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文旅
朱开朗丨长潭河的风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涂乍河渡,长潭河上诗意的存在。 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张谨 摄

在建的涂乍大桥横跨长潭河,连接两岸,雄伟壮观,它的建成通车将为当地交通提供极大便利。 团结报见习记者 胡承鼎 摄

长潭河涂乍段,大桥与小舟、公路与渡口,奇妙地呈现在同一画面中。 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张谨 摄

花桥黄氏铁匠铺是湘西保存最完好的铁匠铺之一,纯手工打造的生活器具备受消费者青睐。团结报见习记者 胡承鼎 摄

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朱开朗

许多年前,我还是一个爱画画的年轻人时,那也是一个深秋,我和朋友背着画板,在保靖县城登上了一辆城乡公交车,想去一个不远不近的地方写生。这辆公交车把我们带到了当时的水银乡,也就是如今的长潭河乡。

当时画下的画,如今找不到了,但长潭河这个地方,却留给了我十分深刻的印象。在随后的十余年里,我作为记者、作为游客,或作为亲友,无数次地造访过长潭河。在这些时间里,长潭河的形状在我心中愈发具象。她就像保靖县的一股清风,时时拂在我心里。

自然之风

从保靖县城出发,过和平村不久,便进入了长潭河乡。沿途先后经过花桥村、官庄村、马湖村、水银村等地,其中水银村是长潭河的乡政府驻地。驾车驶过水银村他卜组,过了他卜小学,进入弯道间,可见路边有一株巨大的重阳木安然路旁,其树冠如伞,荫庇了近两亩地。这是湖南省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一株重阳木。这株重阳木被视为村中的“镇村之宝”,每逢年节,村民们都会在其下焚香,在树枝上挂彩带,以祈求风调雨顺、安康兴旺。

无独有偶,同在长潭河乡,与水银村一河之隔的大白岩村里,也有一对“夫妻树”,这是两株枫香树,树龄在300-400年,相传是祖上村民迁居至此,建村之初种下的。这两株树,也被大白岩人视为“镇村之宝”。据说当年有施工队修路,工地就在夫妻树旁,那段时间村中老少起早贪黑守在工地旁,作免费的“监工”,生怕伤了那两棵树。

长潭河人爱树,民居的院落里必会种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必会避开可能伤及树木的范围。哪怕是乡镇府大院的几次修整,不仅为院子里的所有树木留下了足够的生长空间,甚至在树木出现健康问题时,也积极地进行救治——“挂吊袋”,而那棵被救治的樟木树,如今已不负众望地亭亭如盖矣。

长潭河人对树的珍视和敬仰,在我看来,正是人类对自然该有的情感。长潭河人保护自然、崇敬自然、依赖自然,所以便有了长潭河乡的磅礴大山和山中的丰富生物;所以便有了青绿如画的涂乍河和号称“小寨沟”的涂乍河大峡谷;所以便有了青石林;所以便有了如花般香如蜜般甜的空气和色彩明媚的蓝天白云。

人文之风

走进花桥村,有两种声音令人印象深刻。一是花桥小学飘来的朗朗书声,二是村头黄铁匠家的清脆打铁声。在某一个时间段,身处村中某一处,可以同时听见以上两种声音。悠扬的读书声和轻快的打铁声,会织成一曲和谐而融洽的交响乐,洗涤人的心灵。

花桥小学,由中共湘西地下党第一位女县委书记彭司琰主导开办的一所小学。彭司琰在学校里推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宣传抗日救国,把现代思想和民族大义带到了保靖农村,为早期保靖基层教育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花桥,这处保靖基层教育的先行地,不仅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各类人才,更是为保靖县的民智开启和教育普及树立了标杆。

与花桥小学的读书声互为交响的打铁声,其实已响了300年。这是村中黄氏一族由祖上传下来的手工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铁匠铺主人黄德净黄勋兄弟依旧坚持以传统的“九步法”打造铁器,他们除了生产十里八乡乡亲们所需的刀具、农具之外,还会打造民间匠人工具、家庭生活用具、民俗文化工具及旧时兵器、健身工具等五大门类百余种产品。如今,黄氏打铁“九步法”传统工艺已被列为保靖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铁匠铺主人黄德净等人,也已成为非遗传承人。

新的思想欣欣向荣,传统文化历久弥新。长潭河正是这样一个开放包容的地方,正如那秋夜的深空,繁星璀璨。

新时代之风

从保靖县城起始,望南而行,一条国家二级公路已经粗具雏形。路面宽阔,弯道轻缓,从这里去到长潭河,比以往至少节省了一半以上的时间,这正是保靖县正在建设中的重点工程——迁夯公路。

迁夯公路的控制性工程——涂乍河特大桥,也位于长潭河乡境内。涂乍河特大桥桥面与河面高差达210米,全长412米,主跨252米,国省道相同桥型主跨长度位于湘西州第一,该桥也是湖南省首例采用拱座斜桩基础的拱桥。目前,该项目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预计在2025年内,将实现全线贯通。

迁夯公路的贯通,不仅仅缩减了从保靖县到长潭河、葫芦、吕洞山乃至吉首等地的路程,更是为沿线的农副特产、旅游资源的推广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

在乡村振兴热潮席卷全国的今天,长潭河乡的乡亲们也纷纷响应号召,拿出了各自的看家本领,种植的种植、养殖的养殖,创新创业,为做好做活基层经济贡献力量。

岳阳湘阴县与长潭河大白岩村建立了长期对口帮扶联系,大白岩村在湘阴县的带动下,发展起了藠头种植产业。该村村集体与岳阳海日食品有限公司建立合作,保障了藠头销售渠道畅通,以大白岩村为中心,带动周边村落种植藠头500余亩。长潭河乡土壤肥沃,种植出的藠头香脆爽口,加上长潭河人传统的腌制手艺,“长潭河酸藠头,下饭又下酒”的名声已经远播开来。

山羊养殖本是长潭河的传统行业,早些年随着年轻劳力不断外出务工,长潭河的养殖业也曾一度消沉。近年来,“返乡创业”的口号愈发响亮,长潭河乡以龙自英为代表的一大批年轻人又回到家乡,重拾父辈的产业,以科学方式、互联网思维做起了山羊养殖。如今,龙自英的养殖场有存栏山羊150余只,总产值达30万元,而整个长潭河乡,现有存栏山羊2394只,总产值近480万元。

长潭河到底是什么形状?我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她似乎不曾改变,又似乎一直在变。不变的是她那淳朴而厚重的底色,改变的是她那日新月异的面貌。

作者:朱开朗编辑:胡迎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