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文旅
梁瑞郴丨厚能致远—— 乡土文化散文集《一方水土》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梁厚能散文集《一方水土》。

梁瑞郴

2020年10月18日下午,微风细雨,我们“三湘巨变看龙山”全国著名作家采风团一行十二人驻足在153米长的桂塘书法墙前,禁不住发出无限感慨。偏于一隅的龙山县桂塘镇九年制学校,居然有这样的气魄,建成了当时全国校园最长的百家书法长廊。

更令我震撼的是,作为书法墙策划者的梁厚能,拖着半身不遂的身躯,在微微颤颤中,激情迸发,倾情给我们解说,其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几乎让我老泪纵横。

厚能是2011年毛泽东文学院第十期作家班的学员,那时,我是学院管理处的主任。那时的他,给我的印象是,阳光、自信、精干、沉稳、活泼,有自己的思想。他是散文组的召集人,上课认真听讲,课余在寝室里临池不辍,在文学与书法两道上并驾齐驱。想不到分别九年之后,岁月风霜竟将他消磨得形容枯槁,他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人生际遇呢?见我诧异,厚能实话告知,四年前,他突发脑溢血,命悬一线,左边偏瘫,不能自持,一度万念俱灰,精神濒临崩溃,经过几年来的艰苦康复治疗,已度过了那段黑色岁月,因为文学和书法这两个心中至爱,使他笑对生活、重振信心,他说现在能拖着病腿行走,已属万幸了。

在我印象中,厚能的写作,是凭借生活的馈赠,用行走炼文字,靠田野铸品质。早些年读到他的文化散文专著《书法湘西》,既令人耳目一新,又极为信服。我一直坚信,来源于生活的文字,才是活的文字,如果有了读破万卷的功力,又有生活历练的加持,是可以留下好文字的。

眼前,厚能的新著《一方水土》,是他这些年用病腿丈量家乡山水的结晶,全书分这方水土、乡风乡愁、父老乡亲三辑,43篇文章、50万字,空间仍囿于湘西,更确切说是龙山县的桂塘坝,这个地处湘鄂渝三省市交界之地的边陲小镇,以及与之接壤的地域。他拖着病腿与两同乡文友老红、国平组成“铁三角”采风小组,利用节假日,从自己的胞衣之地古道溪梁家寨出发,遍访三省市边地的古镇、古村落、古码头、古桥梁、古关隘、老街、溪流等,几乎将故乡的山水踏了个遍,搜集打捞了大量第一手创作素材,可谓十年磨一剑。

《一方水土》,就是将这些名不见经传的所在,用他的生花妙笔,凝结成满含深情的文字。这些乡土的风景虽不为天下大观,但一草一木,一石一土,一街一桥,一村一寨,都带着脉脉体温,绵绵情愫,显示出秘境之奇,发现之美。

我以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对象,尤其是像湘鄂渝边区这块秘境之地,野性、原生、奇异,独特的风物,在人类个性日益消弭的今天,则显得尤为珍贵。

商贸科技,与世界接轨,这大概是世界的趋势,人们必须热情拥抱这种趋势,但在文化上,多样化、个性化才会弥足珍贵,文化的任何的趋同都是不可取的。《一方水土》正因这种独有性、奇异性,从而获得一种审美意义的新鲜感。

厚能是深耕细作的文字客,他的田野考察,显示出独有魅力,他善于从一事一物生发开去,不矫揉造作,而是随着事物人景的真迹,娓娓道来,情感的真切,密布于老老实实的文字之中,初读,似觉文采不足、平淡无奇,细品,才体味出其情胜于文,有天然去雕饰之妙。写书法桥的打造,写自己对故乡的情怀,写父亲的人生,写故土亲友的情谊,他的文字的把控,情感的抑扬,识见的深度,行文的舒畅,都见出其功力的深厚。

厚能不愧是记叙的高手。散文的叙述往往是衡量作者水平高下的一环。照实说,当下许多散文作家,下笔千言,并不能完整清楚地说清一件事。这就缺乏还原生活场景的能力。真情无敌,真情最直击人心之处,往往是记叙的真实。《一方水土》最打动人的,是作者真实准确记叙的那些艰难曲折追求过程。在这些记叙过程中,他把对家乡的热爱,对故土的深情,对亲人的挚恋,对朋友的忠诚,全都蕴藏于字里行间。他绝少抒情,而是不明自见,一个微小的表情,一个不经意的细节,一个普通的动作,一个自然天成的场景,都意味深长。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当今天人们几乎在精神追求上缺失时,读厚能的《一方水土》,你不仅能在审美意义获得享受,龙山,桂塘别样的风景,而且可以在另一种审美中,感受人生的内涵、价值和追求。

今天的厚能,前行中可能已经蹒蹒跚跚,但他在摇摇晃晃中将自己的追求,一件件落实,这种壮士断腕的精神,在我看来,是可以直达远方的。

将来,桂塘的子孙们会记住,你们还有一位先辈,曾经在故土,收纳、装点、耕耘。

是为序。

作者:梁瑞郴编辑:胡迎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