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文旅
把总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龙臣 吴恒忠

把总湾是一个特别的苗寨,是湘西唯一一个用清朝官职名称命名的苗寨。

从官方文献史料来看,雍正年间清王朝开始将湘西区域纳入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同时设立如守备、千总、把总等军职对苗疆进行管理。乾嘉苗民起义失败之后,清政府在善后事宜中制定了“以苗治苗”的政策对苗疆进行管理,即实行苗官制,设守备、千总、把总、外委等武职,均由苗民充任,通过苗官管束苗民。把总是正九品武官,其下有兵丁百余人或数十人不等。

从地理区位看,把总湾现是凤凰县廖家桥镇下辖的一个自然村寨,在行政区划上隶属于古双云村。或是因地方太小,或是因这个村历史不太久远,清朝的地方史志中无“把总湾”这一寨名的记载,也无相关的事物史料。而在乾隆版《凤凰厅志》中“把总湾”附近的寨子有:古桑营(古桑营即现在的古双云村),城西五十里;马颈潭,城西六十里;龙鄂营,城西五十五里。除此而外,该区域还有营盘寨、隘门口寨、炮楼寨,小地名还有“教场”(在炮楼山)“比格营”(古双云寨边的一座小山)。从历史留下的这些地名、寨名可以看出,这一带是兵家必争之地,概其原因有三:一是区域中的炮楼山居位最高,地势陡峭,易守难攻;二是这一带是苗疆边墙地带,是苗汉的交界处;三是马颈潭(满江)是沱江水运的始发站。 从该处的地理区位看,把总湾与南边山上的炮楼(山名,也是寨名)形成掎角之势,扼守当地深入苗区的一条交通要道(六里冲),这条道路在209国道修建前仍然是当地人前往阿拉营、麻冲、贵州的主要通道并存有石板路、石桥、修路碑等遗址。同时与周边的村寨龙合营(龙鄂营)、隘门口(隘门)、满江(马颈潭)、营盘、卡上等营汛寨,共同构成了北起亭子关南抵喜鹊营之南方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清政府就在炮楼山对面的一座山的山腰上安排了一名把总在那里驻守,那里慢慢成为一个小苗寨,又因该处地势蜿蜒,因而得名“把总湾”。

据把总湾的老人讲,把总湾现在所处的区域原先并不叫把总湾,而是叫“斋现”(新寨),把总湾原址在凤大高速把总湾桥左侧直线150米处。因原址正对着对面炮楼山三座山峰的交汇处,按风水来讲处于火焰山煞位,所以住在那里每隔几年就会发生火灾,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威胁,所以村民陆续搬到把总湾现址。

把总湾佚闻中讲到寨子的一家大户。该大户修建了颇具规模的砖木结构的建筑,现在把总湾中叫“主吹贤”(新寨门)的地方,其实是以前房屋的大门所在之地,主屋原址旁边的建筑其实是原来的厕所、粮仓、工具间、牲畜间等,其中的大部分建筑在民国时期土匪劫掠中焚毁了,仅存的一栋主屋具有典型的清代砖木结构特征,建筑工艺精美异常,在整个古双云村都找不到第二栋。从该房屋的结构、建筑工艺和规模推测来看,这些房屋最有可能是把总湾的苗官“把总”或其后代修建的,这样的建筑营式和规模也符合其社会和经济地位。但可惜的是房子于2022年拆除建成了楼房,这对于探究把总湾的历史发展来说是不小的损失。

从目前的各类史料并结合实地考察进行合理推测,基本可以确定的是,把总湾这一地名与清政府构建的边墙治理与防御机制有关,是清王朝王权强化的产物,并且这一地名名称不会早于清朝嘉乾时期。

时光荏苒,日新月异,令人欣慰的是,作为一个地名,把总湾已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内涵,凤凰县境内最长的高速公路桥“把总湾大桥”坐落于此,大桥全长2160米,依山蜿蜒,气势如虹,自成一景。

作者:龙臣 吴恒忠编辑:胡迎赢
相关稿件