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田华
德艺双馨,既是每个文艺工作者的毕生修为,也是薪火不息代代相传的从艺法宝。
11月20日,湘西高新区银杏披金,湘西州博物馆内,州内外50余名美术界、文化界人士围坐一起,参加刘鸿洲艺术研讨会,畅谈刘鸿洲的作品,回忆与刘鸿洲交往的点滴故事,分享刘鸿洲对他们的影响。
刘鸿洲从小刻苦、勤奋、好学,从艺多年,在山水、花鸟等方面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但从不张扬,令人敬佩。
刘鸿洲的艺术之旅起步于艰辛与热爱。他幼年家境贫寒,却对绘画痴迷,以鹅卵石为笔,石板为纸,勾勒小动物的模样,这份质朴的热爱成为他艺术之路的萌芽。此后,无论是挑夫、工匠、代课教师的经历,还是苗寨知青的十年岁月,都未曾磨灭他的艺术追求。相反,这些经历成为他艺术创作的肥沃土壤,让他得以深入生活,从湘西的山水、民俗与人文中汲取无尽灵感,逐步形成民族性鲜明的艺术风格,创造了独属于他的艺术人生。
向内深耕,向外拓展。州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欧阳文章说,保持民族性是湘西艺术的珍贵特征,而刘鸿洲博采众长,传承古法又不拘泥于传统,他的画作兼具民族性与创造性,为湘西艺术注入新的活力与生命力,是学习的典范。
州美术家协会主席向水英说:“刘鸿洲老师博采众长,传承古法又不拘泥于传统,采用工笔和写意相结合的手法,大胆吸收汉唐壁画和西方色彩的营养,作品具有强烈的冲击力。”
她提及刘鸿洲一直以来重视写生,脚步遍及湘西的角角落落,他凭借深厚的绘画功底与独特的艺术视角,展现了湘西浓郁的民族风情、独特的民族艺术,并形成独特艺术语言,值得湘西美术工作者学习。
刘鸿洲的艺术道路体现了守正创新,湘西文艺既要保持特色又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
刘鸿洲一生有两个爱好:读书和画画。他说一天不读书,一天不画画,就不知道应该怎么过了。所以,他把他读书和画画作为他一生中必须要做的两件事。
“画画的人要多读书。”吉首大学艺术系副主任丁超回忆刘鸿洲对他的影响,他说:“刘鸿洲老师艺术呈现面貌广博,诗书画印皆擅,当代美术教育应关注广而博,避免只追求功利。”
刘鸿洲曾在多个场合鼓励大家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要注重文学素养的沉淀和积累,还借用陆游的“工夫在诗外”来鼓励创作者。
曾负责吉首高铁站、凤凰高铁站设计的设计师田文一说:“刘鸿洲老师曾建议我写东西,这让我意识到要多留意、观察事物、多看书,要像刘鸿洲老师一样多走出去开阔视野,用更多元的艺术形式呈现湘西文化。”
作家、词人黄摩崖说,刘禹锡从竹枝词中开发出了新的文体,沈从文看过世界后成为一代文豪,刘鸿洲一生不断推陈出新,创造一个自己的艺术世界。刘鸿洲曾对黄摩崖说:“如果把中华文化比作一株大树,我希望在树上开一朵小花。”黄摩崖呼吁湘西文艺创作者学习刘鸿洲老师,用多元的表现手法表现湘西特点特征,创造属于湘西的文化世界,在中国的文化之树上,开出湘西的小花。
刘鸿洲用优秀作品和实际行动,诠释了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为湘西文艺工作者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激励着湘西大地上的文艺创作者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