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回首风雨路 共赴山水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写在第三届湘西州旅游发展大会举办之际

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彭宁

云和光,铺就大地模样;风与梦,奏响奋进乐章。

11月7日至9日,以“神秘湘西·遇见永顺”为主题的第三届湘西州旅游发展大会举办,“办会兴城、办会兴业”的“接力棒”传至永顺县手中。

可以说,永顺正是湘西旅游的“出发地”。

1984年,湘西州委、州政府筹建州旅游办,标志着湘西州旅游工作正式拉开序幕。两年后,导演谢晋在永顺县王村古镇拍摄电影《芙蓉镇》,为神秘湘西酝酿出第一张文旅名片。

1991年,社会学家费孝通赞誉猛洞河为“天下第一漂”,并指点当地要“发展旅游”。次年,永顺县成功举办第一届猛洞河国际漂流节,迈开神秘湘西“节庆促旅”的第一步。

以此为序,花垣县、龙山县先后举办苗族赶秋节、土家族摆手节,龙山火岩溶洞、吉首德夯苗寨先后推向旅游市场,猛洞河漂流、凤凰古城、王村等景区游客量持续增长……湘西旅游从艰辛探索到全面崛起再到提质转型,一路奋斗至今。

你看,“三生万物”的第三届湘西州旅游发展大会,其实就是回到了湘西旅游40年发展的“出发地”——所有时光都在此刻,此刻即是所有时光。

回望,是40年风雨兼程、弦歌不辍,湘西旅游实现“藏在深山人未识”到“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巨大跨越,打造了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湘西样板”。

从20世纪80年代初全州游客接待量不足10万人到2023年接待游客578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45亿元,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超过70%,带动全州50多万人吃上“旅游饭”、过上新生活。全州创建国家等级景区41家,其中5A级景区2家,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湘西旅游稳居全省第一方阵,成为湖南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和重要支撑。

当下,是持续发力做好旅游发展大会“后半篇文章”,全州上下奋力探索“产业兴”“文化兴”“人才兴”“生态兴”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关键时期。

2022年7月至今,两届旅游发展大会溢出效应持续释放。建成矮寨峡谷星空、中黄村“蝴蝶寨”等新项目,打造沉浸式5D苗境喜宴剧场《德夯幻境》、凤凰最美磁浮灯光秀、南华山百亩绣球花等文旅产品,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推出精品游览线、湘西自驾游宝藏线路等,打造全新体验精品旅游线路,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行动,景区景点及城市风貌焕然一新;召开湘商回归企业家座谈会、旅游产业发展推进会,加强政企合作,提振推进文旅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2024年前三季度,全州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5687.1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59.02亿元。

未来,是文化旅游产业的星辰大海,等待我们继续破浪前行。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福建、安徽考察时,都曾提出要求: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可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层面,成为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关键发力点。

走过40年,湘西旅游迎接新机遇新挑战,开启新时代新征程。

我们要努力坚持应该坚持的——坚持文化传承与保护,加大对文化遗址、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坚持传承民族文化技艺;坚持生态优先,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确保旅游活动在生态承载范围内进行,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生态支撑。

我们要奋力开拓可以开拓的——开拓文旅融合新模式,探索“文学+旅游”“影视+旅游”“体育+旅游”“婚俗+旅游”等更多样化的文旅融合模式;开拓旅游市场新领域,充分利用国际旅游展会、文化交流活动等平台开拓境外旅游市场。

我们要大胆尝试值得尝试的——在旅游体验方面,尝试引入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技术,增强游览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在旅游营销方面,利用大数据分析游客的行为和偏好,进行精准营销,推出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回首风雨路,共赴山水新。心怀过往荣耀,肩负当下使命,向着未来,奋楫笃行。

作者:彭宁编辑:胡迎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