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文旅
谢慧丨排茹村的诗意茶时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谢慧

我人生中喝到的第一杯浸润着诗意的古丈毛尖是在排茹村,观其在杯中舞动、绽放的姿态,似乎能体会到“山翠拂人衣”般青翠、鲜嫩且温柔的意味;细品茶汤,舌尖尝到了源自大山深处泉水和溪流的天然甜美……

排茹村,位于古丈县古阳镇偏西,古阳河主源的一条小溪穿寨而过。从高处俯瞰,溪水潺潺,翠岭千万重,青山绵延不绝。有一座神似“凤凰”展翅盘旋的山形特别引人注目,她的全身都种满了茶树,虔诚地拥抱着整个村落。在她的心窝处有一块地,村里人称之为“凤心地”,所产茶叶极好。旁边有一个圆形山堡,俗称“唱歌娘堡脑”,一位叫“二月妹”的老人介绍,以前在采茶时节会在这里举办“茶歌会”,姑娘们以茶园为舞台、山谷作话筒,用歌声陪伴着茶芽的每一次初展和怒放。喝过排茹茶的人,或许都会品尝到湘西山歌里蕴含的甜和媚。

排茹村的人们世世代代种茶,随意走进一户村民的家里,打开吊脚楼的木窗,满目青翠,生长在山坡上的茶园几乎触手可及,一株株茶树安静地与周边的树木、花草和谐相处。

村里多长寿的老人,他们喜欢把茶叶拿来炒着做菜吃,用茶叶水泡脚。对刚出生的婴儿,大人常常用茶汤清洗他们的眼睛,眼亮心明。自明清时期开始,但凡出去做买卖的人,会把自家手工炒制的茶叶做成丸子,随身携带,在外水土不服时便把茶丸子放进口里嚼碎服用,以缓解身体的不适。因此,在这里,茶又被称为“药丸茶”。

老茶农曾经说过,传统的手工古丈毛尖是用人工采摘茶树上最幼嫩的芽尖或一芽一叶的茶鲜叶炒制而成,需经摊青、杀青、初揉、炒二青、复揉、炒三青、做条、提毫收锅等八道古法工序。每年的清明、谷雨时节,晨曦微露,就见茶园里一双双灵巧的双手在茶树上下穿梭、舞蹈,一片片茶芽飞入肩挎的竹篓中,渐渐地,篓中就盛满了葱茏的绿意……

就这样,一杯甘甜的排茹茶唤醒了我沉睡已久的旧时光,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十年前的初夏,当时是为了《古丈守艺人》这本书的创作去排茹村采访,从县里出发,两个多小时翻山越岭的车程,坐在前排的我,随时感觉车头在转过一个又一个弯道后就有可能会坠下旁边的山崖。

这样惊心动魄的行走和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来比,却又是无比幸福的,因为那个时候村里求学的人都是靠走路才走出排茹村的。颜家文在他的作品《故乡的骄傲》中写道,“故乡一直被抛掷在人们和社会记忆的边缘和阴影中。现代交通遗忘着她。长期以来,故乡人进寨出寨无论从东南西北哪个方向,都得攀越一重又一重大山,拨开山间小道上掩盖得深深的茅草和刺丛。现代通讯也遗忘着她。没有电话,没有广播。”

21世纪初,在村民们千呼万唤、翘首企盼中,排茹村终于通了公路。从向午平的文章《故乡的沉重》中,能品读到开通公路后人们那辛酸与欣喜相互交融的情感,“前几年,排茹终于通了公路。尽管那路是从千仞峭壁之间穿过的,尽管那路仅仅只能容下一辆普通的货车勉强行驶;但故乡毕竟避开了一重重的大山,绕开了一面面的陡坡,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现代文明的车辆不需要再花费近一个月的时间开进排茹。”

茶香、村美、人文和谐,排茹村2019年被列为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2021年确定为“湖南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而我是一个见证者,也是一个平凡的记录者。

十年前途经夯水自然寨的路上,措不及防闯入眼帘的是一大片雪白的桐花,一开始,我还错以为是初夏的天空飘起了雪花,在这寂静得可以听见自己呼吸声的大山中!站在随风飘落的如雪花般轻盈唯美的“花瓣雨”中,那一刻,我这个远方漂泊多年的游子在故乡的风景中,深刻体悟到“洗尽铅华始见真、浮华褪尽方显诚”的意境。

路边,有一口水井,泉眼里正汩汩流出生生不息的井水,水质纯净,滋养、洗涤着来来往往的人!这口井又像一位守望者,坚强地守护着村落,默默指引着游子回家的路。

再步行大约一百米,一处一树花下的茶园有三四株清丽如雪、楚楚动人的梨花开得正艳,夯水村海拔较高,因此花开得晚一些。恰巧,有一位背着孩子的老妇人正在茶园里采摘茶芽,脸上洋溢着天生质朴的笑意。

我走进这一树花下的茶园,和她一起采摘茶芽,被我们捧在手掌心的芽头稚嫩纯真,带着小小生命的温度,似乎在和我们对话交流。可以就在当下,可以全身心融入到眼前这幅代表着湘西古村落人文之美的图景里,这是我人生中所遇见的最美好的旅程,值得铭记。

今天,在2024年的这个明丽灿烂的初冬,我在书房里泡了一盏红茶,是排茹村的老乡们托人带给我的“古丈红”,用春天的茶芽精心炒制的小叶红茶,茶汤金黄透亮,本质温厚,口感醇香,在这样一盏茶的时光里,日子绽露氤氲芬芳,我又看到了那个在诗意茶香里顽强前行的湘西古村落的模样……

作者:谢慧编辑:胡迎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