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长潭河涂乍渡口,秋水幽碧,旅人与车,一起待渡。这一幕随着长潭河大桥的竣工,终将随风隐入历史。 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张谨 摄
正在工作的摆渡人宋师傅。 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石健 摄
长潭河在涂乍,变得格外幽碧可人。 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石健 摄
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田华 张谨 彭宁 通讯员 陈媛
汽车离开了渡船,驶入挂在悬崖上的公路,转个弯,不见了。刚刚还热闹的涂乍河瞬间静了下来,只剩下清明的山、轻拍的水,还有沉默的宋师傅和渡船。
宋师傅叫宋有明,是保靖县长潭河乡涂乍村人,今年62岁,在涂乍河上摆渡16年了。渡船一共有4名船工,每人两天,轮流渡船,各自收取车辆渡船费补贴生活。
“你看,都走了。”经年累月的风吹日晒,晒黑了皮肤,也吹没了头发,宋师傅望了一眼被青山限定的天空,笑容从黝黑的脸上褪去,靠在船头,玩起了手机。
上世纪70年代,凤滩电站建成蓄水,涂乍河峡谷成为平湖,涂乍村及周边村寨出行极不方便。1984年,保靖修建县城至涂乍公路,幽深的河水,高悬的河岸,成为公路修建的阻碍,于是选择了最为经济便利的方式——在两岸建设汽车轮渡码头,摆渡过往机动车辆。
现在,这处渡船已经成为湖南省最后一处可以渡车的拉拉渡,除了过往的村民,还有不少游客专程前来感受。涂乍渡船设计得十分巧妙,两岸横牵固定钢丝绳,渡船套系在钢丝绳上,船工在硬木棒上切出缺口,扣在钢丝绳上,用力拉动,可以载着七八辆车在河面悠悠过渡。
十几年与大山和渡船为伴,宋师傅变得和它们一样沉默,他习惯了好奇又兴奋的船客,面对他们对船名“魔力卡铁号”的追问,除了说“卡特”是土家族的一位大力士外,就是提醒注意安全,然后就沉默地拉着木棒,身体前倾,从船头到船尾,一趟又一趟来回走动。
一艘可以装下七八辆小汽车的渡船,借着河流的力量,宋师傅可以凭一人之力拉动,是涂乍河上的大力士。不过,偶尔也有船客参与拉船。他们学着宋师傅的样子,跟在宋师傅身后,也不说话,只是一趟又一趟。于是,过河的时间从六七分钟缩短到两三分钟。
待客的间隙,宋师傅在船头翻看手机,想要看看一双儿女的新动态。他的孩子已经离开家乡,远在河南、广东,只有过年时才有短暂的团聚。从此岸到彼岸,摆渡为生的宋师傅将儿女摆渡去了他们向往的彼岸,只留下他守在渡口,依旧摆渡为生。
说话间,从渡口盘山公路上传来了车鸣,那是要过河的司机在预先知会宋师傅。于是,宋师傅开始转动转盘,车上船,他收起桥梁,拉动钢索,将船慢慢拉向对岸。不一会儿,渡船载着汽车抵达涂乍岸,汽车下船驶入了大山深处。那里还有很多故事,例如河岸边伫立的碉堡,涂乍村通草地里遗存的衙门、营盘,还有人们去那里寻找南方边墙遗迹的印记……
时间一直向前走,渡口不远处的涂乍特大桥建成通车后,“魔力卡铁号”将完成使命隐入历史,就像数百年前的南方边墙和曾经的田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