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报特约全媒体记者 黄文渊
伴着清晨公鸡的打鸣声,深山里的苗寨开始苏醒。阿婆阿雅们对镜梳妆,穿上崭新的苗服,带上叮铃的银饰,背起背篓,邀上邻里四五往集市上赶,一路上说说笑笑、欢欢喜喜,好不热闹。
12月11日,农历冬月十一,是凤凰县禾库镇赶集的日子。
天刚蒙蒙亮,身着五彩斑斓民族服饰的苗族群众,背着竹编背篓,或步行,或骑摩托车,从四面八方朝着集市汇聚而来。
晨曦初露,集市已然变成了一片热闹的海洋。街道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奏响了属于苗乡的音乐。
在集市里,时光仿佛变得缓慢而悠长。
入口处,新鲜的果蔬散发着诱人的清香。红彤彤的红萝卜像一个个小灯笼,绿油油的青菜鲜嫩欲滴,还有黄澄澄的橘子仿佛诉说着丰收的喜悦。农户热情地招呼着过往行人,“快来尝尝嘞,都是自家种的,新鲜得很!”卖橘子的苗族阿婆笑得慈祥,她拿起几个橘子递给身旁几个好奇的孩子,孩子们接过橘子,迫不及待地剥开,酸酸甜甜的味道瞬间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是呀,苗族人就是如此淳朴简单。卖的都是自家种的果蔬,碰到熟人便招呼着品尝,大家交换背篓里的收获,分享幸福的味道。
沿着街道往里走,便能看到售卖苗族服饰和银饰的区域,一片五彩斑斓,璀璨夺目。一件件手工刺绣的苗族服饰,图案精美,针法细腻,从花鸟鱼虫到神话传说,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布料之上。
无银无花,不成姑娘;有衣无银,不成盛装。苗族姑娘们围在摊位前,挑选着心仪的服饰,不时拿起一件在身上比划,眼中满是欢喜。一旁的银饰摊位更是耀眼夺目,各式各样的银手镯、银项链、银耳环在阳光下闪烁着璀璨的光芒。一位年轻的苗族阿妹正精心挑选银手镯,她轻轻拿起一只,戴在手腕上,左右转动着手臂,欣赏着银饰反射出的光芒,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挑选一件稀世珍宝。
此时,阵阵飘来的美食香气让人垂涎。
米豆腐的摊位前早已围满了人。米豆腐色泽洁白如玉,切成小块后整齐地码放在碗里,上面浇着特制的调料,有辣的辣椒油、酸的小西红柿汤汁、细碎的葱花和香菜等。红红的辣椒油顺着米豆腐的缝隙流下来,令人食欲大开。一位阿雅迫不及待地拿起勺子,舀起米豆腐放入口中,然后闭上眼睛,脸上露出满足的神情,嘴里说道:“嗯,真好吃,每次赶集都要来一碗。”
紧挨着米豆腐摊位的小摊卖油炸粑粑。金黄色的油炸粑粑圆滚滚的还带着个小尾巴,金黄鲜亮,很是可爱。它们刚出锅时,热气腾腾,散发着浓郁的油香。摊主把油炸粑粑放在架子上沥油,顾客则在一旁排队等候。一位小男孩眼巴巴地望着油炸粑粑,拉着妈妈的手不停说:“妈妈,我要吃那个,好香呀。”妈妈笑着买了一个给他,小男孩接过油炸粑粑,也不管烫不烫,直接就咬。酥脆的外皮在嘴里发出“咔嚓”声,软糯的内芯带着淡淡的甜味,小男孩吃得满嘴都是油,却笑得格外开心。
再往前走,就是售卖湘西黄牛肉的摊位了。一块块新鲜的黄牛肉,色泽红润,纹理清晰,彰显着肉质的优良。如果想品尝最地道的黄牛肉,集市上的“鸭堡寨”餐馆不容错过。老板是禾库本地人,一家人每天围在灶台旁,烹煮蒸炸,热气腾腾,香气氤氲,成为禾库人记忆中的“鸭堡寨”味道。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苗区群众的生活越过越好。除了这些美食摊位,集市上还有售卖家禽、海鲜、手工编织品、农具等各类物品的区域。人们或挑选心仪的物品,或与摊主讨价还价,或与熟人闲聊,这些看似琐碎的对话,仿佛细水长流,流淌出生活的真实和温暖。
集市里,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个瞬间都充满了故事。对于禾库镇及附近的苗族群众来说,赶集不仅是一场物资交换活动,也是一种深深扎根在生活中的仪式感。赶集这天,大家都会精心打扮,穿上最漂亮的苗族服饰,戴上最精美的银饰,以最好的状态出现在集市上。它是交流感情的纽带,是富足生活的体现。老友在集市里相聚,分享生活的琐事趣事,年轻的男女也会在集市上邂逅,或许一段美好的姻缘就此开始。
慢品人间烟火色,闲观万事岁月长。在这深山之中,赶集如同一场盛大的生活庆典,年年岁岁,周而复始,承载着苗族同胞对生活的热爱、对传统的坚守以及那份独特的生活仪式感。赶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让每位到访此地的人感受到这份来自大山深处的热情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