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张谨 彭宁 陈昊 团结报见习记者 胡承鼎 摄影报道
10月16日晚7时许,正是晚餐高峰,花垣县边城镇清水江边的翠翠居活鱼馆里宾朋满座,62岁的曾祥贵和儿子在厨房里忙着制作招牌菜——酸汤角角鱼。
边城镇是沈从文代表作《边城》的原型所在地,近年来旅游产业加速发展,游客越来越多,曾祥贵家的生意也红红火火。“生意最好时,一天能卖四五百斤鱼,要请七八名员工才帮得过来。”他笑得乐呵呵的。
曾祥贵的爷爷、父亲都是渔民,他自己原本也以打渔为生,直到2011年才上岸经营活鱼馆。从“渔”到“鱼”的变化,能清晰窥见中国“锰三角”之变。
上世纪末,被称为中国“锰三角”的重庆市秀山县、湖南省花垣县、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交界地区开始对储量丰富的锰矿进行大规模开采。无序开采和粗放生产,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本世纪初,污染越发严重,清水江甚至变成了“黑水江”。
污染严重,鱼也越来越少,在政府渔民解困安居工程等政策支持下,曾祥贵告别打渔生活,上岸经营活鱼馆,开始另寻“鱼”路。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锰三角”矿业污染治理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进一步深化对“锰三角”治污和发展探索创新。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渝湘黔交界武陵山区‘锰三角’污染综合整治”。湘渝黔三省市“锰三角”污染综合整治攻坚战在此打响。
2024年4月10日至11日,生态环境部在花垣县召开“锰三角”污染整治工作交流会,交流治理工作进展和经验做法,三省市人民政府共商进一步加强锰污染系统治理举措。4月28日,生态环境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我国‘锰三角’污染治理取得积极进展和阶段性成效”。
清水江的水又清了,曾祥贵家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和曾祥贵一样,边城镇的许多渔民都吃上了“旅游饭”,迎来了新生活。
沈从文笔下的边城,以崭新姿态续写美丽篇章。
花垣县边城镇居民吴传文说,河水都是黑色的,要喝水的话,要么到远处小溪中取水,要么采购大桶水(2006年1月22日摄)。
2011年,花垣县边城镇清水江河床干涸后,露出被无序采矿污染的黑色河卵石(2011年9月2日摄)。
曾祥贵在清水江上用鱼鹰捕鱼归来(2011年8月24日摄)。
2011年,曾祥贵上岸后开了一家翠翠居活鱼馆,原来生意一般, 近年来,边城旅游兴起后,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卖出200多公斤角角鱼,1000多块豆腐。吃饭人太多,游客都守在厨房门口,担心别人插队(2024年8月6日摄)。
边城旅游兴起后,很多人致富了,曾祥贵也在原来的小店旁购买了地基,新建了两层楼200多平方米的鱼馆,广迎四海宾朋(2024年8月6日用无人机拍摄)。
清水江经过多年治理,河水清澈干净了,老百姓又开始在河中洗菜了(2024年8月6日摄)。
游客在临江游道的小摊上,看边城夜色、品美食之味(2024年8月6日摄)。
清水江又恢复了沈从文《边城》中描写的美丽景色,“静静的水,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2024年8月6日摄)。
总策划:田应明
执行策划:龙文玉 周胜军 岳跃强 彭宁 符晓鸣 张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