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文旅
西眉村的“守”与“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从西眉村仰望八面山,两座山坳间,正是上八面山的古道,古道直通川渝。 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石健 摄

从前,沙湖村人上八面山就要走这条小路。 团结报见习记者 胡承鼎 摄

西眉村老人彭顺江向本报记者讲述红色历史,情到深处,泪水盈眶。 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石健 摄

古道漫漫,苍苔历历。经行西眉峡古道上八面山,可回味历史风云,可体悟攀登探险的乐趣。 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石健 摄

内溪乡五官村喇宗坡寨被青山三面环抱,酷似一尊盘膝而坐、双手捧腹的罗汉,当地老辈人称它为“女罗神”,与西南方的八面山遥遥相望。 团结报见习记者 胡承鼎 摄

喇宗坡“状元树”上挂满红绸,承载着美好的祝愿,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团结报见习记者 胡承鼎 摄

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施雨润苗 石健

湘西的村庄都很美,因为它们都有属于自己的色彩。

西眉的色彩,是红色。奔着“红色西眉”,我们来了。

西眉,位于龙山县内溪乡,它之所以是红色,是因为七十多年前,在这里发生的那场激烈顽强的解放军剿匪战斗。

到达西眉时,阳光和白云默契地配合着,天空晴朗又不刺眼,风也不急不慢。午后,村口的凉亭里,村民们正悠闲地聊着天,亭子旁立着一块巨石,巨石上刻着“红色西眉”四个红色大字,十分醒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湘西匪患猖獗,众多匪徒利用湘西险要的山势地形割据一方,称王称霸,烧杀抢掠,当地百姓苦不堪言。195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第一二一师围绕龙山县境内的八面山展开了一场英勇的剿匪战斗。位于八面山脚下的西眉村处在峡谷中,这座当地人口中的“西眉峡”,是湘西剿匪的战略要地。

“你们看,前方两山中间凹陷进去的山谷,就是过去解放军剿匪时上八面山的古道!半山腰上,现在都还有当时放机枪大炮的坑眼呢!”内溪乡党委书记黄宜超和西眉村村支书田宗文,一起指着村子背后的八面山对我们说。

八面山,四面绝壁,像被刀削过的悬崖峭壁上生成很多天然洞穴,土匪们负隅顽抗的大本营就在这些洞穴里。而进入洞穴唯一的古道则被他们设置了重重关卡,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解放军前进的步伐和胜利的决心不会被土匪的残忍和山势的险峻所阻挡。“解放军剿匪指挥部”遗址——西眉村4组180号,这栋已经破旧的木屋仍旧倔强地挺立着,壁板上遗存着标语“土匪不投降,势必消灭光”,显示了解放军剿匪的决心和斗志。

在听到解放军即将入驻西眉的消息后,土匪们四处造谣抹黑解放军。当解放军进村以后,家家户户紧闭门窗,不敢出门,更有甚者,拖家带口连夜逃难。被西眉百姓误解的解放军,纪律严明,就连从村民家里借柴火也要给钱。看到这一切,村民们转变了态度,主动将解放军请进家,并自告奋勇地为他们当起了进山剿匪的向导。

我们跟着黄宜超、田宗文,沿着当年解放军战斗过的古道,行至半山腰,果然看到了一排炮坑。“当年,这条上山古道非常险峻,非常难走,所有的战斗装备不仅要靠人力抬上来,同时还要应对土匪居高临下占据绝对优势的火力反抗。”田宗文感慨地说道。

我们登上海拔700多米的古道,望向前方的八面山,不禁感叹:“要是不说,谁会想到这悬崖峭壁上还可藏身!大概只有老鹰才能落脚吧。”

1950年1月18日凌晨 5 时,总攻战斗准时打响,西眉峡战况尤为激烈。战斗结束后,村民们纷纷跑到山下迎接战胜归来的解放军战士们。在西眉峡剿匪战役中,一共牺牲了 9 名解放军战士,其中有 5 名烈士就安葬在西眉村口。据村里老人回忆,当时,村民们自愿为5名烈士捐赠了五副棺材,但解放军坚持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并按当时市价向村民支付。从此,这些长眠的烈士就成了全村人世代守护的亲人,每年清明都会自发前来为烈士扫墓,平日从烈士墓前经过时,都会恭恭敬敬地鞠躬行礼。

天色渐暗,我们下山回村。黄宜超又召集乡里的青年干部们,在村口的亭子里讨论起西眉如何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发展文旅产业的话题。村里78岁的彭顺江老人也来了,给我们讲起了解放军的剿匪故事。讲着讲着,老人突然起身,激动地说:“我们从小过年过节,就要在这里给烈士们磕头作揖,因为他们是为了我们才牺牲的,所以我们不能忘记他们,要世世代代纪念他们!”老人说着,眼泪夺眶而出。原来,我们所在的地方,正是当年烈士墓所在地。烈士墓于2022年3月被迁至龙山县城烈士陵园。“我们舍不得啊!我们真的舍不得他们啊——”老人一遍遍重复着,一边擦拭着眼角的泪。

站在“红色西眉”四个大字前,黄宜超对大家说:“烈士们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是和平的时代、幸福的生活,更留下了宝贵的‘红色精神’。今天我们不仅要将这一抹‘红’刻在石碑上,更要将它化为我们前行的力量。让‘红色故事’为西眉的‘绿色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谈及如何为村民谋福利,黄宜超为我们讲述了“红色西眉生态发展之路”的相关规划。在未来,西眉将以讲好“红色故事”为主题,依托八面山旅游景区客流量优势,开发出“红色记忆”生态徒步路线,打造出“从西眉峡上八面山”的“红色生态游”经典路线,擦亮“红色西眉”品牌,为当地村民的增收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离开时,黄宜超对年轻的乡干部们说:“给大家布置个任务,给这个亭子起一个名字,思源亭?感恩亭?嗯……大家回去都好好想想。”

夜深了,我们和西眉村道别,随着车子渐渐驶离,“红色西眉”四个字慢慢消失在视线中,但黄宜超的梦想、田宗文的热情和彭顺江眼角的泪,让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我们一定还会再来的,再见时,村口的凉亭应该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它会叫什么呢?

作者:施雨润苗 石健编辑:胡迎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