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发挥“邻聚力” 服务群众“零距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团结报报全媒体记者 周楚怡 通讯员 包玉娟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其中,邻长在基层治理中扮演着联系顺畅的“摆渡车”、互动沟通的“交流器”、矛盾化解的“融合剂”的角色。

近年来,泸溪县兴隆场镇积极探索“邻长制”,鼓励“邻长”积极参与乡村治理,“邻长”逐渐成为服务群众、凝聚群众、动员群众的主力军,在矛盾调解、政策宣讲、产业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推代选,选出群众“心上人”。构建邻长制基层组织体系,是推动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的具体举措。选邻长,选择最了解群众所盼所想的村民代表、共产党员、热心群众担任,邻里之间相互熟悉,能够及时了解邻里间生产生活情况,拉近了与群众间的距离。该镇五里坪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现有常住人口495户,1529人。该村以院坝会形式分寨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按照“以推代选”原则,推选出了34名“邻长”,每名“邻长”就近就便联系5至15户村民,确保户户有人联、户户情况清。

邻长“搭台”,当好矛盾“调解人”。如何让治理既有“尺度”又有“温度”?就是让身边人管身边事。邻长从“家长里短”中听出“民声”,做村民与村“两委”之间的沟通桥梁,当好村情民意的“观察员”;搭建邻里议事平台,当好矛盾纠纷“调解员”。为确保邻长联系有速度、服务有精度、解困有效度,该镇坚持以“邻长制”为平台,使矛盾纠纷调解有了“主心骨”,邻里间有了评理说理的地方。

邻长架桥,当好政策“宣讲人”。邻长要积极履行职责,把党的力量和主张传递到治理的“神经末梢”。在兴隆场镇启动为期一个月的“乡音”传“党音”进村入寨大宣讲活动期间,“邻长”们充分发挥“宣传阵地”效应,走家串户架起了“连心桥”,将党的二十大精神、道路交通安全、农村消防安全、防溺水等宣讲内容通俗易懂地传进了村民们的心里,进一步强化了乡村安全生产氛围。一位位“邻长”就是一张张亮丽的名片,成了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推进“邻长制”落实落地,把与大家密切相关的事务及时管起来, 及时解决了矛盾纠纷,营造了与邻为善、邻里互助的社会环境,助推新时代乡村治理常态化、长效化,有力赋能乡村振兴实践。据了解,该镇487名村(居)民代表化身邻长,联系服务6741户群众,形成一支“村党支部—片长—组长—邻长—村(居)民”五级管理服务体系,将基层治理的触角延伸到了家家户户,共同汇聚了强大的“邻聚力”。

作者:周楚怡 包玉娟编辑:胡迎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