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文旅
一路唱回故乡——黄永玉200余件晚年新作回湘展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如此漫长·如此浓郁——黄永玉新作展开幕式现场。 见习记者 宿中元 摄

巨幅画作让观众大为叹服。

观展的观众用手机拍照记录。

黄永玉画作《只一个饮字了得》。

黄永玉画作《猴说》。

黄永玉画作《98岁生日卡》。

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吴宜芝 见习记者 宿中元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石磊摄

一年前,“一代鬼才”黄永玉潇洒豁达地走完99岁的人生;一年后,他留给故乡人的礼物揭开了面纱。

9月29日,“如此漫长·如此浓郁——黄永玉新作展”在湖南美术馆开展,集中展出200余件黄永玉晚年最新力作,包括人物、花卉、风景、生肖系列等中国画作品、文学出版物、文献等相关内容。此次展览占用湖南美术馆一整层楼共4个展厅及公共空间,展览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

“如此漫长,如此浓郁”出自黄永玉1979年12月写下的文章《太阳下的风景——沈从文与我》。文中,这8个字之后,还有6个字“那么色彩斑斓”。

恰如黄永玉近一个世纪生命的真实写照,如此不拘法度,如此浓郁斑斓。

展厅内,有阅过大半人生风景的老者,有朝气蓬勃的青年学生,也有带着速写本席地记录的小孩。他们在各自的角落里,走进并细细品读着这位百岁老人的精神世界。

正如黄永玉女儿黄黑妮所言,展厅里流动的是一位世纪老人倾其一生奔赴的热爱。

“画画的人,永远是个孤独的行者”

“黄昏后当你在我怀中柔声歌唱,你知我心里有多少话要对你讲?”展厅里,作品《小夜曲》引人驻足。

画作里,藤蔓环绕,一对男女亲密依偎,沉浸在《小夜曲》的浪漫旋律中。画中人物便是黄永玉和他的妻子张梅溪。

《小夜曲》是黄永玉生前的最后一幅画作,创作于2023年5月16日,一个月后,“老顽童”溘然长逝。

“他在去医院的前一天还在画,因为不够满意,反复画了三张。”黄黑妮说,这首歌是父母相识时唱的歌曲。“病中,父亲还会播放这首歌,边听边画,把当年和母亲在一起唱歌时的感觉画出来了。”

“鬼才”黄永玉,活了近百岁的湘籍艺术大家,一生涉猎的艺术领域非常广泛,在文学、中国画、版画、油画、雕塑、建筑等多方面都留下了经典之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学造诣在中国文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即便到了耄耋之年,他依然同少年般保持着勃勃生气,尝试着各种新奇事物:除了画画、写作,甚至和年轻人一样练拳击、抽雪茄、玩跑车。

在生命的最后十年里,他完成了别人也许一辈子都完成不了的事,他笔耕不辍,成稿数百万字,为自传体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画上了圆满句号。之后,他不停地画画,筹备自己的百岁画展。

他说过:“开这个画展的作品是所有同行都没有见过的,我要很认真地来做这件事!”

事实的确如此。展厅内,无数画作笔触细致,气息流畅,不少画作里还有用小楷密密麻麻写下的题跋。这位近百岁的老人的笔尖如此灵动、稳健,让人叹服。

一幅长4米、宽3.6米的巨幅画作格外抢眼。《煞风景》是黄永玉于2022年借助升降机绘制完成的。画作里,品种各异的花草林木,活灵活现的人物鸟兽,色彩鲜明、用色大胆、线条流畅,观众无不震撼。

他在97岁时创作的《李时珍先生随想》,不但精心描绘了想象中的李时珍形象,还在主体人物的周围用墨线勾画出数十种植物、昆虫和药材,整幅画面被细若游丝的线条布满,繁而不乱,黑白韵致间充满视觉冲击力。

“他画每一幅作品的时候都全力以赴,画出来后经常还不够满意,想要下一次画得更好,他对自己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他总是在不停地创造,把脑海中冒出的新想法画出来,这次新作展,他希望能够给观众带来新的感受。”黄永玉的儿子黄黑蛮曾透露。

黄永玉曾说,画画的人,永远是个孤独的行者。他要对付自身、身旁、世界、所有的惊涛骇浪的人情世故,用极大的克制力维持创作环境的宁静、安详。

那么色彩斑斓

96岁时,黄永玉作了一幅画,画上一老者,背一盒书,拎一壶酒,背身扬长而去。这幅画名为《除却借书沽酒外,更无一事扰公卿》。洒脱淡泊,自由通透,这无疑是黄永玉自身的写照。

画者,画也。画之品格,亦是人之境界。

展厅内,一幅幅画拼凑成黄永玉童真的艺术家形象,率性坦荡、洒脱真诚、自在风趣,像一位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般向你絮絮叨叨人生领悟、生活趣味。

12岁离开老家湘西,辗转多地谋生流浪,凭着画笔和刻刀获得艺术圈的认可,29岁就成为中国最高美术学府的老师,晚年又以绘画和文学创作再度被世人所知。他的人生随着时代的变化跌宕起伏,像在空白画册作画般,落笔、着色,最后浓郁斑斓又活色生香。

展厅里,每一幅画作皆是黄永玉艺术个性的生动展现。画作《98岁生日卡》里,老者高举斟满美酒的酒杯,开怀大笑,发出邀约——“我九十八了,活该请您来万荷堂喝一杯”;还有一幅画作,两只蓝兔拥着可爱小孩,在圆月下发出邀约——“九月十日是中秋,请来我家看月亮(管饭)”。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虫鱼鸟兽均能入画。而在思想的利刃之外,他又有一种特别可爱的心性、特别平民的气质,因而随手一涂一抹,便拥有能打动人心的泥土气息。

在生肖画作系列中,他创作出一批极具戏剧张力、幽默风趣的画面。掉茅坑的老虎、生气的牛、守仓库的老鼠、竖着大耳朵的胜利兔子……万物萌生、趣味非常。

当然,这不仅是一个需要“看”的展览,更是一个需要“读”的展览。

展厅里,画作前,观众往往驻足良久,不仅观画面,还仔细品读作品里密密麻麻的题跋,慢慢理解画中故事、创作心境和人生感悟。

黄永玉曾说:“文学在我的生活里面是排在第一的,第二是雕塑,第三是木刻,第四才是绘画。”

因此,他把文章写进了画作里,把自己的人生足迹写进了画作里。短则数十字,长则上千字的题跋,稳健开阔,诙谐深沉,专致细腻而气象万端,成为黄永玉画作中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是他长达一个世纪的人生沉淀,更是他留给后人的精神食粮。

《宋元君到底想画啥图》画作中的题字多达上千字,堪称一篇行云流水的短文;《水仙图》中的题跋凝结了黄永玉的回忆,结尾的“美,很易消逝,艺术的使命是挽留”充满人生哲理。

“到处都是视觉惊艳和脑筋急转弯。满满的金句彰显黄氏幽默,带着乡土气息,搅拌着湖南人的霸蛮与灵泛。”展览总策划、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曾这样评价。

一路唱回故乡

美,很易消逝,艺术的使命是挽留。

黄永玉用自己的艺术成就将美挽留,并且当成礼物,带回了故乡。

1924年8月,黄永玉出生于湖南常德,幼时随父母回到了凤凰。这座小小山城不知什么原因,常常令孩子们产生奔赴他乡献身的幻想,以至黄永玉和表叔沈从文都是在十二三岁时背着小小包袱,顺着小河,穿过洞庭去“翻阅另一本大书”。

黄永玉12岁时就离开了故乡,只身闯荡闽南去翻阅人生这本“大书”。青年时代的他,足迹遍及闽、赣、粤、港、台。在此后的80多年时光里,泛读和行走的习惯从未间断过。

但提起故乡,第一始终是凤凰。他爱故乡,爱得明朗坦荡。

正如他在诗歌《我的心 只有我的心》中对故乡的深情告白:“我画画,让人民高兴,用诗射击和讴歌,用肩膀承受苦难,用双脚走遍江湖,用双手拥抱朋友,用两眼嘲笑和表示爱情,用两耳谛听世界的声音,我的血是O型,谁要拿去,它对谁都合适,我的心,只有我的心,亲爱的故乡,它是你的。”

出走半生,如今,这位游子带着对故乡刻进骨子里的眷恋,携着晚年最新力作,一路唱回了故乡,让故乡人读到这份永不消逝的美和深深浓浓的乡愁。

“他用双脚走遍了江湖,用双手拥抱了朋友。”开幕式上,吴洪亮说,看这个展览,是需要读的,不仅要读画,不仅要读画中的题跋,还要读黄老留下的文字,这些文字就是他一路唱回故乡的心愿。

吴洪亮还说,黄老生前一直对家乡有着深切的情感,此次展览就是一次“回乡”展,希望这些新作呈现出别样的风景,给中国艺术界和广大观众带来新的惊喜。

“一百岁新作展是父亲生前早就准备好的,而且整个展览的准备工作,包括题目的命名、地点的选择都是父亲的意愿。”现场,黄黑蛮说,新作首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很高兴全国巡回展的第一站就回到了故乡湖南。

本次画展持续至11月24日,希望你能在展览中读到别样风景、读到自在美好,读到时间长河中,这位“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如此漫长,如此浓郁,那么色彩斑斓的人生。

作者:吴宜芝 宿中元编辑:胡迎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