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文旅
李琳筠丨沈从文、萧离与《平明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李琳筠

1945年8月,傅作义率部东进平津,到达归绥(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后,把崔载之、阎又文、杨格非等几个多年协助他办报的人找去,说:“我前些年曾给你们说过,一旦打走日本,就给你们提供方便,到大城市去办报纸。今天,请你们来就是请你们做个计划,可到北平或天津去办一张报纸。”

在崔载之的邀请下,流落在湘西的萧离、萧凤夫妇,辗转前往,协助参与筹备事宜。经过大半年活动,报社设在宣武门内石附马大街涭水河9号租的一处三层四合院内,挂上了当代“草圣”于右任题写的“平明日报”牌子。这个报名经傅作义首肯,取“切盼黎明及和平光明”之义。

《平明日报》坚持“能者办报,贤才是举”用人原则。编辑记者阵营实力雄厚,其中有二十余位红色同志,约占报社总人数的四分之一。所以,《平明日报》除了报业成就,还有不可磨灭的红色功勋。1946年11月16日,《平明日报》创刊,版面主要有:国内要闻、国际要闻、本市新闻、文化教育、副刊。萧离任文化教育版编辑和采访部副主任(1948年7月后任主任),萧凤任副刊总编辑,主编《风雨》。

《平明日报》坚持“为国家负责,替人民说话,进行爱国宣传”办报宗旨,做到报道不偏不倚,主张“政治民主,经济平等,团结统一,和平建国”。例如《平明日报》在大小标题和各类电讯、文章中对于国共两党采取中立立场,使得知道《平明日报》背景的人诧异,不知道《平明日报》背景的人感到新鲜,引起读者的关注与好奇,其发行量最多时达一万二千份,在当时北平报业中,有时排居榜首。

为了增强新闻趣味,萧离主持在《平明日报》第一版开了“四面八方”花边小栏,刊登国内国外、天南地北、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的珍异新闻。当时,大报的要闻版总摆出一副一本正经的面孔,“四面八方”打破这种传统,让人看了耳目一新。为了突出以文教、知识界、学生、青年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方针,《平明日报》专门采访文教新闻的记者有萧离、萧凤、纪刚、芜江等人,均为经验丰富的资深记者,还在各大专院校及中小学校大量约聘通讯员,所以《平明日报》能大量地源源不断地发布文教方面的各种消息,成为报纸的一个特色。文化教育新闻安排在第二版,一般占版面的一半,特辟“学府短波”“教育与体育”等栏目。还用“专访”“特写”等报道教授学者的为人、治学、教学、生活等情况。比如一代学者朱自清教授于1948年8月12日病逝,翌日《平明日报》文教版即发表了萧离写的《念佩弦师》的悼念文章。萧离是朱自清的学生,对朱自清的了解超越其他记者,同月26日又在专栏发表采写的《俞平伯所认识的朱自清》。

《平明日报》先后开辟每日副刊有《风雨》《平明》,每周副刊有《史学》《戏剧与电影》《边疆》《国民教育》等,还出过不定期副刊《读书界》《集文》等,载过许多名人名篇,在文学界有较高评价。

《平明日报》创办一个月后,经萧离介绍,沈从文被聘担任一个文学副刊的主编。为了区别上海、天津《大公报·星期文艺》副刊名,沈从文将副刊名称定为《星期艺文》。为了办好《星期艺文》,沈从文又让《平明日报》聘请他在北大的同事周定一来协助。1946年12月29日,《平明日报·星期艺文》创刊,刊头题字是沈从文的行书。

《星期艺文》每周一期,周日出版,为第三版一个整版,最初署名“沈从文主编”,沈从文把作者来稿进行认真修改润色,提出每期的编排思路,然后交报馆发排。后来沈从文忙不过来,就由周定一负责具体编务,刊至第34期时,开始署名“沈从文、周定一合编”。晚年的周定一回忆:“连一个烧饼的价格都以十万元计不断‘翻番’的那种年月,微少得可怜的稿费已不起任何‘刺激’稿源的作用。但北平究竟是‘文化城’吧,办几期之后,投稿就渐渐多了起来。”《星期艺文》内容丰富,刊有小说、诗歌、散文、文艺理论及书评,是当时京派作家的一个主要阵地。主编沈从文,推出了《窄而霉斋废邮》(新十九)《新废邮存底》(第259)(第260)(第391)《五四和五四人》《枫木坳》等。《星期艺文》为培养和提携青年作者提供了创作园地,一如既往关注青年作者和文艺青年。当时处在新旧时代大变更的结点前,直接为新中国的文坛培养、输送了一批创作人才,如李瑛、柯原、邵燕祥等。

《星期艺文》办得出色,与萧离有很大关系。萧离出生于湘西古丈县,1936年考入北大中国文学系,抗日战争期间中断学业,在《平明日报》工作期间,到北大复学,师从朱自清、向达等教授,是记者中的专家,专家型的记者。据吴小如(历史学家)1948年在《经世日报》的《文艺周刊》上评价萧乾小说《梦之谷》中介绍:“那时有一批为各报副刊做实际工作的人,有朱光潜主编的杂志和报纸副刊由常风负责,杨振声主编的《大公报》的《星期文艺》由袁可嘉负责,天津《益世报》的文学副刊由穆旦负责,北平《平明日报》副刊由萧离负责……”

1948年下半年,战事逼近,《平明日报》的红色同志主要精力集中于革命活动,一些兼职记者和编辑及工作人员往往不能按时上班,人事变动频繁,社长崔载之协助傅作义参与北平和平谈判,没法管理报社。《平明日报》依然按期出报,与萧离、萧凤夫妇的认真负责分不开,所以出现吴小如上文之说。

1948年11月7日,沈从文和萧离一起参加北大“方向社”由袁可嘉主持的“今日文学的方向”讨论会。会后第七天,“京派”文人发表作品主要阵地之一的《星期艺文》随着时局的变化而停刊,共出版82期。

随着北平和平解放,1949年1月29日,《平明日报》结束使命,办报时间两年零三个月,共发行799号。萧离夫妇待命守护报社设备,筹办“今日印刷厂”,后调任天津《大公报》驻京记者站。沈从文的文学创作走到巅峰,依恋不舍地走进新北京,开始后半生文物领域研究的人生新篇章。

作者:李琳筠编辑:胡迎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