素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吴宜芝 李明潇 李再兴 实习生 麻红龙

在群山连绵的湘西深处,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许平凡,但又是使人生变得明朗的一抹亮光。他们以一滴水融入另一滴水,涓涓细流,汇为江河;用一束光簇拥另一束光,充塞天地,烛照人间……

9月13日,“德耀湘西”第七届湘西自治州道德模范发布仪式在吉首举行,现场发布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5类道德模范,展示人间大爱、凡人善举,让群众在时代的景深中触摸到个体的温度。

仁者爱人 比肩昆仑

“你们用包容世界的爱心显示了人生价值的所在,让爱和付出成为社会和谐的主旋律。”第七届湘西自治州助人为乐道德模范的致敬词,是对唐宏云的礼赞。

当天,唐宏云坐在轮椅上,眉眼弯弯,五官舒展,春风般漾开的笑脸是满满的福相。在聚光灯下捧上奖杯时,世界对她致以掌声。

“我在老师、父母、同学们的背上完成学业,我的人生是用爱铺就的。”唐宏云是泸溪县人, 1岁半时因病导致腰部以下瘫痪。

所幸,在爱的怀抱中,她逐渐成长,并一直“奔跑”,用半个肢体。

她通过自学考试拿到了本科文凭和学位证书,拿到了社会工作师、社区心理服务指导师证书。

唐宏云曾说,不沉陷于苦难与斑驳的心态,来源于社会的善意和尊重,因此,她想把善意带给更多残障群体。

2017年底,她牵头成立了全州唯一一家社工类慈善组织——湘西自治州牵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要从事残疾人、失能老人等社会工作服务。开展社会工作研究、交流培训以及承接政府委托的各项社会工作。

服务中心成立后,为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和居家服务。每天有20多名残疾人在服务中心下设的湘西温馨家园综合服务站开展文体娱乐活动,参与辅助性就业,服务站还为他们提供社会适应性训练和心理健康培训等。

唐宏云像个暖暖的“发光体”,用自身行动和经历影响身边的残障人士,帮助他们重拾星光。

而她,也随着残友们眼里的光,奔跑进广阔无垠的世界。

不惑之年的浙江人卓建银已在湘西学习、工作、生活了24个年头。

2006年,他创办古丈县卓良木业有限责任公司,后又响应国家号召,成立富康农业公司,建成千亩生态茶园基地,解决5000多人就业、带动6个村的人脱贫致富。

“这么多年,湘西人帮助了我很多,回馈是自然而然的事。”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卓建银看到了大山深处教育的不易。

2020年起,他资助古丈县芙蓉学校开设“芙蓉班”,并每年捐助20万元用于“卓良·教学质量奖”的设置。2014年至今,他还号召发动更多的人参与公益事业,以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侠之大者 为国为民

彭楚明 ,湘西州第二民族中学(以下简称州二民中)安全保卫科科长,他有个响亮的外号——“彭武警”。

彭楚明出生于永顺县塔卧镇,是有着37年党龄的老党员,还是一名退役军人。1988年,他转业至州二民中,走上从普通保安到保卫科科长的“进阶之路”。

2019年,彭楚明与同事田正敏在校园周边巡逻中发现并主动抓获网上通缉在逃贩毒犯罪嫌疑人秦某丰,另协助公安机关抓获另一名在逃贩毒犯罪嫌疑人彭某文,现场搜查出冰毒、海洛因等毒品共计100余克。

就这样,州二民中“彭武警”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

但熟识他的人都知道,这不过是他英勇事迹中的枝蔓。

1986年,在泸溪县武装部军火库6·23案件中,他荣获集体二等功、个人三等功;1992年,仓坪乡客运中巴车在加油站突然起火,彭楚明不顾自身危险将起火的中巴车强行开出加油站,受到永顺县消防大队表彰;1993年,永顺县特大水灾,彭楚明独自一人在洪水中救出两名老人、两名儿童……

何来底气?

“无论是现役还是退役,军人的责任和胆识永远在你们的血液里流淌,你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民族的侠肝义胆,展现了中华儿女的义薄云天。”第七届湘西自治州见义勇为道德模范致敬词给出了答案。

4米高坎,他没有迟疑,一跃而下,往返5趟,把5名车祸伤员接续背上公路。

他是田昌昆,龙山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某部队原副班长、陆军装甲兵学院士官学校学员。

去年6月18日10时20分左右,龙山县农车镇舍竹村发生一起车祸,车辆受损严重,车上5人受伤被困。

路过现场的田昌昆立即跳下4米高坎,把5名伤员接续背上公路,直至力竭,用忠诚和担当谱写了一曲军民鱼水情深的英雄赞歌。

“人民遇到危险时,挺身而出才配得上这身军装。”田昌昆说。

见义勇为的背后是军人的本色,也是家风的延续。

太爷爷是红军,爷爷、爸爸也都曾参军入伍,爷爷还参与了唐山大地震救援,到田昌昆这一代,家中已是四代参军。服役期间,他表现优秀,曾获“四有”优秀士兵等殊荣,用行动诠释了闪光的品质、家风的传承。

诚信之光 烛照大地

茶山绵延的古丈县默戎镇牛角山村,是龙玲芝出生成长的地方。

“我是跟着老一辈人采茶、制茶、卖茶长大的,茶叶是我最熟悉的朋友。”“85”后的龙玲芝如今已是湘西州牛角山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掌门人”。在诚实守信道德模范的宣传视频中,她笑得灿烂,讲述着做茶初心。

2011年,龙玲芝放弃特岗教师的“铁饭碗”,义无反顾扎根深山,并立下誓愿:做好茶、带农富。

为践行誓言,从种茶、培管、制茶到市场、销售、电商等茶产业发展流程,她从头学起,并确定诚信经营理念,从源头确保茶叶的高品质。

如今,她带领牛角山公司开发茶园6000多亩;建成了年产能1000吨茶叶生产线,年接待百万游客的茶文旅景区苗寨2个;打造了牛角山养殖场和7000方米的农家乐,实现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

此外,她还走出国门,将茶叶卖到澳大利亚、英国等国际市场。

“绿色生态是我对消费者的承诺,共同致富是我对乡亲们的承诺。”一方山水养一方人,龙玲芝就像湘西延绵的茶山一样,坚定、扎根、向上。

“家里灯不亮,就找张国强”是老百姓对张国强的认可。

进入电力系统近30年,他先后担任过供电所所长,配抢班班长、驻村第一书记等职务,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赢得了信任和点赞。

“家里灯不亮,就找张国强”也是张国强对广大老百姓和社会的承诺。

从2001年开始,他将自己的电话号码印在电费通知单上,方便老百姓直接找到他。无论老百姓的问题简单还是复杂,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守护着土家苗寨的“万家灯火”。

从业近30年来,张国强的专业技术得到认可,被称为“国强标准”,公司还成立了以他命名的“张国强劳模创新工作室”进行创新攻关,取得多项荣誉。

30年来,他组织完成各类维修、抢修、保电任务4000余次、3次在抢修过程中与死神擦肩而过。

如今,张国强担任着驻村第一书记,奔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犹如光明使者,照耀着巨变的山寨。

敬业奉献 正义在肩

王开忠自幼痴迷武侠小说,梦想成为武功高强的“剑客”。

这把梦的火种引领他走上了人民警察的道路。

王开忠是凤凰县人,现任湘西自治州公安局刑侦支队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警务技术三级主任、副高级痕迹鉴定工程师。

自投身刑侦技术以来,他苦练刑事技术手段“杀手锏”,深耕“证据之首”的指纹领域,比中各类案件4000余件,其中命案积案60余起,个人指纹比中破变压器案件数,在全国名列第一,是全国有名的“指纹剑客”。

“接触指纹技术后,我发现指纹是破案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像金庸笔下的‘六脉神剑’,剑指人心,让犯罪嫌疑人无处遁逃。”王开忠说。

手中无剑,心中有剑,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如今,王开忠声名远播,常态化协助全国各地公安系统进行指纹查询比对及检验鉴定。还被公安部聘请为第三届刑事技术特长专家,并被湖南省公安厅授牌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全省公安机关王开忠指纹工作室”。

刘琼被评为第七届湘西州敬业奉献道德模范,但他永远都看不到了。

今年1月10日,他因病离世,离开了热爱的司法事业。

刘琼是吉首人,生前系吉首市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三级法官。一头系着公平正义,一头连着百姓冷暖,同事送他外号“刘攻坚”,扶贫村的群众称他为“好书记”。

他长期坚守基层一线,2014年考入永顺法院,工作伊始就扎根乡镇为老百姓定纷止争;2016年调入吉首市人民法院后,担任河溪镇渔溪村驻村第一书记,为渔溪村顺利脱贫摘帽奉献力量;2019年,他被调整到执行局担任执行法官,因在执行攻坚中业务突出,2023年3月被任命为执行局副局长。

去年7月25日,刘琼在甘肃出差办理案件回程途中突发疾病,送医诊断为急性白血病。今年1月10日,刘琼因病情恶化,带着对案件的牵挂,带着对父母和妻儿的愧疚与不舍,永远离开了毕生热爱的司法事业,年仅41岁。

“他生病的时候我去看他,聊了一个多小时,他和我聊得最多的还是案子,这一次见面是我和他的最后一次见面。”路过刘琼生前的办公室时,同事、吉首乾州人民法庭庭长张春勇有时会条件反射往里看一眼,仿佛刘琼还坐在位置上加班,恍惚中就想喊一句:“刘琼,该下班了。”

“其实他今天也来了,我带着他生前一直佩戴的法徽来到了现场,就好像他在我们身边一样。”现场,妻子杨健声泪俱下,她说,她会尽力孝顺公婆,培养孩子,不辜负丈夫的付出。

卿本寻常 为女为母

在湘西这片温情的大地上,滕爱英与田欢两位女性以无私的爱和坚定的责任,谱写了动人的孝老爱亲华章。

1976年出生于凤凰县的滕爱英,是家里的顶梁柱。结婚不久,丈夫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自此,她挑起照顾丈夫的重任,同时对体弱多病的婆婆和聋哑叔叔关怀备至。

二十八载春秋,这份付出从未间断。

丈夫满怀愧疚地对她说:“这些年你辛苦了。”

滕爱英微笑回应:“要是我生病了,你也会照顾我。”

云淡风轻背后,藏着一路走来的艰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即便生活艰辛,她依然竭尽所能,关爱着村中的残疾、孤寡村民。自掏腰包带着村里的残疾人去医院看病打针,并经常购买油米等生活用品去关爱村里的孤儿。

她相信,只要有爱,定能跨过人生的沟壑。

作为一位母亲、女儿、媳妇和弟媳,来自永顺的田欢同样在不同的身份中尽显孝道。

她精心照料患有严重胃溃疡20多年的母亲和患类风湿关节炎行动不便的父亲;悉心照顾肺癌晚期的婆婆4年之久;6年如一日尽力照顾患肝腹水和全身皮肤溃烂瘫痪的大哥,并帮助承担医疗费用,在大哥去世后,她还抚养未成年的侄子;弟妹、哥嫂去非洲务工,她揽下侄儿和外甥女的养育之责并尽心培养;此外,她还照顾智力障碍的大姑姐19年。

“记忆中,妈妈对亲戚的事都很上心,当作自己的事情一样,从不推脱。”在妈妈的感染下,儿子吴子淇考上了公费师范生,他想和妈妈一样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只要家人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没有什么困难是战胜不了的。”田欢始终坚守一个信念:只要自己有一口饭吃,家人和亲戚就不会饿着。

作为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田欢的事迹深深感染着身边人,她的行为赢得了大家的敬重。她的故事不仅是对“百善孝为先”的生动诠释,更是人间真情的体现。

一株草的破土,一棵树的昂扬,一片土地的向上,需要一束光乃至无数束光的能量。追逐光、靠近光、成为光、散发光,以自己的光和热,闪耀温暖湘西。

作者:吴宜芝 李明潇 李再兴 麻红龙编辑:胡迎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