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文旅
罗应奉丨我在文联当过“兵”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罗应奉

2009年,因为工作需要,我从湘西州广播电视台调到了州文联,身份由新闻记者转换为一名文艺工作者。自此,便开启了我的文艺工作生涯。

文联工作对当时的我而言,是一个新行当。从初步了解,到亲自实践,使我认识了文艺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深深地爱上了文艺工作,爱上了文联。

作为文联工作的一名文艺新兵,我有幸参加了湖南省文联组织的几次大型活动。如今回想起来,仍然令我感慨万千、激动不已。

2009年8月底至9月初,我刚到文联工作不久,便参加了中国作家协会举办的“沈从文文学之旅”湘西行活动,并全程参加陪同服务工作。活动共进行了7天时间。嘉宾及作家们沿着当年沈从文先生生活或走过的地方,从凤凰到吉首,吉首到花垣,保靖到龙山,泸溪到沅陵,一路追随一代文学大师的踪迹,并感悟着他创作的心路历程。虽然时间匆匆,但所到之处的所见所闻所感,在心中积淀出一种心灵感悟的情愫,令我印象深刻。其间,在吉首大学黄永玉艺术博物馆举行的海峡两岸“沈从文文学之旅”座谈会上,来自海峡两岸的沈从文研究专家与学者们还进行了学术交流。此次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了海峡两岸的情感沟通、文化交流,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又因“沈从文”这个主题而得到了进一步深化。

2014年11月,我参加了湖南省文联、作家协会组织的“中国梦·文学梦·湖南故事——作家看湘西扶贫开发”采风团活动。2015年,湖南省文联组织的“武陵追梦”作家采风团到湘西采风。作家们先后来到了花垣县的十八洞村、边城茶峒,保靖县的吕洞山、沙湾首八峒,凤凰县的腊尔山追高鲁村、夯卡村等地,所到之处让他们看到了湘西农村面貌的变化,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改善及精神文明素质的提高,这些都让大伙从心里感到高兴和喜悦。为了记录农村的新变化,人们的精神风貌,作家们拿起了手中的笔,陆陆续续地写下了《十八洞村的微笑》《夜宿吕洞山》《风吹腊尔山》《腊尔山台地上的喜悦》等散文,表达着自己心中的感动之情。

2015年10月,我跟随湖南省文联组织的“武陵追梦”作家采风团来到益阳市,参观周立波的故居。通过观看陈列的实物及周立波创作生平的介绍,我受益匪浅,同时也感触很深。在读懂了周立波扎根农村10余年,潜心创作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给读者心灵上带来的深深震撼的同时,还感叹于文学作品《山乡巨变》在我国文学史上的价值和地位。

周立波是我国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想为人民写点东西,做他们的代言人。”诗人艾青曾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就是作家对养育者大地的深情,这也是作家对人民的情感所系。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又高于生活。

在文联工作后的10多年来,我与文艺家们打交道,并全心全意地为他们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向他们学习,感受着他们对艺术追求的那份热情和执着,感受着他们的那份为艺术而献身的一种崇高精神,我也从中受益,潜移默化中陶冶了自己对文艺的那份修养、那份追求,增加了自己的学识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文艺境界。

2017年11月,我把多年来写下的文章篇幅整理成册,出版了我的第一本散文集《秋日之思念》,袒露出一个文艺新兵的情怀,寄托着自己对文联工作的思念之情。

时光荏苒,如今我已经从湘西自治州文联副主席的岗位上退休。尽管如此,但内心里对于文联工作的那份情谊仍然存在,初心不变。特别是当自己还能有幸参加湖南省文联组织举办的文学采风活动,或是一些学习培训、书法美术观展活动,从中收获到的,更是令我难以忘怀、受益终身。

作者:罗应奉编辑:胡迎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