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文旅
梁厚能丨乾城有个王封五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王封五老先生不仅是书法名家,还是武林高手。 王家祥 提供

王封五行书对联

文/图 梁厚能

一日,笔者到吉首乾州古城祥和堂看中医,坐堂者是一位慈眉善目、戴着老花镜的长者,他平静如水,说话轻言细语。在望闻问切过程中,我注意到其身后挂有一幅颇见功力的书法作品,落款为“王家祥”。这名字因与课本里一位大人物的名字相仿,我便好奇地打听此人是何方神圣。老中医答曰:“就是本人的涂鸦之作也!”

老中医的回答,着实让我大跌眼镜。原来他不仅是一名医生,还是一名造诣颇深的书法爱好者。就这样,我们由医患关系,转换成书法道友。他说,他早年曾师从乾州书法耆老王封五先生,并热情邀我到二楼书房参观。

在他的书房里,几幅刚创作完成的何绍基风格的行草条幅,让我眼前一亮。更让我奇怪的是,连任三届州书协副主席的我,参与组织州内各种书法展览,却从未曾见过他的作品,他的大名也从未听人提起。面对我的疑问,他的解释是,练习书法的目的,是修身养性,而非其他。

闲聊中,我还得知王家祥珍藏有其师的书法作品。弟子的字都有如此功力,为师功夫何其了得。我欲趁机开眼界,他应允从箱底翻了出来,并小心翼翼,徐徐展卷,一看原是两副行书对联,宣纸包浆发黄变暗,已非常老旧。

一副为:

敞开肚皮吃饭,

抖擞精神读书。

另一副为:

侬家五世皆如此,

晚有儿媳一线传。

再观其书法风格,中锋起笔,略参篆籀笔法,骨力洞达,笔画遒劲老辣,字势欹正相参,严整又不失灵动,深得何体行草精髓,一眼便看出师法晚清第一书法家道州何绍基。

欣赏完两副对联,我感慨万千,乾州古城里竟隐藏有如此书法高人,而我却未曾听闻。十多年前,我着手湘西书法史研究,由于参考文献十分有限,我曾深入湘西州内的古城、古镇、古村落、古遗址作田野调查,广泛寻觅湘西境内历代书法名家及其作品,历时数载,于2011年写出书法史论专著《书法湘西》,当年被书学界称为“湘西的第一部书法史”,但还是将这一重要书家给遗漏了,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于是,我想写一写这位书法先贤,以弥补之前的遗憾。

为了还原王封五的立体形象,我多次走进乾州古城,对其后人、弟子、乡邻等进行拜访。特别是其得意弟子八十高龄的王家祥老先生,打开尘封多年的记忆,讲述了大量生活和创作的点滴细节,让我搜集到了王封五先生大量鲜为人知的第一手资料。由此,得知先生不仅是一位书法名家,而且在武术、诗词方面造诣精深,妥妥的一个狠角色。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王封五先生出生于乾州古城,其父王老夸,是当地有名的厨师,他在家中排行老二。

乾州古城位于风景旖旎的万溶江畔,因通舟楫,遂成为当地重要的商埠码头,明清时期是苗疆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民国时期又是乾城县的治所。这里人杰地灵,自古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书画名家辈出,《乾州史话》介绍的古城书画名人就有十七八位,最著名者有画马四杰之一的湖南省第一任美协主席张一尊、金石书画家杨味蔬。先生从小就在家乡浓厚的文化氛围里,接受着艺术的熏陶。

及长在乾城就读小学、初中。当时读书,习字是必修课,他在课堂习字的同时,又拜师本地书法名师。他从颜楷入手,先描红后临摹,对临、背临、意临,一步一步提高,先学永字八法,后遍习其他碑帖。严守“字无百日功”的师训,心无旁骛,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临池不辍,至八九岁就将字写得有模有样,经常受到老师的夸奖。

民国十五年(1926年),先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湘西王陈渠珍在保靖创办的湘西十县联合师范讲习所。毕业后,先生回家乡任教,一边教学一边练习书法。这时,其开始练行书,并师法何绍基。何体本来取法颜真卿行书。先生此前习颜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而学起何体来得心应手。此后他到南京、厦门等地求学、任教,广交书法名流,眼界大开,书法水平也提高很快。

据《乾州史话》一书介绍,其在南京时,曾参加国民党元老、大书法家于右任先生主办的全国书法大赛,并荣获二等奖。在高手云集的全国大赛中能够取得如此佳绩,可以想见其当时的书法水准已非同凡响。

王家祥告诉笔者,其师在厦门大学期间,常去南普陀寺观摩历代匾额楹联书法,并与寺中方丈结为知音,经常一起探讨诗词书法,方丈对其一手何体书法非常欣赏,遂盛情邀请他为庙堂题匾。艺高人胆大,在历代名匾面前,先生毫无惧色,挥毫写下“南普陀寺”四字榜书,落款为“乾城王封五题”,每字一米二大小,后被制成金字匾额,悬挂于庙堂之上。可惜的是,该匾额在战火纷飞年代被毁,现已无从寻觅观赏。

晚年先生回到故里,因居无定所,遂在万溶江大桥下,析居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以书会友,经常参加古城里的书法笔会。他的世交,时年八十二岁高龄的滕久通老先生曾对人谈及先生晚年挥毫的情景:“他动笔之时,缓缓运笔,似将全身之力运于指端,把精气神灌注于笔下。写成时,额头还渗出汗珠来。”对登门求教者,先生耐心传授,对慕名求书者,也不吝惜笔墨,于是在家乡培养了一批弟子,古城内很多人家藏有他的墨宝。

前些年,南长城书画院曾在古城内举办一次书画展,其弟子王家祥,闻讯从箱底翻出先生的一副行书对联参展。该作品成为展览的最大亮点,参观者络绎不绝。由此可以看出,家乡人民对其书法的由衷喜爱。

王家祥回忆老师生前曾教导他说:“握笔要虚,写字时可以自由绞转,灵活运笔。握笔也要紧,不然笔会掉落。”“用墨不要太淡,这样写不出不厚重的字。”“毛笔蘸墨不要太饱,一半为宜,这样才能写出老辣的字来。”

王封五先生是一位性情中人,一生爱酒而不酗酒,最多七八两,微醺即停杯。乾州小溪桥头,有个杨姓老板,在那开了一家餐馆,饭菜可口,生意还不错。

这杨老板文化不高,偏生喜好字画收藏,家里常备上等宣纸笔墨,平时爱结交乾城里的文化人,经常在餐馆里组织雅集。他对王封五先生的字佩服得五体投地,经常接先生到餐馆小聚。待先生微醺以后,他就铺纸研墨,将先生请至书桌前,请先生挥毫泼墨开来。

有一天,杨老板又请王封五先生前往,因先生视力不佳、腿脚不便,王家祥便陪伴左右。这次几人喝的是竹叶青酒。喝至尽兴处,先生把酒杯一放,大声喊道:“杨老板,快铺纸,有要求尽管开口,我要动笔写字!”

杨老板一听,高兴坏了,马上吩咐服务员,铺纸研墨。王家祥将老师扶至桌前。只见老先生站定,握笔,调锋,凝神静气几分钟后,挥毫一气呵成,用何体写下一副字径碗口大小的自撰联:

杯中倾竹叶;

人面笑桃花。

此联巧化宋许景衡诗句“但得千钟倾竹叶,不妨一笑为桃花”,众人边看边念。知道联句的“竹叶”是指竹叶青酒,“桃花”是形容众人酒酣耳热的样子。大家皆佩服老先生的笔墨和古典诗词功力,顿时掌声和叫好声汇成一片。接着,先生又乘兴用提斗笔题写了“一壶春”三字横批。

众人的叫好声,激发了先生的创作灵感,于是他一不做二不休,凝神稍事休息又叫老板快铺纸。

这时,只见先生蘸好墨,调好笔,更是挥洒云烟了。顷刻,又一副对联书法大功告成:

入座三杯醉者也;

出门一拱歪之乎。

这副抄录古人的酒肆联,将文言虚词“之乎者也”巧妙地镶入其中,描绘了这群饮酒者的憨态与行为,充满了生活情趣和幽默感,成了这次雅聚的逸事趣谈。

此次雅集,最大收获者是杨老板,他将先生的墨宝作为镇宅之宝收藏。而将第二副酒肆联,请人精工雕刻,悬挂于餐馆的大门两侧。这匾额楹联成了餐馆的活广告,古城居民纷纷跑来欣赏,一时间食客盈门,杨老板赚得盆满钵满。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书法热在大江南北兴起。有一年州里有关方面举办一次书法展,此时王封五先生已近八十高龄,视力几近失明。他闻知书展消息后,非常激动,夜不能寐,忙叫王家祥买来十余张八尺整宣,用当年题“南普陀寺”匾额的大号狼毫笔挥笔写下“龙飞凤舞”四字榜书,气势磅礴,力可扛鼎。王家祥看见老师的字后爱不释手,装裱后迟迟舍不得送展,硬是在自己诊所挂了一天,左邻右舍闻讯,纷纷前往观赏,赞不绝口。等到征稿的最后期限,王家祥才依依不舍地将其送给组委会。当时,布展已完毕,且已过评审,按讲不能收作品了。但工作人员见是王封五老先生的作品,还是将其收下,悬挂在最后。展览一开幕便引起广大市民的关注,一时观众如云,成为社会热门话题。撤展时,王家祥去展厅取老师作品,不想作品竟不翼而飞。问工作人员,他们也不知其下落。大家分析,可能是哪个喜爱先生作品的人,趁人不备,悄然顺走了。此后,王家祥等人又暗地里寻找作品,至今仍不知所终。

在乾州古城人的眼里,王封五先生还是一位武林高手。武术又被国人称之为国术,因而在吉首市政协主编的文史资料《乾州史话》一书中,介绍他的文章的题目就叫《国术大师王封五》。

据史料介绍,王封五先生青年时曾入凤凰武术总教练朱国福任校长的湘西经武学校习武。在学校,得到朱国福亲授五行拳、五行连环拳等。毕业后考入湖南省国术馆,并因学业优异,两年后被选送到南京中央国术馆深造。民国十九年(1930年),他参加南京地区武术表演赛,获得太极拳比赛第二名。在中央国术馆刻苦学习四年后,他因成绩优秀,毕业即留馆工作,后任陆军大队武术教官,并被保送到陆军大学高教班受训。此后,他兼任南京中山大学、福建厦门大学的国术教员。

据王家祥介绍,先生武艺精湛,被国民党军上将刘建绪看重,刘建绪调离湖南任福建省政府主席时,遂将先生一同带走。这期间先生得到大量的学习机会,先后得到杭州灵隐寺百岁方丈亲授的青峰剑法、地趟刀法(又称六合刀)。在北京得到杨式太极高手杨露禅之孙杨登甫亲授拳法。在厦门大学任武术教员时,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曾拜先生为师,学习杨式太极拳。

先生晚年回到故里,热心家乡武术事业。1979年以来,先生先后在花垣、吉首一带授徒传艺,在吉首开办过少年武术班,培训学员两百余人,弟子遍及湘黔川云鲁诸省。他曾举家下放到双塘乡一个小地名叫三十闹的村庄落户达十年之久,虽眼腿患重疾,生活异常艰苦,但先生练武强体从未间断。王家祥等追随者只好从乾州走十多公里山路赶去拜师学艺。

王封五先生一直坚持习武,身体素质超过常人。王家祥清楚地记得,先生在八十高龄时,坐着还可以将双腿抬过头顶。

王封五先生还积极开展湘西武术挖掘整理工作,无私地奉献了“少林拳谱”“少林武术击技法”等珍贵资料,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武术实践,撰写了《六合通拳》一书。由于先生在武术事业方面的突出贡献,他当选为州武术协会副主席,获得“全国千名优秀武术辅导员”光荣称号,他的事迹载入《湖南武术简史》。

王封五先生早年毕业于师范学校,后考入中国文学院研究生班,毕业后在厦门大学文学系和中山大学任教,在教授武术的同时,又教授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有着深厚的文学修养。

据古城的一些老人回忆,先生晚年在家乡与人论诗话文,古书典故,张口就来,如数家珍。他当年在教学之余,偶尔也写诗填词,一出手便不同凡响,可惜大多在颠沛流离中遗失。

他曾在一首题画诗中写道:

莫道竹内空,

成竹在胸中。

耻于桃李伍,

独傲南山峰。

从这首五言诗可以窥见,先生的志趣与才学非同一般。

1984年,当地政府对岳阳楼进行重修,从而使这座屡遭毁坏的千古名楼重放光彩。岳阳有关方面利用这个契机,开展了一次面向全国的诗词征集大赛。先生获悉,文思泉涌,老夫聊发少年狂,写下应征诗《重修岳阳楼》:

风平浪静水悠悠,

旧貌新颜庆此楼。

宋室岳阳曾大战,

长流遗恨到千秋。

先生晚年几近失明,与妻子相濡以沫,走过无数艰难的岁月。但不幸的是,妻子患病先他去世,这给他以沉重的打击,终日闷闷不乐,茶饭不思。王家祥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经常放下手头工作,陪老师散步散心。

一天傍晚,师徒俩在万溶江畔散心,走着走着,先生突然停下脚步,面带戚色,静静地对王家祥说:“家祥,你师娘比我小,她却先我走了,我舍不得她啊!我作了一首诗,我说你记。”然后,他喃喃地念道:

赤手苦持家,

白首悲永诀。

卿去料难无往日,

量我今生无多时。

听老师念完,王家祥只见老师已泪流满面。他急忙将其写在随身所带的香烟盒子上,怕听错记误,于是又念给老师听。先生听后,轻轻地点了一下头,表示认可。

遭遇丧妻之痛,加之先生耄耋之年眼疾加重,身体每况愈下。1985年,也就是吟完《悼亡妻》诗三个月后,一代狠人不幸病故,享年八十有一,安息于乾州古城近郊的太虚寺旁。

作者:梁厚能编辑:胡迎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