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以己之式,打开春节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龙文玉

1

时已冬至,春节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

春节,历来就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重要、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每年春节期间,举国欢庆,“福”满乾坤,大地流“金”,神州“红”遍。

春节,老百姓俗称过年(农历传统新年)。它对中华民族及每个成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中华文化博大、深远、丰富的根脉中居于重要位置。俗话说:有钱无钱,回家过年。为了一个“年”,人不论老幼,个个“归心似箭”,千赶万赶都要赶回自己的老家;地不分南北,不管是林海雪原,还是江南水乡,都是为了画上一个大大的“圆”字。每年春节前后,在火车站、高铁站、飞机场等地出现一幅幅忙而有序、堪称世界上最大的人口流动大迁徙图景,惊讶了好多外国人。

长久以来,围绕“年”的丰富社会实践,寄托着中华民族对阖家团圆、欢乐幸福的期盼与祝愿,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与追求。

2

北京时间2024年12月4日,巴拉圭亚松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由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世界遗产再添一个“中国符号”。

春节申遗成功,让所有中国人振奋与自豪,生动诠释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也让春节深深印刻在中国人的心里。春节这一传统节日走向世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此时,不禁由衷钦佩决策者的智慧与敏锐,似乎早已预见春节申遗会成功,提前就助上“一把火”。11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放假新规:自2025年1月1日起,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增加2天,其中春节、劳动节各增加1天。蛇年春节,将成为中国人享受这一假日红利的第一个春节,与这一社会实践形成了呼应之势。

春节申遗成功,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提前收到了一份既温馨又厚重的“新年贺礼”。

3

记者无从考证,“春节申遗”文本中到底包含多少个种类,具体是什么名称的文化习俗,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文化习俗代表了中国最优秀、最具有显著标识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在生活生产中积淀出来的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看看申报名录“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中这几个关键词,便可知春节的分量有多重。

关键词一:中国人。这是对于一个国家及其生活于斯地的国人的特别限定。春节从历史深处走来,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同时也被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广泛庆祝,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关注。春节申遗成功,网友啧啧称赞:年年过年,今年过年别样好;我国春节申遗成功是“实至名归”;春节申遗成功,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增添更多中国色彩;希望借着申遗的契机,让年味儿越来越浓;春节申遗的成功,彰显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二:传统新年。春节经由时间积淀形成了丰富的习俗活动,不同的省、市(自治区),即使是同一省份不同的地区间,也有不同的准备方式和庆祝方式。传统的办年货有杀年猪、灌香肠、熏腊肉、打糍粑、包饺子……传统的染氛围有置新衣、添碗筷、贴对联、压岁钱、逛春会、耍狮子、舞龙灯……这些传统习俗绵延赓续、历久弥新,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信息化时代,日渐多元的过年新习俗,成为打开春节的新方式。从压岁钱到电子红包,从上门见面拜年到电话、视频拜年,从逛庙会、赏灯会到在文博场馆过大年……随着时代的变化,这些新方式跨越山海时空,依然寄托情谊、传递温暖。

关键词三:社会实践。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积淀而成的,有规律可循,非横空出世,彰显出有形的姿态和无形的价值特征。春节申遗成功,“中国年”由此升级为“世界年”,它代表着一种国际社会认同,一种对春节所彰显的人类文化的普遍性的认可。这是一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成功案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春节所积淀的极其丰富的习俗活动和文化内涵,以生动展现中华文明和东方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4

每个中国人都是“春节”这项非遗的传承者。

当前,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湘西州坐拥世界文化遗产1处(永顺老司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苗族赶秋),28项国家、85项省级、272项州级非遗名录,全州有3200多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2个国家AAAAA级景区。

“从来年是有情日。”于国家、于湘西而言,这些都是服务于节庆活动的巨大“宝藏”。它们或静待花开,或熠熠生辉。每个中国人应深入思考,重新品味“中国年”。要继续深入挖掘春节等非遗蕴含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以守正创新推进非遗保护与传承,让人们“过个好年”,也让“中国年”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让世界共享中国文化与品牌的精彩。

春节申遗成功,意味着这个节日贴上了中国的文化标签,它不再是一个纯粹的节日了。从国家级非遗到成为“世遗”“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春节文化”将是一个新命题。春节假期是走亲出游的“黄金档期”,与之相关的消费市场将愈加广阔。各行各业的商家纷纷瞄准节点、占据高地、揣摩消费需求,不断推陈出新,以各自的方式打开春节,打造“春节经济”品牌。

5

湘西资源富集,民族风情浓郁,土家族、苗族文化厚重悠远,璨若星辰。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积极探索“文化+旅游”“文化+科技”融合发展路子,把湘西优秀的民俗民间文化在城乡展示、在景区巡演,融入春节的文旅市场。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打开春节,就是对成功申遗后首个春节的最好诠释。

树立国际大视野。处理好有为政府和有位市场的关系。过来,我州策划实施了“神秘湘西过大年”春节系列文化活动,邀请上级媒体在乡村直播群众过春节的文化趣事,推动实施了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提升了湘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随着我州交通可进入性条件的极大改善,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今年以来,我州入境游人数明显增多,许多情况需要重新面对。要以春节申遗成功为契机,进一步树立国际视野,把文化旅游业放在全球的环境下去考量。不妨在网上策划“让全球一起来湘西过春节、办年货”活动,以我州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对全球消费者的吸引力,以优质过硬的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国际游客的需求,吸引更多海外游客到湘西过春节。

强化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有跨时空的特点,改变了旅游供给要素和旅游方式。我州生态良好,文化旅游产业的新业态不断涌现,旅游业已成为全州的主导产业,并正向千亿产业迈进,其GDP占比达70%。面对游客的新需求,旅游从业者、旅游管理者要运用互联网思维,提前谋划、果敢判断春节客源市场,以“最拿得出手”的文化展示展演,适时为游客提供灵活的“线上线下”交互式推广服务;大力打造“互联网+景区”智能服务,适应“互联网+餐饮”“互联网+民宿”“互联网+演艺”“互联网+博物馆”“互联网+体育”等新兴业态的创新演变,营造沉浸式体验,满足人们日益场景化、体验化的旅游消费需求。

放大文化IP效应。今年湘西有一事“火”出了圈,从年头“火”到年尾,还“火”到了世界——那就是源于保靖的“中国村厨村艺大晒”。这一“晒事”,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上,作为“跨部门合作促进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创新案例,向世界作了分享。农历龙年春节以来,从限于县内各乡镇参加的“保靖村厨大赛”,到省内14个市州参加的省“晒”,再到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42支队伍参加的“中国村厨村艺大晒”,赛事规格一路“攀升”,线上线下收获关注无数、点赞无数,着实形成了中国现象级的饮食文化IP。指间里、镜屏中的“一盘菜”,承载了不同地区记忆中的“原乡味道”,呈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文化IP成因诸多,湘西要放大这一效应,不“熄火”,再“升温”,做好后续的“名厨名菜名小吃邀请赛”“茶BA”“村厨村晚”等一系列活动,为春节文化市场添彩。

6

“福满门庭春气暖,源清流远岁华新。”春节在一年又一年的接续中从历史走向未来,传统年俗也在“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新春氛围里“移步换景”。岁稔年丰好时节,以春节成功申遗为新的起点,以新的方式打开春节,让“我们的春节世界的非遗”更加精彩,使之成为文化交流互鉴、保护传承的新标杆,亦是国人之使命。

作者:龙文玉编辑:胡迎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